單元一 全球化【翻轉:課程設計-4】

單元一 全球化

剛開學第一週,本預定幫孩子解答寒假作業的內容,因不想剛開學就進入嚴肅課程內容,但看看行事曆,時間似乎不站在教學這邊,就上課吧!
三下課程每個單元看似文字簡單,個個單元都是「小單元大知識」。
為了讓孩子可以探索知識樂趣,運用了焦點討論法,讓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班級、國家、世界等,什麼是全球化下的「蝴蝶效應」。

課程安排方法與教學方法:看線上教學影片、PaGamO後測、解答Pa後測通過率最低前6題、蝴蝶效應討論(焦點討論法)。[@more@]

一、課中教學進行方式:(第一節課|45分鐘)

看均一平台上公民影片http://www.junyiacademy.org/root/middle-school-civics

本節課只要求學生看「全球化、文化交流」此兩部影片。

看完影片進入PaGaMO做全球化與文化交流習題。
題目不必要出多,因只是為了解學生看完影片,對課程內容了解程度,出了約八題的題目。

看完影片做完題約還有七到八分鐘,可以提問學生,看完影片,就你知道什麼是「全球化」,用自己意思表達即可。除了習題外,透過提問,你可以感覺學生他在這單元學習位置在那裡。

二、課中教學進行方式:(第二節課|45分鐘)

2-1 上節課要求孩子在PaGamO做題目,利用Pa後端統計資料,將錯誤率最高題目抓出來,跟孩子們一起檢討。師生一起討論解答完成後,進入議題討論。

2-2 議題討論:全球化「蝴蝶效應」:觀看 蝴蝶效應-保險廣告

焦點討論法:
O:影片看到?什麼東西引起你注意?
R:影片中的人情緒反應?
I:看完影片,你覺影片內容在談什麼呢?
D:影片內容在班上曾經發生過?台灣國內曾經發生的事件?國際社會曾經發生事件?
      全球化這個概念,運用在經濟上(貿易往來),會是什麼情況{優點與缺點}?(舉一例)

結論:
全球化是個抽像且模糊的一個名詞,可以解釋現象或文化。如:天涯若比鄰、牽一髮動全身、地球是平的、英文這個語言很全球化、麥當當速食店很全球化….等。

有人一定會覺「全球化」三個字為何要弄到這麼麻煩,不為什麼,希望學生可以讓知識與生活進行連結,一起跟學生一起尋找「因與果」與「why」很樂趣。
上課很e化,也很傳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