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教育會考成績公布後,
媒體開始一系列報導偏鄉教育、弱勢學習、補救教學等教育問題,
其中,弱勢學習與補救教學問題,最被放大檢視,
這些問題,年年被拿出,年年皆沒有太多的改善,
但,這不是偏鄉才存在,
它普遍藏匿在我們教育現場,
關於補救或學習弱勢,
有方法的老師,加減帶起一些學生,
沒有方法的老師,只能選擇重頭教起,至於成效如何?
不知,但至少對得起教育良知,我曾經認真補救過你。[@more@]自己有幸成為宜蘭縣國教輔導團的團員,
比別人多了在外面學習與磨練的機會,
去年宜蘭縣前教育處處長吳清鏞,(2015吳處長聯合報專訪)
曾經帶著我們宜蘭縣國教輔導團,
透過台師大心測中心提供的統計資料,進行數字分析
(明柱課督也寫了教育會考分析)
要我們診斷教學現場可能發生的問題,
當輔導團員至各校教學現場時,可以適時給予學校一些支持與協助。
去年心測中心提供資料:各校學力檢測結果與各科通過率,
若想要分析再詳細點、精細一點,
吳處之前有建議,可以再加上學生作答情況分析,
更能探究出教學現場端是:學校系統問題,還是學生隨機性的問題。
104教育會考成績單寄發的當天,
我並沒有去問學生,你是幾個A幾個B幾個C,
而是去叮嚀學生,要他們上網去填寫104教育會考的社會科答題情況,
藉由學生選項答題分析來了解礁溪國中學生,
這三年在校的社會科學習成就表現。
另也可以做為下一屆學生教學或暑假輔導課複習的參考方向,
是檢視與反省自己教學不錯的一個工具。
另外,教育會考才來檢視學生與教學,學生都畢業,都太慢了,
如何掌握學生在校學習,
最後透過教育會考成績的總體檢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提供平日上課即可做的方式:
除了小考測驗與上課學生表情觀察外,
段考、模擬考後,可以請教務處印一份,
你任教班級,該科學生的答題通過率,
做為你要進入下個教學單元前參考,
若學生普遍在某個單元的某一題答對率很低,
我們就可以思考,是這題題目太難或出不好,
還是剛好在我們講這個單元時,碰到學校重要活動週,
或是學生概念迷思就在這…..,
總之,看到問題點了,我們即可以停下來,即時診斷與即時補救,
如此,期望每個孩子的學習位置不要差距太遠。
再者,補救教學、弱勢學習無效,
不能全然都怪罪於老師,
隨時代進步,科技發達,
早期的教師專業訓練中,根本沒有接觸過補救教學這個領域
再來,因為少子化,沒有新進教師帶進校園新觀念與新的教學思維或教法
老師們對於補救、弱勢學習,真的只能用他以前學習的方法來教育學生
有些教育現場老師是很有心要補救學生,
但是有時他們想補確不知從那裡開始補,
要讓老師知道如何去補救學生是需要給他們工具,
如何透過測驗工具,從中找到可以補救與需要補救的人,
這些技巧,老師都需要被教與被增能的。
有了測驗工具背後統計資料分析(big data)(再強調一次,這種分析能力是要教的)
讓老師教學有了補救方向性,再加上教學方法改變與介入,
需要被補救孩子才有可能被帶上來。
不然現在的補救教學,永遠是自欺欺人,
從頭教到尾,沒有任何教學效果的肥皂劇。
目前均一教育平台與PaGamO皆有提供學生做完題目或看完影片,
學生學習歷程的統計分析,是老師們有心教學,想將孩子帶上來的不錯工具。
日前因104會考資料需要分析,於是約吳前處長請益,
請益過程中,話題中也談論到補救教學,
於是,他也針對目前補救教學提出他看法,他說:
在醫院,病人同一個人,為何醫生來來去去,
仍然可以診斷或治療病人的病?
因為有診斷書和病歷表,醫生可以依照前面醫生寫下病症再對照現在,
提出處方籤。
他說,補救教學也是一樣的道理,
需補救學生被提出後,我們也要開始進行診斷,
需要再篩選與探究這些學生,學習動機低、學習落後是什麼原因造成?
有:家庭因素、學習障礙、智能問題等等,
是教學端可以補救由教務處來,有些是專業輔導的就由輔導室來做,
再來就是根據診斷書「確實追蹤」,講白就是「盯」,又叫「陪伴」。
補救教學是一件耗費很多人力、時間、錢的一個大工程。
吳處長也跟我分享說:補救教學的成效,
只會在零星的個體出現,無法預期全部發生。
最後他說,一個學習成就低或需要補救學生,
不是要他所有考科,每科都讓他去上補救教學,
而是要挑出能讓他先有學習成就幾個科去補即可,當學生自信帶上來後,
其他學科的學習動機才有可能被引發。
講到這,也讓我思考到我們校內的補救教學課程是不是也該調整,
先從學生都不愛中,挑出幾科他還願意去愛的來補呢。(筆記起來)
補救教學問題或許還有很多是我們無法看到或可以得到解答的,
若先不管教育會考成績如何,當你面對你學生學習無助或動機低時,
你可以給的方向、建議、協助是什麼?自己的學生,自己救。
不管資源進不進來,人來不來,你自己當下可以做點什麼的是…..
一年來,台大電機系與礁溪國中合作,
為學習弱勢學生,所做的數學教學輔導實例,
學生共15人(10位一年級生,5位三年級生)
104年數學會考成績,5位三年級(1A,1B,3C),
至於C部份三位學生,他們皆異口同聲說,
在這樣假日課輔之下,學會基本與態度,雖然成績沒有很理想,
但來假日課輔上課,感覺到上課的愉悅。
師生或教室內最美的風景,不是莫過於此嗎。
http://karen1125.wix.com/karen
PS:另外有關於數據引用,一定得要考量到學生隱私問題,此篇文章是假設大家都會善用且明白如何去運用數據。
後記:
6/22與本校郁如老師,共同討論暑假輔導課要上什麼
拿出模擬考、103、104教育會考學生作答情況,交叉比對
老師說,只有4堂暑輔在公民,這樣時間根本不夠,資料上顯現所有問題
於是,我們共同討論結果是:學生在二年級課程答題率最不好的,先來
暑輔期間,不求上完學生在該學科所有問題
只上答對率最低,求完整講學生可以明白為主(不懂再重複都可以)
這樣討論的好處:
我與另一位老師都清楚升上來這屆國三生
公民課複習到那,可以明確掌握(不用下學年開始,又要重頭上,累加淚)
下學年輔導課開始,再針對沒補完學科問題再繼續,只能這樣
孩子們,老師已經在盡最大力了
另外,數據提供是讓我們教學有方向性,請勿走回頭路「填鴨」
填鴨~孩子的知識堆砌只會短暫記憶
死背記憶在腦神經學者研究中,說明若死背記憶
腦內有一個叫神經元的,神經元呈現為散狀,沒有任何連結點
但若孩子的知識是有意義連結,而不是死背時,腦內神經元則呈現會連結網狀
所以,建議教師如何幫助學生知識與生活進行連結,才是知識長存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