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多元評量仍需建構在多元教學之中,沒有多元教學可以評鑑學生項目,當然是「窮」啊!
教學漫長歲月中, 這一兩年,忽然給我一些重大啟示與想法:
1.課程不要做太大,「小而美,小而巧」即可(若你資源有限,小課程最好),畢竟社會老師的課堂時數,相對其他主科是少的。我指不用太大是,若有心可以先從一個班或二個班著手,太大班群會讓你「理想」容易「幻滅」。 因一個班或二個班會遇到問題,就夠你搞的,需要很多時間來盯他們,為他們解決問題。若小班可以成就你某些理想,再來擴大年級或整個學校。當學生母體數愈大,相對你需要進入人力與物力肯定相對多,這時請考量自己學校文化與科層體制,若無法協助你那麼大的理想,我還是良心建議你回到小班。那不是會有人開始質疑才一或二個班受惠,其實你想想至少有幾個班受惠,就已做到小小改變。你不是神,你叫人,需衡量自己。
[@more@]
2.交待學生相對平常之「大」任務時,老師你自己也要設一個任務檢測點。檢測點請設多點,而不是完成日。舉例:10/30要交的作業,請在30日到期日時,切成3個日期,再由3個日期交待不同任務。社會科老師很忙,因班群很多,那請找小老師,在每個日期檢測點到時,跟你報進度與需要幫忙解決學生遇到問題有……。另外請在該週上課也順便問學生,需要幫忙什麼。設檢測點目的,是讓學生在做作業時,有一個進度表,也催促學生要快點完成。
3.學習使用與善用E化工具。21世紀不管”老、中、少”的老師,真誠勸你,要跟資訊友好。資訊產業發展到現在算是成熟,好好利用它,他會讓你在管理學生作業,有效率且不費力。舉例:我的「大」任務作業,透過檢測點時間,在線上收學生作業。若我有時間順便點來看看,他們做的如何,在線上作業打上紅色字體,給予學生作業上一些優缺點。線上收作業優點是:他們一個也別想逃過我眼睛。誰交誰沒交,一目了解。另外,被寫上紅色字體需修改的,須在下一個檢測點時間內完成,並上傳。這些「檔案」是不是也是多元評量一環呢。
4.關於學生弱勢同學,我怎麼辦?因我善用ICT工具,故一些弱勢同學,可以參閱同學作業模仿。除了很懶同學不做之外,目前我教學班級,即便弱勢透過模仿,他們作業皆可以達到一定水準。當然有時也透過團隊合作來幫助弱勢完成。絕對不是幫他做,因上課我會問你參與了什麼。
5.老師若有一些主題學習單元,誠懇加良心建議,先給他們主題,至於他們要研究這個主題內那些內容,請各位老師「先不發言或指定」,就他們去搞吧。這一年實行下來,學生作品反而比我指定做什麼,還要「驚豔」。用普通話說:「太棒了!」。這樣的學習才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我需要試著用孩子高度來看,他們想要做什麼主題。只要可以達到你教學目標,那就放手吧。
6.有人會問:「教學一定要這麼花俏嗎?」回答各位老師,我只是拋出一些想法與可以這樣做,若你傳統教學教很好,也可以多元評量,學生叫好又叫座,當然沒有要跟著別人如何你就如何。
各種評量與有效教學,請因地制宜,找出適合你們學生的。
7.先以上這樣,想到再補充囉 XD
8.2015年補:充分利用「Big Data」後端分析的資料,可為老師與學生做為診斷教學之依據,並做為下次你的課程發展與差異化教學一個方向。
以下,這次至復興國中分享,多元評量@公民科(含心測中心目前在研發評量標準範例),除了正規教學外,當天也提供一個「主題學習」範例。裡面案例全是我在課堂上,全部都做過。
最後,「改變」有什麼好?我個人認為「改變」,讓我從學生身上找到繼續努力熱血的元素。
那個改變造就師生之間雙贏與超越不可能的天空。
附上~理論的多元評量
PS.以上影片製作靈感來自阿簡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