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活力閱讀101」活動開始起跑,直到2012年6月經歷快要半年時間,班上同學經過了寒假與多次假日洗禮,終於通過了考驗!
以下是6/18現在時況報導與實施之心得分享:[@more@]
趙經邦大哥與同學們解說,國立教育電台舉辦閱讀之目的為何。
通過考驗獲得6000元禮卷;沒通過考驗者1000元禮卷(我們目標是六千元)
第一位主動發表之女英雄 林吟築同學「法布爾昆蟲記_大自然清道夫」
第二位主動發表之男英雄 林立國同學「小牛頓_營火蟲回來了、螢火蟲不見了」
第三位主動發表之女英雄 陳姿穎同學「大腳李柔」
第三位主動發表之女英雄 游家菁同學「16號橡皮筋」
最後一位發表是女男英雄為林欣沛、石 霖同學「我們叫它粉靈豆」
閱讀的100本書,其中抽出了5本問同學內容與心得,班上動用了六位同學分享,一位支援(高宇良同學),完成考驗。這些小小英雄實在不簡單,特別是在抽出第一本書時,第一位女英雄上台,班上給予如雷掌聲,管這些英雄們,雖在表達時,時而停頓一下,時而思考,但能上台表達這即是一種勇氣表現。(老師拍拍手ing)
閱讀驗收活動結束最重要即是檢討與分享時刻!我要同學回家之後在連絡簿寫下今天班上分享閱讀時之三項優點與缺點。整理同學檢討,大部份內容如下:(點下照片可以放大)
優點:
1、家菁、姿穎~表達能力好;同學需要時,可適時支援;書中重要內容幾乎能完整表達。
2、吟築雖緊張但帶著微笑。
缺點:
1、立國、家菁~聲音太小
2、欣沛~對書中內容較不那麼熟悉,但有勇氣上台,值得鼓勵;少了自信。
3、班上同學上台時,都太過於緊張。
建議:
另有同學建議,下回若遇到類似需發表的,他會建議「先講主角是誰→內容→心得」。
曼玉之總檢討:
年初開始,問班上是否願意參與此閱讀挑戰時,導師如何去表達此活動意義,讓學生可以明白且沒有反對聲音,導師引導是個關鍵。
國中實施閱讀「甘苦」,透過下文進行分享:
1、國中與國小實施閱讀最大困難點,我無法隨時隨地與學生共讀:國小採包班制,導師可隨時在班上與同學進行閱讀;國中是分科制,導師在班上時間相對少,只能利誘加鼓勵方式,盡量要求學生自動自發認真閱讀。為了解決我無法無時無刻在班上,但又希望每天可有一些閱讀進度,我不利用早自習時間(所謂晨讀十分鐘),我是利用每天第二節下課(10:00~10:15)為班上共同閱讀時間,並嚴格要求班上同學,除了有急迫性事外,同學一律得擔在教室專心閱讀。一定有老師會問,為何規定在十點?我理由是我課的關係,這個時間,我可以較容易到班上關心他們閱讀。
2、如何較有效掌握閱讀進度:因不是包班,為確認學生是否有認真閱讀,我將連絡簿生活札記部份,改成閱讀摘要記錄,透過每日聯絡簿批改,掌握學生是否認真閱讀。連絡簿閱讀內容需要寫:書名、閱讀頁數、頁數內摘要。透過這樣過程想混同學自然減少一大半。還沒利用連絡簿做摘要之前,我自行製作閱讀學習單,但效果不好。因,只寫閱讀進度學習單,學生容易蒙混過關,學生很聰明的,他們在閱讀學習單上自動增加適當頁數,當老師檢查時,即代表他今日有閱讀了(呵呵呵,不會被老師念囉)。
其實用閱讀學習單做為記錄也可以,但老師則需利用很多時間,來問學生那個範圍內容在講什麼,有時他表達不夠完整,我為了指導他在表達與組織能力可以更完全點,一個人幾乎要耗掉30分鐘,對於一個班級人數將近30人的我,實在太不符合邊際效益,於是改用聯絡簿寫摘要方式。
3、表達能力訓練:事前已問過通過考驗之前輩,若來驗收採用方式為何?前輩回答:抽一本書後,同學上台發表,若遇到不會可由台下同學進行支援。電台趙大哥不會給任何提示,不可以只講摘要,而是需將內容一一講述,同學只做一件事,就是一直說。怕學生如同記流水帳,漫無目地的講,我從短篇文章開始下手,要求學生看內容且畫摘要,並在摘要旁寫下心得,上課時,請學生表達看了該篇文章,他看到重點在那(每個學生看文章之感動因生活經驗不同,別人的感動或許不是你感動,但沒有關係,閱讀目的本在培養他有獨立思考之表達能力。故要求他們表達時,我不加入任何價值批評或我個人想法,就讓學生自由發揮,只要不離題就好。如此目的,也在預防學生所謂的「標準答案」)。
國中生對於組織與表達能力較弱,有時老師解說應如何,他們也不太容易吸收,另一種讓他可以發現表達缺點方式~「透過錄影」。錄影後可以公開播放,讓同學一起來建議他,也讓其他同學發現自己是否有同樣表達上問題,引以為借鏡。
4、如何挑書:常態分班之下,一定有學生在閱讀上是屬於弱勢,看不懂書上內容。若要實行全班共讀,在挑書方面應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書目。低層次書可選圖案較多,文字較少的故事書;中層次可選較富有知識性,滿足中級程度學生;高層次書則可選一些成人書或較厚書,讓學生挑戰。如此共讀時,才不會有人兩眼發呆,又怕被老師發現他沒認真在閱讀。我在班上利用excel做一張大張書目表格,若學生看完那本書,即將書名寫在上面,你看了之後,你可一目了然,那些同學念了那些層次的書。重點還可以順道盯進度。(附件一:100本書記錄表_貼在公布欄.pdf)
5、如何分組:①第一階段做了異質性組:將班上同學分成7組,一組四個人(一組人數不需要多),二個人中上程度帶二個較程度較弱勢同學,並發給四本書,書程度有高中低,要求他們在一定時間完成閱讀,四本書需在小組內循環交替。若未在期限內完成,該組得不到適當獎勵。(此階段因碰到寒假,故採用此種方式分組)長假期出現,這樣分組是不錯選擇。老師掌握方式,我是不定時打電話去小組長家問進度,並隨機抽同組組員,立即打電話。打電話問該小組長有個好處,不認真同學他是直接向你表達,而你某個期間,固定盯那位同學即可。
優點:利用同儕壓力讓平常不愛閱讀同學有進度。
缺點:老師與組員之間,需用很多時間進行書內容之問答。
這種分組,個人認為較適合用在國小,國小包班制級任老師可隨時要求同學表達書中內容,但國中導師利用下課10分鐘做表達,其實是不夠的。會將老師自己累死,並未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②第二階段開學之後,不再進行分組,因有鑑於可利用時間不多,改採100本書記錄表_貼在公布欄.pdf方式(目的:了解讀書進度),輔以連絡簿閱讀摘要,掌握這100本書至少有7~8個人閱讀。不再分組,如何檢視?我則拿著他們連絡簿問他們該本書內容為何?若答不出來,可見是隨手寫書上摘要,若答的出來,正向鼓勵他,你是可以的,讓學生有走下去動力。
雜七雜八寫一堆,結論「閱讀」要:
①在有共讀進度與共讀時間,任何事都不可受打擾~「堅持」。段考前一週可以暫停一下。
②選書要考量學生個別差異。
③找時間適時抽問內容。
④一定要學生做筆記,當同學在台上回答閱讀內容忘記時,支援同學最好提示工具。
⑤老師最重要的「打氣」,不斷正增加。
歡呼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