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

最近新聞媒體沸沸揚揚報導有關於霸凌事件  因為新聞大量報導 大家開始關心有關於“霸凌”這個名詞 。以下各項提供家長們參考。

何謂“霸凌”?「霸凌」(bully)指的是孩子們之間,權力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它是一個長期存於學生校園的現象,專指孩子之間進行惡意欺負的情形。[@more@]

那些“霸凌類型”充斥在我們學校生活當中?根據針對霸凌的研究,霸凌包含有肢體和非肢體上欺凌。其中肢體的霸凌是最容易辨認的一種霸凌方式,包括踢打弱勢同儕、搶奪他們的東西等。這些霸凌兒童通常
是全校都認識的學生;他們對別人霸凌的行為也會隨著他們年紀的增長而變本加厲。
非肢體霸凌的類型則包含了言語的霸凌、關係的霸凌以及性霸凌。非肢體的霸凌,雖然肉眼看不到傷口,但其受害對象可能更廣,且造成的心理傷害有時比身體上的攻擊
來得更嚴重,並且言語排擠與嘲笑等非肢體霸凌的情況,也很可能是肢體霸凌的前奏曲
,長期的非肢體霸凌受害者,也是肢體霸凌受害者的高危險群。

校園霸凌四個要件:

國外反霸凌作法:

家長、老師與小孩相處之道:

 

曼玉後記:台灣生活富裕之後,對於在社會上弱勢的人,缺乏“同情心、同理心、愛心…..等“,學校教育需負一些責任外,我認為家庭教育也責無旁貸。
12/15於利澤國小參加宜蘭縣正向管教研習時,利澤國小~謝校長亦講到台灣社會發展到現在,以前傳統的家庭教育,好像在現代社會慢慢消逝了!父母親對於子女疏於管教,忙於賺錢,行為發生了偏差無法察覺,學生在學校所有一切行為全交給了教育,學校只差無法生出這個小孩,一切管教責任全落在學校教育中。教育單位固然是專業機關,但若有家庭教育再相輔相成配合,小孩在成長過程有這兩個重要教育盯著,我想小孩要變壞也很難。
其實教育無它,我認為就是“陪伴“與”站在與他同一個高度看他、理解他”,不要因為賺錢而疏於了解他,有些小孩若可以體諒父母賺錢辛苦,其偏差行為較不容易顯現;但有些無法理解小孩因此有些不當行為出現時,父母是用一輩子賺的錢都無法去彌補小孩心中的那個缺。
關於”霸凌“我很贊同~全國教師會秘書長吳忠泰說的這段話:校園霸凌是社會容易出現的現象,在人類社會或動物社會也好,都會存在著強者與弱者之間關係,教育部的想法應該是如何預防而不是消滅,因為無法消滅。他建議,包括學生的法律觀念灌輸(曼玉補充:生命教育、人權教育、品德教育都也應確實做與落實)、有效阻絕校外幫派進入校園、增聘社工師與心理師,以及要求老師,要有管教比課業更重要觀念等,才能有效預防校園霸凌事件一再發生。
站在老師觀點可以給家長建議是:小孩是上帝給我們最珍貴禮物,聽他、陪他、不要劈頭就罵他,你老了之後,他也會用同意態度對你。家長與老師們大家一起加油!

其他可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http://guidance-blog.tcc.edu.tw/post/24/4248 

http://talk.news.pts.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