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誠品拿書,被商業周刊的標題震住「台灣債淹腳目」。
台灣在以前應是「台灣錢淹腳目」,現怎變成「台灣債淹腳目」。雖早以前,政府在進行公共工程時,其經費來源,許多都是用舉債方式。但這次莫拉克颱風造成災情,朝野兩黨為了編災後重建預算,如同菜市場小販般喊價:一仟億.兩仟億。最後還義正詞嚴說:這些錢都符合中華民國”舉債上限”。如同台語諺語說:「發誓給別人死,別人小孩死不完」。原來,政府這次風災預算,讓我們每個國民含已出世的嬰兒,都還沒開始賺錢但身上,卻都揹了63萬的債務。(債是愈揹愈多,愈來愈重)[@more@]
親愛的立委諸公們與行政官員們,當我們在教小孩們金錢觀時,都會告訴他們要「量入為出」,怎會政府都帶頭不懂的「量入為出」道理,雖學會了”先刷卡(消費),但卻繳不起卡費的道理”豈有此理。
商業周刊”台灣債淹腳目”全文: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7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