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礁溪鄉四結國民小學防災教育教學與宣導活動

宜蘭縣礁溪鄉四結國民小學防災教育教學與宣導活動

在地化即為融入本地文化。瓦森指出,本地文化是用來「簡稱住在

特定地域之一般人的日常生活經驗。…使用這個名詞企圖抓住主導個

人偏好或品味的感覺。…飲食模式、對食物的態度以及一頓合宜的餐

點乃是生活經驗的中心…也是維持本地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

,在地化是指有地域上獨有的特色,如文化、歷史、風土民情、自然

環境、習俗信仰…等等。

四結國小位於礁溪鄉南端之開蘭段,校門前為育英路,往西可通龍

潭村、員山鄉等地區,往東與礁溪路一段(台九線)銜接,往南可通

宜蘭市、羅東鎮等地區,往北可通往礁溪、頭城等地區,另有北宜高

速公路和鄉村道路網交通便利;學區居民大多從事農、工等職業,生

活純樸,是個典型的農工社會。學區包含:吳沙、光武、玉 光、白

鵝等四個村。本地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是開蘭吳沙公擇

此開墾之因。學區內居民勤儉,民風純樸。本校校地面積約為1.067

公頃。

由上可知,本校的自然環境屬於農工型環境,亦即學校四週是住家,

再往外圍一點是農田。

學校近二年陸續完成東棟大樓與北棟北側大樓校舍耐震工程,北棟南

側大樓與西棟大樓已完成耐震詳評,校舍耐震度提高。故本校防災教

育主要內容有:一、課程設計概念採預防重於治療;二、先從學生

的經驗出發,再教授學生防災知識、技能和態度;三、調適防災的心情

;四、融入課程中。其做法如下所述。

  1. 課程設計概念採預防重於治療:先讓學童了解未來全世界氣

候如何變遷,或能源會如何耗竭,甚至有人認為今天世界氣候的變遷

已經不是異常,而是正常現象,也就是未來全世界會經常如此,因為

隨著全球暖化,全世界隨時都可能會發生一些難以預料的災害,所以

教防災教育最重要的就是「預防重於治療」。先給孩童打預防針,讓

大家知道災害的發生是無可避免的,養成這種警覺心就是最好的防災

教育了。

預防重於治療教學活動1

透過影片觀賞了解與認識地震對我們生活可能造成的影響。

預防重於治療教學活動2

↑指導學生運用防災頭套與避難報護自己的方式。

↑指導學生運用家庭防災卡維持與家人的聯繫。

二、先從學生的經驗出發,再教授學生防災知識、技能和態度:

教師首先要強化防災素養,第一個就是先充實防災知識,防災

知識的充實很簡單,不一定要看什麼專書,只要是媒體或報紙

登載與災害相關的消息時,多去注意、多去了解,因為那些跟

現實生活是最相關的;再來就是老師們要注意如何將這些防災

的課題融入課程當中,即隨時讓孩童建立災害的意識,才可以

讓學生培養防災的知識、技能和態度,防災教育必須隨時隨機

將新的事件融入課程,不能總是把以前的災害事件拿來當教材,

因為學生可能早就忘記這件事了。

經驗出發教授知識、技能和態度教學活動

↑學生討論災害來時防災的經驗與家人作法。

經驗出發教授知識、技能和態度學生作品





經驗出發教授知識、技能和態度學生作品





↑學生根據經驗與防災包內容設計自己心中的防災包。

  1. 調適的心情:對小學教育而言,調適教育更為重要,

在災害尚未來之前就要有預防及因應的概念,災害發生時才知道

要怎樣應變。也就是說「災害是未來勢必會發生的,我們要設法

用各種方式去調適、去因應」。因此在心態上,不要認為災害是

異常,不一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有事不關己的想法;比較健康

的心態是要將心情調適到把災害當作一件平常的事,是隨時會來

的,平常就必須時時要準備,要能將心態調適成這樣才能對防災

有更正確的作法。

指導學生調適心情教學活動










↑災害是未來勢必會發生的,我們要設法用各種方式去調適、去因應。

指導學生調適心情學生作品


↑學生設計各式標語提醒自己用各種方式去調適、去因應。

  1. 融入課程中:從小學的紮根教育,是很重要的;台灣

地處地震頻繁區,雖然目前在小學自然與科技領域的各版本課本

中,提到地震的課程設計不多,但要讓防災教育能在小學紮根,

最佳的方法就是將課程融入教學中,教學生防災知識,也設法提

升學生的防災覺知,還有應變的能力。期望接受過防災教育的學

生,長大後都能有防災意識與應變能力。

融入課程中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