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單一老師的成功逐步邁向系統性成功!

學生學習成效是多元因素的總和結果,老師的教學引導當然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的支持與多元學習策略也是重要關鍵,但是對於成功模式的推廣、跨大影響面,如何將一位的老師模式逐步推廣到學校階層,進行到大區域的系統性成就,綜合運用於學校教學活動中,結合各方資源協助學生學習發揮綜效一直是所有教育改革現場最大的挑戰,最近幾個整體推動策略與數據分析,希望可以提供大家參考。[@more@]由一個老師的成功帶動全校老師的成功 補救教學終於暫時解除警報 班級學生學習成效兩極化的現象,一直都是困難的課題,除了在一般班級外,區域間的落差更是嚴重,對於宜蘭兩個大同、南澳原住民部落孩子而言,長期以來一直都是所謂的特定區域需要關注的對象,每年各項學力評估測驗結果一如外界預期,長期都是需要協助的區域,越高年級落後學生比率越高,放棄學習的學生比率更是令人擔憂。 在去年開始推動的均一後,部分部落學校老師的積極投入,帶來了新的學習氛圍與教學方式,也在校長、老師們及學生們的熱情與努力下,短短半年,孩子們改變了,分析學生前後進展測驗結果,以大同國小松羅分校為例,林政琦老師首先導入均一教育平台,在平台功能持續更新與教學策略的改變下,班級學生的使用頻率大幅上升,透過教學經驗的累積與校內分享的發酵,學生平時與定期評量的學習成就評估上,就已獲得相當的正面進長。 104年9月學生參與教育部補教教學篩選測驗,全校仍有5位孩子數學都是40分以下的水準,今年2月,經過全體分校老師教學改變下,只剩下一位特教巡迴班的學生不合格,其餘全部及格。(摘自 大同國小 松羅分校林政琦老師臉書 改寫) (圖1 2015年9月的補救教學測驗結果 ,資料來源  大同國小 松羅分校林政琦老師   ) (圖 2 2016年2月的補救教學測驗結果 ,資料來源  大同國小 松羅分校林政琦老師 ) 補救教學線上篩選測驗雖然給現場老師不少麻煩,尤其是市區大型學校如何安排學生進行測驗雖有逐年進行改善,但對於現場負責同仁仍是頭大的工作。篩選測驗在每年的9月進行,隔年的2-3月與6月則持續追蹤檢驗,評估補救教學是否有成效以及孩子是否有達到基本學力。雖然補救教學檢測過程對於班級數較多學校的同仁而言是沉重負擔,但是對於學習成效評估而言,相較於學校老師的定期評量評估學生是否達成基本能力,篩選測驗結果如果沒有其他因素干擾下,全國一致性的基本能力評量指標應該是提供方案評估的較佳工具。 104年9月份松羅分校的篩選結果與二月份的追蹤結果看來,因為導入均一所造成的影響,一個班級老師成功經驗的推廣,直接影響其他老師的投入,整體成效對於長久以來學習弱勢地區的孩童而言,有直接正面的提升,對照去年針對小六畢業生參加國小學習檢測的分析,與數位學習對於孩童各領域學習成效的關聯分析(圖3、圖4),都可以看出老師的教學改變,是有可能對於孩童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的提升可以正面影響,重點是老師對於工具選擇與投入時間的堅持,也許這只是第一次有這樣的成果,但這樣的成就已值得驕傲,更令人激動! 數位學習的影響: (圖 3 104學年度第一學期學生登入數位學習平台次數統計   資料來源:宜蘭縣資網中心) (圖 4…

閱讀全文由單一老師的成功逐步邁向系統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