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天賦自由

書名:讓天賦自由
The Element – How Finding Your
Passion Changes Everything

  • 作者:肯.羅賓森(Ken
    Robinson)
    、盧.亞若尼卡(Lou
    Aronica)

  • 譯者:謝凱蒂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090625


「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大家熟知的道理,但,現在的教育體制,仍以學術(語文、術學)為主,人文、藝術為輔,幾乎所有的學校都以教出大學教授、醫生為主要目標,沒有學校用重視數學的態度來對待舞蹈、美術,這些人文、藝術課程都只是附屬課程,這樣的教學情境讓那些非學術智能專長的學生漸漸的失去自信,也埋沒了他們的天賦。

<<讓天賦自由>>本書,作者收集了許多非念書及考試高手的成功個案,這些個案成功的共同要件是,他們很幸運的找到自我的天賦,並發揮其創意,在個人天賦領域裏大放異彩。

書中談到「天命」二字,指稱「喜歡做的事」與「擅長做的事」能夠相互結合的境界。只要能找出自我的天命,做喜歡及擅長的事,才能真正快樂!不過要如何找出「天命」並協助學生找到「天命」,這才是重點。三年前筆者接觸禪修,目前也身體力行,每日清晨禪修至少
30分鐘,我發現這個方法能讓自己慢慢的體悟自己是誰、要什麼,也能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應變生活上的種種挑戰。上學期也嘗試用禪修的方式教全校小朋友靜坐,發現,效果奇佳!在靜坐時,每位小朋友都可藉由引導將心靜下來,靜坐後也發覺他們的專注力及精神都提升了,這樣的活動若能長期推行,我想是能提升小朋友的心靈,進而探索出自我「天命」。

書中第11章,談到教改的問題,作者認為在多數推動教改的國家,其焦點大都放在「課程」及「評量」,而對於「教學」元素少有著墨,而要提升教育水準,教學才是重點。對於教改他做了以下陳逑:

教育體系其實不需要改革,他們需要的是轉型。

轉型的關鍵也不是追求一致性,而是要適應個體的需求,發現個孩子的個人天賦。

我們營造的教學環境必須讓孩子產生學習欲望,並自然地發現自己真正的熱情。

這段話值得身為教育人員的我們醒思,台灣教改,實施了這麼久成效如何?大家心中都有數,改了再改、課程加了又加,但,真的符合學生、家長、社會的需求嗎?

教育的未來發展所憑藉的原則並非「一體適用」,而是「因材施教」;不是鼓勵群體思考或「去個人化」,而是以靈活的方式深入探索人類的潛能。為了我們的未來,教育必須與天命的概念結合。

若真心想落實教育改革,必須了解時代的腳步,跟上新時代的潮流,才能乘著時代巨浪未來而去,否則便只能被巨浪吞噬,沉沒在舊時代的死水裡。

從「標準化」轉為「個人化」,這是教育未來應掌握的原則,若要讓教改落實,就得先改變自己,跟上潮流,乘著浪走就對了,不要再做無謂批評,努力找出自已的「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