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參訪台北市立美術館雙年展Post author:鄭佩瑩Post published:2024 年 4 月 29 日Post category:未分類幸福的孩子們參加<台積美育之旅>參訪台北市立美術館。第一次踏進藝術殿堂,打開美的視野,接受中西方多元文化洗禮,順利開啟美的體驗與探索,非常棒的視野響宴。王衛將一道獨立牆體設置於美術館走道的中央,將該空間分隔為二,牆的兩面是由千千萬萬片馬賽克瓷磚構成的圖像,拼貼出觀者從走道兩側落地窗向外望見的景觀鏡像,運用鏡像手法讓作品與兩面落地窗相互對應,改變空間配置和觀看角度,挑戰了觀者對處所(place)的體認。鏡子在艾德加.阿瑟諾(Edgar Arceneaux)的藝術表現中向來扮演著核心角色,而在近年作品裡,阿瑟諾則是開始為鏡子「剝皮」:他將金屬反射膜從鏡子的硬質玻璃基底剝離,並將銀質覆層黏在畫布上。當畫作上的銀質開始跟空氣中的有機氮產生作用,一段有生命的進程於焉展開,隨時序更迭持續演化,讓所處環境的大氣條件決定它的形貌。伊.古斯提.阿育.卡德可.穆妮阿緒(「穆妮」) I Gusti Ayu Kadek Murniasih (Murni,1966-2006)的創作主題含括對日常生活的觀察,以及藉由回溯童年創痛經驗來闡述她對暴力和性的思索。她的風格融合了彭戈瑟坎畫派簡潔自然的線條,以及超現實形式與鮮活色彩,透過圖像頌讚女性的慾望,將迷離的夢境具象化,並表達出個人創傷留下的印記與影響。香港藝術家蘇詠寶則將傳統中醫藥材與當代藝術進行結合,兩者看似遊走歷史軸線兩端的創新與傳統,在近年因人類對大自然環境反撲的恐慌及自覺,而發展出一連串對人類世的探討,繼而啟發藝術家更加謹慎地去深思自身與環境的關係。藝術家娜塔莎.薩德爾.哈吉安目前駐居於柏林和德黑蘭,《心.坎》主要探討集體主義意識與遷移的結構基礎和感官基礎。她受2023台北雙年展委託創作的全新計畫, 作品為一件多頻道的聲響裝置。 這件設置於台北市立美術館中庭花園的作品,意欲創造一個懷擁遺落與抹除的聲音環境,如同一座與保存及修復形成制衡的反紀念碑。 由錯落在中庭花園的六件聲音雕塑組成,藝術家打破不同物件體的原形,再任意組裝成一些無以名狀的形體。這些形體雕塑內配置聲音傳感器,使其成為可以產生共振的載具,並播放著不同元素的聲音作品,內容包括歌唱、兩兩間的對話和流行音樂等。金範則是將邁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的原創《運動中的馬》(The Horse in Motion)重新製作,呈現出一匹擬人化的馬騎在馬背上。該部由邁布里奇於1878年所發表的影片,被認為是史上第一部動態影像,在當時引發被稱為「即時攝影術」(instantaneous photography)所涉及的真實性、真相和真實效果等議題的討論。 相關內容3.11食農教育~牛頭司耕牛小學堂2024 年 4 月 29 日連續四週游泳課程2024 年 4 月 29 日Hello world!2020 年 10 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