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野森朋友
講師:同學們在生活中有養什麼寵物?在戶外有遇過哪些動物? 透過配對遊戲,了解野生物的飲食習慣/行為狀態/棲地。 保護野生物,從你我做起。三不原則:1.不親近 2.不餵食 3.不打擾 人對野生物的衝突:1.陷阱器具 2.放養棄養 3.違法捕捉飼養 野生物對人的衝突:1.社區住家:糞便污染和疾病傳播 2.公共安全:生物穿越道路造成車禍 3.農畜產業:造成農作物及畜產業的傷害損失。
講師:同學們在生活中有養什麼寵物?在戶外有遇過哪些動物? 透過配對遊戲,了解野生物的飲食習慣/行為狀態/棲地。 保護野生物,從你我做起。三不原則:1.不親近 2.不餵食 3.不打擾 人對野生物的衝突:1.陷阱器具 2.放養棄養 3.違法捕捉飼養 野生物對人的衝突:1.社區住家:糞便污染和疾病傳播 2.公共安全:生物穿越道路造成車禍 3.農畜產業:造成農作物及畜產業的傷害損失。
活動一:分組活動(分享我的價值觀) 1.用「我的習慣消費金字塔」討論一下自己選購衣服的動機或標準並發表。 活動二:衣物知多少? 1.從校服上的顏色、功能性、舒適度,說一說,衣服有哪些功能? 2.從認識國內衣服有哪些品牌?說一說,衣服商品附帶的「包裝/配件」? 3.猜一猜,衣服的平均壽命? 4.衣服纖維小知識-〔標籤大發現〕: a.請各組將帶來(或老師準備)的衣服標籤翻(拿)出來看,然後認識每一件衣服有哪些的成分。 活動三:超級比一比 可以將衣服纖維簡單分為天然跟合成兩大類。說明定義和優缺點。 活動四:衣服的一生 1.從「線性」到「循環」 a.衣服的一生有四個階段,原料、製造、使用、丟棄。 b.線性經濟的模式會讓廢棄物越來越多。 2.你要的天然未必符合低碳 a.製作1件棉T需耗費2700公升水(WWF世界自然基金會);1公斤的棉花需要1~2萬公升的灌溉水,使用農藥比例第二高的作物就是棉花!全球農地有3%是棉花田,但使用殺蟲劑的量卻佔全球25%,需大量噴灑農藥才能維持產量,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綜合活動: 1.淨零綠生活-從「線性」到「循環」 a.思考除了將不穿的衣服丟進垃圾車,還有沒有別的方式呢? 2.舊衣再附予新穿搭新風格。 總結: a.源頭減量、「以租代買」~共享的概念,鼓勵捐贈、回收、包裝減量,零廢棄才是最流行最時尚的生活方式! b.減少生活中產出垃圾就可以減少對環境傷害。希望大家對每天穿在身上的衣服能多點了解,一起試著挑戰「零廢棄」的生活喔!
美力台灣一直在路上 啟發下一代的視野與夢想 美力台灣──全台首部 3D 行動電影院, 用影像作為途徑,帶學童開啟視野,啟發夢想。 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有機會去旅行,探訪台灣各個角落,發現台灣的美。 今天有這個機會美力台灣3D巡迴到公館國小,讓我們師生能藉由影片發掘台灣的美和文化的傳承。 孩子們也許是第一次使用3D眼境,每個畫面變成立體的,好像就在眼前發生,人人不禁發出贊嘆,哇哇哇聲! 此起彼落,沒有冷場。 這場活動也讓孩子們知道好環境需要我們一起共同愛護,好好珍惜大自然的美好。
目標: 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而保育重要棲地。 知覺生命美與價值,進而保護重要棲地。 知覺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進行方式: 1.學校向宜蘭縣野鳥協會申請小燕鷗生態保育課程,在到校分享之前,我們師長利用綜合課時間分組上網蒐尋了解小燕鷗的生態,我們學生使用心智圖來做簡報,分享找到的內容。 2.當日陳介鵬老師介紹小燕鷗築巢的地方、小燕鷗剛出生的模樣、小燕鷗生活型態、小燕鷗如何躲避天敵、如何分辨公和母? 3.最後進行有獎徵答… 成果描述: 10月4日野鳥協會陳介鵬老師蒞臨學校為五、六年級進行分享,陳老師細心解說讓我們學生了解小燕鷗小巧體型的特徵,外觀夏羽嘴黃色、先端為黑色,腳為橘黃色,額頭為白色,故在中國大陸稱為「白額燕鷗」,又因小燕鷗喜食丁香魚,澎湖漁民又稱牠為「丁香鳥」。 老師說明小燕鷗的現實生活中不斷受人類的干擾,例如:隨意破壞鳥巢,拿取牠的鳥蛋,四輪車在沙灘上橫行,之後鳥類遷移到環境惡劣的砂礫地築巢,但有些還是抵不過大自然風災雨災或大水淹沒的襲擊。 老師在最後也說明我們與小燕鷗互好互生的模式,愛護牠們有哪些行為?讓我們共同營造一個良好有愛的環境。 實施心得: 在課程之前的我們,我們都以為只能在西部及離島才能看到牠的身影,原來在我們宜蘭縣就能找到牠們的踪跡,希望我們有機會能找尋到牠們美麗的身影。我們也要做到「不驚嚇、不引誘、不追逐、不破壞、不捕捉。」好好讓小燕鷗在這美麗的大地上好好繁衍下一代,讓牠們快樂生活在這友善的環境裡。
台灣及全球正面臨新冠疫情嚴重威脅,加上地震、颱風、大雨、土石流以及人為環境污染、海洋垃圾與塑膠氾濫等,種種警訊顯示:地球環境破壞的速度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更快,因此推動全民「環保與防災知識」的腳步是刻不容緩。 本活動期許藉由教育部、環保署、消防署以及慈濟基金會、PaGamO 幫你優公司的跨界合作、公私協力結合 PaGamO 線上遊戲化學習系統平台、民間慈善環保團體及政府推動政策等各方力量,全面強化學生環境素養、全面提升學生防災觀念。期望透過線上教育、線下體驗、互動學習與生活實踐的過程,傳達環境教 育相關的知識、態度等,進而落實具體環保防災行動,藉由答題中吸收豐富的環保防災資訊,融入電競遊戲,建立全民對環保與防災的正確知識、技能、態度及價值觀。
2.21星期二下午的第一堂課,全校辦理了一場防火體驗活動,透過壯圍鄉消防隊派出的二輛消防車和數位的專業消防人員到校為學生們解說三個項目的防火體驗活動。 活動體驗項目和目的 濃煙體驗 煙是火災燃燒過程中的主要生成物之一,火場中濃煙瀰漫,伸手不見五指,視線遮蔽及刺激效應更加助長驚惶狀況,令人迷失避難逃生方向,也是影響消防人員能否迅速找出火源與滅火的因素。濃煙體驗是利用對人體無害的煙霧劑,經由煙霧產生器生成無害的濃煙並注入濃煙體驗屋(室)內,以模擬火場中濃煙瀰漫、伸手不見五指的狀況,學習與體驗濃煙中避難逃生的技巧。 射水體驗 室內消防栓(箱)設備內有消防栓、消防水帶與水瞄子,是未受過消防專業訓練的一般大眾可輕易操作的消防滅火設備,可撲滅小、中型的火災,常設置在大樓 、建築物的樓梯間或走廊通道處。射水體驗是透過實物實際射水的方式,學習與體驗如何使用與操作消防栓、消防水帶與水瞄子的技巧及如何調整水瞄子的水霧 (近距離隔絕輻射熱) 及水柱 (遠距離射水滅火)。 滅火盤滅火體驗 手提式滅火器是最常見的滅火器材,操作簡易,可有效撲滅初期火災,阻止一場火災的發生,救己救人。滅火盤滅火體驗是利用實際燃燒的火焰,學習與體驗如何正確地使用與操作手提式滅火器來滅火。
目標: 認識溪流洄游魚類 進行方式: 1.講師解說溪流洄遊魚類有哪些? 2.遊戲規則說明 3.分組進行桌遊 4.分享總結 成果描述: 當講師利用精彩刺激、欲罷不能的桌上遊戲,讓學生們認洄遊魚類的溯河困境,更能理解溪流作為生態廊道,認同溪流保育的理念。一系列的課程下來,學生能融入在課程裡學習狀態非常認真,在遊戲裡也能認真思考並有秩序的進行桌遊,最後在分享過程也非常踴躍。 實施心得: 美麗又嚴肅的溪流保育也能活潑有趣,講師用心設計課程內容和遊戲桌遊,將外來種、微棲地、洄遊生物與溪流生態廊道等生態觀念,化為精彩刺激的遊戲單元,學生們個個投入玩得很嗨,實際思考與強化溪水保育的重要觀念,非常充實的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