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活動

【健康】面對無常

本週的健康課,老師帶大家認識「心理健康」。

 

一、前言:老師和大家分享0918大地震花蓮災情的照片,請同學們發表自己的想法,有同學覺得驚訝,有同學覺得這件事情離我們很遙遠…

二、討論:老師告訴同學,當一些我們無法預期,不期待發生的事情就這樣發生在生活中,就是所謂的「無常」。

→孩子們可能不太理解「無常」在生活中,但是老師覺得針對高年級的孩子,逐漸可以談一些較為「深刻」的話題。

三、體驗活動:

(一)先想想最近讓自己覺得不悅、憤恨的事情,用「可惡」當句子的開頭
(二)接著寫下「可是已經發生了」

老師先教大家辨識自己的「情緒」,並且提醒學生不要「評斷」自己的情緒!當遇到困境時,「情緒」是正常的,要接納它!

(三)老師讓學生們去找夥伴,讓夥伴幫助自己「轉念」

可以有怎樣的作法幫助自己呢?

 

四、結論:無常可能很虛幻,但可能一瞬間讓你措手不及!當你面對到無常時,記得不要責怪自己,發現並且「照顧」自己的情緒、「陪伴」自己。

 

★老師希望各位孩子都能慢慢的學習「堅強」自己的內心,在面對無常時可以好好照顧自己。

★老師更希望在無常發生時,孩子們能夠「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並不要因此而自責。找到「轉念」的解決方法,使自己的內心更開闊。

 

 

以上內容參考莊越翔老師的綜合活動課程

 

綜合活動, 體驗教育

【綜合】開學收心活動

開學第二週,老師帶著孩子們檢視自己開學的生活習慣。

 

一、老師提醒孩子,無論大人小孩都希望有放鬆的時刻,在較長的假期中會有一些比較鬆懈的狀況是可以被接受,但現在回到學校來,要暫時將壞習慣「回收」,回規正軌!

 

二、老師發下小卡讓學生寫下自己想要「回收的壞習慣」,也請同學給予夥伴回饋,送給彼此一些正向、鼓勵的話語。

班級事務公告

111學年六年愛班 班級經營計畫書

教學理念一、培養學生「軟能力」:

1.  品格力:培養好品格的同時,也正引導學生培養追求卓越的學習力。

2.  語文力:語文能影響思考、自學等各項能力,讓孩子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3.  自學力:108課綱重點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學力便是不可或缺。

4.  批判力:懂得分辯事情的對錯,進而關心自己的生活環境。

5.  邏輯力:說話、寫作、溝通及問題解決的必備技能。

 

二、指導學生將「成長型思維」運用在學習上。

1. 擁抱學習,奮力挑戰。

2. 追求卓越,堅持到底。

3. 努力學習,獲得啟發。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常規:

勁:每天面帶微笑、樂觀積極有活力。

敬:注重禮儀,尊敬師長,友愛同學。

淨:保持教室環境整潔,學習愛護公物、自理生活。

靜:上課有序,營造靜心、穩定的學習環境。

獎懲制度1.  集點獎勵制度,設定學習目標,達成者予以集點獎勵,換取小禮品。

2.  未能達成目標者,則學習思考解決方式,並自我鼓勵追求卓越。

班級推展重點一、基本學科能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能夠發現主動學習的樂趣。並能夠達到基本的學習目標。而不過份要求成績,因為孩子的未來不是用成績的高低來衡量。

二、良好閱讀能力:

1.       晨間師生共讀,建立閱讀習慣。

2.       重質亦重量,指導學生應用閱讀理解策略。

3.       作文教學。

三、人際互動能力:利用綜合課,透過體驗教育的實施,讓學生學習、反思促進人際互動。

親師溝通家長與老師是「教育合夥人」,老師為使教學順利,需要時常與家長聯絡,除了讓家長了解老師的教學方式及理念外,也能讓老師了解家長的期望,可以利用下列管道,建立良好的溝通:

1.  善用聯絡簿。

2.  利用電話聯絡。

國語

【國語】第十課 海豚

.教學目標:利用心智圖,讓學生了解說明文的文章架構

 

.教學方法:

一、讓學生透過海豚一課分析,了解文章先……,再……,最後……。歸納出「總分總」的架構

二、先告知學生心智圖的基本結構,如何繪製心智圖

三、第一節課:由老師提示文章的核心概念,接著引導學生利用文本討論細節,並且分組繪製心智圖

四、第二節課:請個人發想主題「我最喜歡的動物」,利用第一節課使用心智圖的方式,畫出「說明文」的架構及文章內容。

五、與資訊課結合,指導學生利用電腦打字、搜集資料,完成一篇說明文。

 

 

國語

【國語】第九課〈溪谷間的野鳥〉

教學內容:課文架構總覽

 

教學方法:

一、依照課文段落,將學生分成五組

二、引導學生觀察段落中的「場景」、「角色」、「動作」,利用「演戲」加上「旁白」的方式,將課文呈現出來,加深印象。

 

教學反思:

一、這個方法相較於一般的念讀課文,更加生動,學生討論起來也更加起勁

二、透過演戲的方式,老師也能夠輕易看出學生對於哪些段落不熟悉,或是哪些語詞不了解,可以即時給予學生回饋。

三、然而有些學生的專心度仍不足,老師下次可以除了讓學生演戲之外,也應該邀請其他小組成員給予回饋。

四、表演結束後,老師請各組為其他四個小組評分,評分的標準分別為:

「表演」、「合作」、「場景」、「旁白」

綜合活動

【家庭教育】–介紹家人

活動目的:

一、引導學生透過共讀繪本,明白自我觀察的方式,進一步延伸至,讓學生們認識「家人」

 

活動流程:

一、將學生分成五組

二、請學生在小白板寫下「同住家人」,並與小組成員分享,再請每組當中,「同住家人人數最多」者上台分享

三、接著請學生在小白板寫下「非同住之家人」,同時限時2分鐘,請學生盡可能寫越多越好。再請學生與小組成員分享,並請「非同住之家人人數最多」者上台分享。

四、期待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家人之外,也能了解同學們的家庭結構,拉近同學們相處的距離。

五、活動中,也發現有些孩子對於「家人稱謂」的不確定,也藉此指導學生正確的稱謂及家人定義。

六、分享「機器人與孤獨婆婆」的短片,讓孩子們思考,「家人間陪伴」的重要性

七、發下學習單,邀請學生找一位「久未聯絡的家人」,和他聊聊天,在學習單上貼上家人照片,或是畫下家人的模樣。並且寫下關於家人的資訊,以「三真一假」的方式與同學們互動。

 

★作品分享:

國語, 學生作品, 綜合活動

【國語】第三單元「生活觀察」

活動目的:

一、啟發學生的好奇心

二、引導學生觀察周邊的人、事、物,並能進一步發現有趣的事情

三、引導學生探索各種生活樣態,發現生活樂趣

 

活動內容:

宜蘭冬季多雨,而雨季常常帶給人們不便。然而,老師藉著雨天,帶著孩子們到校園中「賞雨」,仔細觀察,雨天除了會造成生活的不便之外,還能夠提供我們生活哪些發現。同時也請孩子,思考在雨天中「探索」何事,是有趣的。

 

☆學生作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