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

【國語】第十課 海豚

.教學目標:利用心智圖,讓學生了解說明文的文章架構

 

.教學方法:

一、讓學生透過海豚一課分析,了解文章先……,再……,最後……。歸納出「總分總」的架構

二、先告知學生心智圖的基本結構,如何繪製心智圖

三、第一節課:由老師提示文章的核心概念,接著引導學生利用文本討論細節,並且分組繪製心智圖

四、第二節課:請個人發想主題「我最喜歡的動物」,利用第一節課使用心智圖的方式,畫出「說明文」的架構及文章內容。

五、與資訊課結合,指導學生利用電腦打字、搜集資料,完成一篇說明文。

 

 

國語

【國語】第九課〈溪谷間的野鳥〉

教學內容:課文架構總覽

 

教學方法:

一、依照課文段落,將學生分成五組

二、引導學生觀察段落中的「場景」、「角色」、「動作」,利用「演戲」加上「旁白」的方式,將課文呈現出來,加深印象。

 

教學反思:

一、這個方法相較於一般的念讀課文,更加生動,學生討論起來也更加起勁

二、透過演戲的方式,老師也能夠輕易看出學生對於哪些段落不熟悉,或是哪些語詞不了解,可以即時給予學生回饋。

三、然而有些學生的專心度仍不足,老師下次可以除了讓學生演戲之外,也應該邀請其他小組成員給予回饋。

四、表演結束後,老師請各組為其他四個小組評分,評分的標準分別為:

「表演」、「合作」、「場景」、「旁白」

綜合活動

【家庭教育】–介紹家人

活動目的:

一、引導學生透過共讀繪本,明白自我觀察的方式,進一步延伸至,讓學生們認識「家人」

 

活動流程:

一、將學生分成五組

二、請學生在小白板寫下「同住家人」,並與小組成員分享,再請每組當中,「同住家人人數最多」者上台分享

三、接著請學生在小白板寫下「非同住之家人」,同時限時2分鐘,請學生盡可能寫越多越好。再請學生與小組成員分享,並請「非同住之家人人數最多」者上台分享。

四、期待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家人之外,也能了解同學們的家庭結構,拉近同學們相處的距離。

五、活動中,也發現有些孩子對於「家人稱謂」的不確定,也藉此指導學生正確的稱謂及家人定義。

六、分享「機器人與孤獨婆婆」的短片,讓孩子們思考,「家人間陪伴」的重要性

七、發下學習單,邀請學生找一位「久未聯絡的家人」,和他聊聊天,在學習單上貼上家人照片,或是畫下家人的模樣。並且寫下關於家人的資訊,以「三真一假」的方式與同學們互動。

 

★作品分享:

國語, 學生作品, 綜合活動

【國語】第三單元「生活觀察」

活動目的:

一、啟發學生的好奇心

二、引導學生觀察周邊的人、事、物,並能進一步發現有趣的事情

三、引導學生探索各種生活樣態,發現生活樂趣

 

活動內容:

宜蘭冬季多雨,而雨季常常帶給人們不便。然而,老師藉著雨天,帶著孩子們到校園中「賞雨」,仔細觀察,雨天除了會造成生活的不便之外,還能夠提供我們生活哪些發現。同時也請孩子,思考在雨天中「探索」何事,是有趣的。

 

☆學生作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