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班上同學在導師的課堂中,往往都表現得較佳,但是到了科任教室後或是科任老師的課堂中,往往就會較為鬆懈,或是無法確實遵守課堂規則。因此,老師希望透過這個活動,告訴孩子們,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必須要彼此尊重,你怎麼待別人,別人也就會回饋什麼。若是各位同學在科任老師的課堂中,總是無精打采,這樣即使科任老師準備了多麼精采誘人、充滿知識的課程,面對你們消極的回應,或是零互動的狀態,老師可能會感到沮喪。
課程目標:
一、透過「競爭」小活動,讓學生們知道,人與人之間的行動是相對的。在面對任何人事物時,我們應該更積極!
二、壓力隨時都會以各種形態出現在你生活中,有些壓力可以促使你前進,但是過多的壓力,可能會把你壓倒。
課程內容:
一、活動方式:
(一)請學生兩兩一組,然後面對面,先舉起右手比「讚」,再用左手抓住彼此的手腕。
(二)老師計時十秒,組員用右手的讚「按」對方的臉,十秒內按到對方的臉就獲勝。
(三)老師先進行兩輪。
(四)兩輪後老師進行調查:
1、兩次都贏的同學請舉手:共3人
2、兩次都平手的同學請舉手:共3人
3、老師首先提問:都平手的同學觀察到什麼呢?
→同學回應:因為彼此的「實力相近」,所以兩次都平手。
→同學回應:因為我們的感情很好,不想要因為這個競爭活動傷害到對方。
4、老師接著對大家提問:
(1)這個活動有趣嗎? ★ 大家一致同意很好玩
(2)老師請同學們思考,如果今天你的對手是毫不在乎輸贏,和你沒有任何互動,請問你在進行
活動時的感覺是什麼呢? ★大家也紛紛表示,如果對方不動,自己也不想動,因為沒有競
爭的感覺。
◎老師進一步請同學們思考:所以你們的反應,就是在課堂中給予老師們最大的回饋,你們希望課程內容有趣好玩,但是有時候卻沒有好好遵守課堂規則;也沒有認真的給予老師回應。這樣一來,即使設計了多麼有趣好玩的課程,老師們上起課來也會充滿沮喪、無力感。老師想要請大家記住這個活動的有趣,來自「彼此的互動」。
(五)進行最後一輪的活動,老師請同學們交換對手,活動後。再次提問。
1、經過了兩次的競爭後,你在這一次是如何挑選對手呢?
→學生回饋:可能會盡量找身材、力氣相似的,比較不容易輸。
2、老師借由學生的回饋提醒學生們:這就像我們的「壓力」,你或許不喜歡父母給你「成績上的壓
力」。做簡單的事或許輕鬆,但是過程可能就失去了「努力的動力」,大家可以思考,「壓力」
存在的重要性。
★活動內容參考莊越翔老師 綜合活動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