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目標:
一、讓孩子了解團隊合作中遇到困難該如何解決。
二、團隊中該如何發揮同理心,並且學習用正向的言語鼓勵隊友。
課程內容:
一、簡介活動流程:
(一)先請孩子將椅子前方的兩個椅翹起來
(二)當老師數到三時,學生放手,並且往各自的左邊移動。
(三)孩子們的任務是,不可以讓別人的椅子倒下去
(四)直到沒有任何一張椅子倒下就算全班成功
二、在嘗試第四次後,孩子們漸漸掌握到訣竅,但是也有孩子利用「取巧」的方式,讓椅子不容易倒。這樣就更容易成功。
三、老師藉著「取巧」的例子引導學生思考:在任何比賽中,如果發生不公平的事情你的感覺是什麼?
.學生發表:會很生氣,覺得對手很卑鄙
.學生發表:會抗議
.學生發表:會難過,覺得想要放棄了
四、老師再次引導學生思考:在活動中應該持有的態度,積極投入,重要的不是成果,而是大家從活動中得到的體驗
五、再接著嘗試第五次……
六、第十二次後,全班成功。老師帶領學生回到教室進行討論
七、老師請學生分組討論:
(一)當活動一直無法成功,個人的感覺是什麼?
(二)當活動「因為你的失敗」,一直無法成功,你的感覺是什麼?
(三)你會對一直失敗的同學說什麼話呢?
(四)什麼樣的語言在活動中才能夠鼓勵他人呢?
課程反思:
一、孩子們在討論的過程中,都知道如何用正向的語言及態度鼓勵夥伴
二、但是老師提醒學生,往往在某些情境中,我們可能會因為急躁、求好心切,說話的態度會令人感到不開心,要請大家記住,當你喜歡受到鼓勵,也請你在自己的話語中多多加入正向語言,讓你的夥伴也感受到溫暖。
★課程內容參考莊越翔老師綜合活動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