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教改不能遺漏的一環

生命教育–教改不能遺漏的一環

曾志朗

台灣在政治解嚴之後,人們對長期被禁錮的思想也開始強烈的要求解放。有識之士當然瞭解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教育。不但學者對一向對「保守」而固執的教育體系感到不滿,企業界(如施振榮、張忠謀等)更對這個體系所製造的成品感到憂心。社會對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也是有絕對的共識。李遠哲院長歸國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推動我國的教育改革,教育部也盡量在其對將來全國的教育策畫上發出行政鬆綁的回應,把教育回歸學校,把教科書的編排釋放到民間,都在教改的呼聲之下積極進行。 

[@more@] 的確,以往過分著重智育,就很容易被專一的知識體系所掌控。學校就只能跟著政權方向走,凡教材、教法及課程安排都是一個樣子。養出來的學生也被模製成「只此一類」的意識形態。他似乎失去了自我創造的意願,一切都要速成。

速食文化一代無力接受挫折

  這所謂「速食文化」的一代,已經沒有能力接受苦難與挫折了,因為他們的原發力,由在求學的過程中,被折損殆盡了,他們一直被要求削足適履,做與他們的個性所不符的事。長期把自我的個性壓抑已經使他們失去對自己的信心,更遑論對社會的期待。我們的學校教育好像什麼都管,就是不管如何培養對「人」的尊重。

  現今的教改,要求行政鬆綁,重視培養基本能力,提倡多元智慧的觀念,並朝終身教育的理想去推動學制的重建。這些都是正確的,也是教育跨向二十一世紀的必行之路。但唯智、唯物與唯形的改造可能是不夠的,因為價值系統的崩潰,對毫無防衛能力的小孩,絕對是一項災難,多元社會的複雜,只有造成更多的混亂。

  這一代的兒童吸入太多似真似假的影像,對真實已沒有太強的反省能力,這才是危機的所在。有一次我問一些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對死亡的看法,竟然有位學生對我說就像睡一覺,第二天就會活過來了。我問他們為什麼他們說就像電視上的人物一樣,被打死了還會活過來。這些學生們對死亡的看法如此淺薄,我們怎能期望他們去尊重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呢?

  不久以前,我們的社會被EQ的熱潮淹沒,而政府也全面發起「心靈改革」的運動。這些努力值得肯定,但如何把這些關係著教導如何掌控「情意」的教育,落實到學校裡卻很少有人提及。

缺乏情意教育,教改令人遺憾

  教育部日前公佈去年教改的十大成效,也沒有一項談到有關「情意」教育的推動方案,這真是一項令人不得不惶恐的遺憾。當我們看到學童自殺、殺人,施暴的年齡層越來越低,而其手段越來越殘忍,其心態卻越來越不在乎時,我們真的要為我們社會的將來捏一把汗。如果這時候,大家繼續忽視學童的心靈建設的問題,那我們在每次學童出事時再來大書道德文章是沒有用的!

  所以,教改的列車除了唯智、唯形、唯物的改革心外,還要重視情意調和的教育措施。這可能要從培養學童對生命的尊重開始做起。

  這幾十年來,我們清楚的看到教條式的作法收不到任何預期的效果,學生對於說教的厭惡已到了頂點,我們必須要換個方式讓學生可以接受我們的教誨。啟發式的教學--讓學生主動從學習過程中獲得心得與感受- 大概是唯一的方法。

  我們常說被尊重的孩子才會自重自愛,但是有多少父母肯放下手邊的工作,關掉電視,蹲下來,平視兒童的眼睛耐心的聽他們說話,有多少次我們是以「你不懂」來打發兒童的好奇心呢?

  很多人瞭解教育是立國的根本,但是卻誤解了它的真諦,以為只要蓋美輪美奐的新教室,裝設新電腦,擴充更多的硬體就是辦教育,其實真正影響教育成敗的是軟體-使用硬體的人,也就是老師、家長、你和我。我們所要教給小孩的,就是要讓他們體會文明的內涵,就是會為對方的處境作一番思考,能體諒別人、約束自己的人才是一個文明的人。

學習人際相處可從遊戲開始

  這種人和人相處的學問,最好的訓練場所就是遊戲,我們要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將他所學的知識生活化,將他們與其他學生相處的技巧精緻化,遊戲提供孩子創造力發展的必要空間,老師家長應該以正確的態度來看待孩子的遊戲,千萬不要以為他在浪費時間。兩個人一起玩時,他其實在學做人的道理,而一個人自己玩時,他是在發揮他的想像力、培養他的創造力 。

  培養出有思想會思考的孩子,我們才可以在這個基礎上談人格的培養與正義的精神。

  所以,我們要再三提醒的是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尊重自己、同情他人,培養同理心的感受在目前的教育中非常缺乏,我們的學生試考得太多,書讀得太少,所以對社會上的人情冷暖、生活百態完全不能理解,更不要說體會。不理解、不體會別人的疾苦,所表現出來的自然就是冷血。我們應鼓勵學生去挑選適合他們自己興趣的課外讀物,做為生命科學的補充教材,而不必擔心考試,或許現在瀰漫在我們周圍的挫折感和無助感就不會這麼深,自殺率就不會這麼高。

瞭解生命意義才會尊重別人

  學生可以從書本中前人的經驗去尋找困難的解決心道,當學生瞭解每一個人的所作所為都會為別人造成影響,他才會瞭解自己的生命的意義與存在的價值,也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學會體諒別人、尊重別人。

  假如他體會到雙排停車時,別人必須要煞車才能繞過你的車,這是侵犯到別人的權益,因為他的煞車原本不需要踩,煞車皮不需要那麼快換,他也不需要冒多餘的險去變換車道以避開你的車子,假如我們的孩子體會到這一點,他就不會讓車子在路中間停留,因為他瞭解了這是侵犯到別人權益不應該的事,而不僅僅只是怕警察要來開罰單。

  要教導學生對自己與尊重別人,是我們目前教育最急迫要做到的事。

  展望新的一年,社會將更多元,人與人的關係也更形複雜,世界的距離越來越短,而新的價值系統也會一再的變化。如何才能使我們的下一代走出迷惑?生命教育的推動絕對是教育改革最核心的一環。(本文作者為前教育部長,本文登於聯合報88.1.3)

不要低估孩子學習模仿的能力–14

有時候,家長及老師們真的要先深入去思考一下自己的教育觀,也先思考一下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所認同、敬佩的是哪一類的人……,然後,言教不如身教與境教……[@more@]

有一位朋友為了她讀國中,正在青春風暴期的孩子對她講話不禮貌,進出不打招呼,無視這個母親的存在而感到痛苦萬分,央求我與她孩子談談,於是約了孩子出來喝下午茶。

想不到,這個孩子說到母親時的口吻竟是非常的不屑,說母親說一套,做一套,表裡不如一,客人來時親熱的不得了,客人一走立刻數落客人的不是……,令我非常的驚訝,沒想到孩子把父母平日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裡,當長大有了自己的價值判斷時,便開始看不起父母,行為叛逆起來,因為他覺得「你也不過如此,不配管我」。

模仿力是天生的

互敬是人與人相處之道,即使是傳統的「天地君親師」,維繫這五倫的仍然是個「敬」;不敬,所以臣會弒君,子會忤父,生會逆師。仔細想一下,我們真的很少對我們尊敬的人粗聲大氣地說話。難怪中國人說夫妻相之道是「相敬如賓」;有敬,夫妻自然不會吵架。

然而,我們過去常以為孩子小,不懂事,在孩子面前做了許多錯誤的示範,殊不知孩子看在眼裡,不聲不響的把許多壞毛病都學去了,當我們去糾正他時,就會招來孩子的不滿,如果父母強要孩子服從時,就會產生親子衝突。有一個實驗讓我們看到模仿學習幾乎是天生的,連很低等的動物都有這個能力。

我們一向認為雞不怎麼聰明,沒有什麼學習能力,但是最近的研究報告顯示雞也可以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

實驗者讓一組雞學習連續啄綠鍵或紅鍵若干次後會得到食物的獎賞,另外一組雞則在旁邊觀看。當輪到第二組雞上場時,牠們很快就學會了啄鍵以換取食物。換句話說,從觀察別人的行為中,牠們學會了自己該怎麼做。雞有這種觀察模仿的學習能力頗讓實驗者吃驚,科學家原以為只有高等的哺乳類動物如靈長類才有模仿的能力,後來發現人太低估了自然界生物的適應能力。

所有的生物都有從別人經驗中吸取教訓的能力,一棵樹在它的葉子被毛蟲啃食之後,會散發出化學味道來警告旁邊的樹,被警告的樹就會分泌毒素到葉子中令毛蟲不能吃。在所有的生物中,人類最是模仿學習的高手,我們只要看仿冒的官司那麼多就知道了,所以父母絕對不能低估孩子的模仿學習能力。

「無意間學習」影響人格發展

孩子平常在生活中透過觀察與模仿形成所謂的「無意間學習」(incidental leaning),這種學習與課堂中特意的教學(intentional learning)不一樣,它是直接影響我們人格的成長。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文化都是先要求他們的孩子人格上健全,才對他作知識與技能上的要求。這一點,在我們目前的社會正好相反,我們只要求孩子會讀書,不要求他其他條件,中國一向主張「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會讀書變成很多行為不良的藉口,這個錯誤觀念是危險的,高知識白領階級的犯罪往往比一般犯罪更危險。在現在的社會光用拳頭、棒子管教孩子已行不通了,父母必須以身作則,贏得子女的尊敬後才能產生教誨的作用。這個尊敬必須發自內心,跟父母的知識水準、賺錢能力無關,與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有關。

讓孩子成為值得尊敬的人

我在美國讀研究所時,一位老教授曾經告訴我一個故事:他生在美國經濟大恐慌的時期,家中時常斷炊,父親雖是高級知識分子,因失業只好作粗工,夏天鋪路,冬天鏟雪。有一年聖誕節,他早上醒來興奮的跑下樓去摸掛在壁爐上的聖誕襪,但只摸到一塊巧克力糖,他感到非常的失望、放聲大哭。他父親把他拉到一旁,告訴他為什麼沒有禮物,因為他把買玩具的錢給了更需要錢去買食物的人,然後告訴他真正的禮物在後院。他開門出去一看,後院有個三十呎高的雪山,他父親一夜未眠,用鏟雪車把清道路所鏟出來的雪統統堆在後院,替他造了一座他個人的「喜馬拉雅山」。這個禮物令他驚喜萬分,也立刻使他成為全村孩子最羡慕的對象。這個聖誕節變成他永生不忘、最好的一個聖誕節,已經六十年了仍然記憶深刻。

他對我說,他父親一生窮困,未能給他留下任何錢財,他必須半工半讀才能完成大學學業。但是在他心目中,他父親未曾因此而減少偉大,因為他父親正直、高貴、有愛心,給了他最好的榜樣。他一直說人格是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遺產。很多時候,父母以為留給孩子財富才是對得起孩子,其實,留給孩子名聲,讓孩子成為值得尊敬的人才是最成功的教育,不要為了賺錢失去與孩子談心的機會,也不要為了讓孩子過舒適的生活而失去孩子對你的尊敬。

深耕消息

接下來一直到十二月底的深耕日程表

11月24日(三)    成功、羅東   
11月26日(五)    頭城
12月1 日 (三)    冬山
12月3 日(五)     內城
2月8 日 (三)    利澤、五結、武淵、育英、孝威   地點:利澤
12月10日 (五)   大同
12月15日 (三)   順安
12月17日 (五)   古亭、新南、壯圍、力行    地點:古亭
12月22日 (三)   東澳、金洋、南澳、蓬萊    地點:東澳
12月24日 (五)   岳明、馬賽                      地點:岳明
12月29日 (三)   黎明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