ㄥ 樂水,舊稱「濁水」, 因位於濁水溪(蘭陽溪舊名,因溪水混濁,故名為濁水溪)的右岸而得名,住民屬於泰雅族溪頭群,分為東壘(Do rei)、瑪崙(Var loon)、 智腦(Chi nau)三個部落。族人原本居住在濁水溪上游, 日治初期在「理蕃計畫」之下,被迫遷居於此。日本人教導泰雅族人在此地的濁水溪沖積平原種植稻米, 以取代傳統的山地輪耕方式。
太平山開採森林之後,太平山森林鐵路平地線(羅東林鐵)完工通車,濁水因設有濁水站, 而成為繁榮的部落。台灣光復之後(1945),大同鄉鄉公所就設在濁水村的瑪崙部落。 民國40年(1951),政府以濁水地名不雅,改名為「樂水」。後來濁水溪也改名為「蘭陽溪」。
但是隨著太平山林區停止砍伐林木,太平山森林鐵路跟著停駛,樂水村不再有火車經過, 大同鄉公所也在民國67年(1978)從樂水村遷移至崙埤村(大同校本部所在地), 樂水從此就更為沒落,最後成為「被遺忘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