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經營策略

學校經營的具體策略

(一) 建構高度效能、前瞻的行政系統

  1.共塑組織的核心價值,營造校園民主風氣

   (1)暢通溝通管道透過正式及非正式組織不斷進行對話,以擴大參與層面,

提高決策品質。

(2)與同仁建立愛、尊重、信任、接納及承諾的關係,營造溫馨和諧的組織

氣氛。

(3)透過民主領導,給予成員參與之動力。

2.健全行政組織,推動組織再造,有效提高行政效能

(1)成立校務發展委員會,訂定各項規章與實施計畫,建立制度作為校務

推展依據。

(2)合理劃分職務、分層負責,發揮分工合作功能。

(3)結合鄰近學校共同試辦「合作學校」,進行課程整合、師資共聘、行政

簡化、資源共享。

(4)「合作學校」之試辦,進行行政組織及工作之調整,有效提高行政效能。

3.推動資源整合及共享理念

(1)建置行政資源檔案管理模式,有效整合資源並倡導資源共享。

(2)結合鄰近學校共同辦理學童午餐及勞務外包等策略,以減少行政工作負擔。

(3)結合社區辦理藝術相關活動,配合課程並提供學童行動研究。

(4)E化的行政管理圖書電腦化,圖書室假日開放民眾使用,架設FTP,

成立TOP工作坊等,為資訊資源整合有效策略。

4.提供積極的行政支援

(1)結合各項資源,全力支援教師教學。

(2)隨時提供最新教學資訊,以提昇教學品質。

(3)主動協助教師、家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整合並彙集校內外資源網絡,整合現有人力資源,提供教學或

活動之用。

 

5.建置校內自我評鑑機制,加強績效自我評估,提升辦學績效

(1)定期研商檢討校務評鑑事宜。

(2)校務評鑑推動改進小組成員包含全校教職員、社區代表、家長代表、

退休教育人士、學者專家等,針對校務評鑑推動及改進項目,研商對策。

 

(二) 發展學校本位、創新的教學課程

1.貫徹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編制學校本位課程計畫

(1)定期召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議,委員涵蓋全校行政人員、教師、

家長及學區代表、學者專家等。

(2)各學習領域教學研究小組,全體教師參與研究小組,總計設立七大學習

領域研究小組,各設召集人,定時召開課程研究工作。

(3)培植終身學習能力,倡導質量並重的兒童閱讀。

2.整合校內外教學資源,紮實學生的各項基本能力,讓學生與未來世界接軌

 (1)加強本國語文、閱讀、英語及資訊能力,以作為各科學習的基礎,

使學生基本學科能力普遍提升。

(2)有計畫的推廣深耕閱讀,規劃閱讀獎勵制度,添購新書、定期辦理閱讀

相關活動。

(3) 強化英語教學,透過校園雙語環境的佈置及生活化的課程 ,養成聽、

說、讀、寫的能力,讓學生在現今國際化的社會提升競爭力。

(4)利用各種適當時間,加強培養學童資訊應用的能力,讓學童應用科技

協助吸取知識。

(5)適時檢測學生能力,參照縣內外國小學童成績,期待學生 能在未來與

其他學校學生並駕齊驅。

3.結合社區特色發展學校藝術特色課程

(1)落實課發會的運作,成立學校特色課程發展小組。

(2)搜集學校特色和社區資源等相關素材,研擬教學主題、架構和發展方向。

(3)邀請社區熱心人士、家長、專家學者參與特色課程發展的會議,

吸取各方的意見。

(4)定期舉行特色課程成果展、教學與研究心得發表,同時支援社區展出。

(5)每學年期檢視本校特色課程,進行教學省思和檢討,作為下學年學校

特色課程增修依據。

(6)在現有的基礎上持續自編補充教材,讓學生學習內容更加 多元豐富。

(7)將學校特色課程精緻化、形成學校專屬的「品牌課程」, 對未來發展

「遊學課程」預作準備。

4.推動競爭型計畫方案,有效運用教師人力,協助發展學校特色

(1)推動競爭型資優方案及辦理課輔活動,配合增置國小教師員額經費,

聘用支援教學人員,支援各領域教學活動,並減輕教師授課負擔,

提高各學習領域教學效能。

(2)有效運用教師人力,聘用藝術相關支援教學人員,協助各領域教學、

發展學校特色,並減輕教師授課時數。

5.重視學生個別差異,實施適性教育,發展多元智能、激發學習成效

(1)辦理多元智能教學及評量研習活動。

(2)結合社區專業人士及學校教師的優勢能力,開辦藝文、體育、鄉土、

科學探究等多元社團, 提供學生多元學習機會。

(3)針對優勢能力明顯的學生,加以重點培訓、參加校外各項競賽或鼓勵演出等

,以培養學生多 面向學習價值。

6.考量主題課程統整並將重大議題融入課程中

(1)配合輔導活動,推展生命教育、性別教育及人權法治教育等活動,

激發學生關心自已、尊重他人、愛惜生命的觀念。

(2)加強品格教育,「以身作則」並透過優質的多元性社團, 培養出誠實有禮貌

、守規矩、能抗壓的學生。

(3)推行童軍教育,陶冶學生品德,培養學童具有感恩的心及服務樂群的精神。

(4)提倡環境關懷,維護環境整潔及加強環保教育工作,例行垃圾分類與資源

回收。

7.進行多元及動態的評量

(1)聘請專家指導評量方式,建立正確的多元評量技能與態度。

(2)訂定教學評量實施辦法,運用多元評量方式及工具,實施多元評量。

(3)改變傳統作業指導及調閱方式,以多元活潑之方式呈現成果。

(4)建立教師教學檔案及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多鼓勵、多支持, 鼓勵親子互

動,家長參與、親師合作。

8.落實課程評鑑

(1)凝聚同仁共識,實施學校本位課程評鑑。

 

(三) 提振專業熱忱、優質的教師團隊

 1.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1)倡導教師專業研究,鼓勵教師申請教育部專案研究。

(2)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各項研習及進修活動。

(3)辦理學校本位進修,增進教師專業知能。

(3)透過各校策略聯盟方式,建立跨校性教師經驗及資源分享平台。

(4) 鼓勵教師成為「行動研究者」,進行教學研究,解決 教學現場問題。

(5)設立教師進修獎勵辦法,鼓勵教師專業進修。

2.精進教學技巧

(1)激勵教師依專長實施創意教學,展現教師專業能力,創新教學策略。

(2)研究有效的資訊融入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效果。

(3)定期舉辦校內教學觀摩,及校際教學參觀、文化交流活動,

激發教學創意及視野。

(4)主動爭取課程深耕計劃,邀請各學習領域研究、輔導員到校輔導,

強化教師教學效能。

3.形塑協同專業團隊

    (1)成立各科教學研究會、校內教師讀書會,使之成為專業成長團體組織。

(2)統整相關學習領域教學活動,落實基本能力教學。

(3)規劃、實施多元智慧的「教」、「學」活動,促進師生良性互動模式。

(4)發揮教師協同合作模式,分享教學經驗,發揮集體效能,形塑優質學校

文化。

(5)培養學生具備「帶著走的能力」,並致力實現教育改革之願景—帶好每

一位學生。

4充實教學設備—

提供教師完整的資訊軟硬體設備,使教師能充份使用,提升學生運用科技及

資訊的能力。

5逐步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1) 學校教師積極提升自我教學技巧,年段間或領域間教師積極投入合作

視導工作。

(2)凝聚同仁共識,實施教師專業評鑑。

 

(四) 營造人文藝術、優質的學習環境

1.安全的校園

(1)增進師生安全防護觀念與危機意識

(2)強化校園安全防護措施

(3)落實校園安全自我檢核機制

(4)規劃安全合宜的校園環境設施

(5)建立完善的通報聯絡體系

(6)有效運用家長及社會資源

2.人文的校園

(1)形塑人文的學校建築風格

(2)典藏校園的珍貴史蹟文物

(3)傳承本土的教育文化社區民俗特色

(4)營造溫馨和諧的校園氣氛

3.自然的校園

(1)健全推動組織,爭取各方資源

(2)建構生態校園,改善學習環境

(3)珍惜有限資源,鼓勵回收利用

(4)維護校園清潔,加強環境管理

(5)推展環教活動,回歸自然理念

(6)配合領域課程,融入各科教學

4.科技的校園

(1)佈建全校性全方位的網路環境

(2)提升學校生活設施的自動化

(3)建構校務行政e化管理系統

(4)建立校園安全網絡,確保親、師、生安全

(5)建構數位教學平台、整合校內外教材與學習資源庫

(6)充實多元化多媒體資訊行動設備與系統,滿足個別化需求

(7)建置線上教學系統暨線上學習系統

(8)建置線上親師交流系統

(9)建置行政與教學資源庫

5.藝術的校園

(1)營造藝術的學習風氣

(2)規劃校園藝術課程與教學

(3)設置藝術的學校環境設施

(4)營造校園的美感教育情境

(5)發展參與的藝術文化活動

(6)兼顧文物的保存與特色的創新

(7)培育師生藝術鑑賞能力

6.健康的校園

(1)落實健康服務,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強化健康環境,營造衛生的物質空間

(3)推展健康教學,厚植身心健康的知能

(4)推動營養教育,培養優質的健康體魄

(5)廣設體育設施,提升師生的體適能

(6)規劃休憩空間,促進健康生活之實踐

 

(五)建立互利合作、豐沛的資源整合

家長正向參

「成就孩子的大未來」是學校存在的最主要目的,也是我們共同的最大心願,有賴教育合夥人的攜手並進始克圓滿,尤其是家長正向積極的參與,更是一大力量的挹注。我們深切的盼望家長能以正向的理念,在互信互諒的基礎上,「秉持參與不干預的支持專業」,「支持而不把持的同心深耕教育」,認同學校的願景和目標,有計畫、有組織的協助學校落實這些價值觀(value)、使命(mission)和願景(vision)。

 

1.親師共塑學校發展之願景與目標,導引校務發展方向

(1)透過SWOT分析,邀集親師共同訂定學校願景。

(2)親、師、行政共同探討擬訂「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具體的事項與類別

(如:教學、學生輔導、學校建設、服務志工等)。

(3)辦理學校日,以政策制度引導家長,瞭解學校經營理念。

2.協助家長養成正向校務參與態度,提升家長素質與專業知能

(1)舉辦親職教育或會議,說明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應有的體認與態度。

(2)協助正常推動家長會業務,以凝聚家長核心領導力量。

(3)建立定期的溝通管道,建立互信與互諒合作模式(如班
級家長座談會、全校家長座談會)。

(4)建立家長聯絡網站,增強親師生的凝聚力(班級、學校
、家長會網頁)。

3.建立家長合理的參與機制,促發良善夥伴互惠關係

(1)鼓勵家長積極有效參與班親會、學校家長會運作。

(2)鼓勵家長積極有效參與學校各項會議以分享決策
(如:校務會議、教評會發會、申訴委員會、
編班委員會、供餐委員會、校園美化…等)。

(3)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學校各項重要活動(畢業系列
、校慶、學校日、承辦之各項活動)。

(4)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學校重要事務(學校義工、上
下學導護、學生認輔學校刊物—等)。

(5)建立互動意見檔案夾,導引良性互動效益。

(6)成立爭議調停機制,避免爭端,以營造和諧校園。

 

家長多元參與—

          「家長多元參與學校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潮流,學校暢通多元參與管道,可促使家長對教育更加深刻認識,獲得更多的家庭、社區及社會力量的支持,化解教育過程中來自家長或社會上的阻力,引進豐富的教育資源,增進學校教育效能。

  1. 鼓勵家長瞭解學校,協助推動校務發展

(1)參與學校決策會議:如校務會議、教評會、學生 申訴會、

人員遴聘、教科書選用等。

(2)參與計畫的擬定:如學生安置、學生輔導與獎懲、課程發展等。

(3)參與學校建設:學校新建或修繕工程、設備購置、經費籌措與捐助等。

2.提供家長參與學校活動,深入學生的學校生活

(1)參與各項慶典活動:如運動會、畢業典禮、校慶、園遊會等。

(2)參與相關教學活動:如教學觀摩、研究發表會、學藝競賽等。

(3)參與校外相關活動:如社區慶典活動、教學交流、參觀訪問等。

(4)支援班級教學活動:如班級級務處理、校外教學等。

3.辦理親職教育活動,增進家長教育子女知能

(1)參與親師聯誼活動:如親子講座、家長聯誼會、學校日等。

(2)參與教育座談:如專題演講、家長成長團體、 主題工作坊等。

(3)參與親子活動:如親子共學、慶生會、節慶慶祝 活動等。

(4)參與義工組織:如交通導護、資源回收、圖書服務 、美化綠化義工等。

4.鼓勵家長參與學生輔導,了解學生學習情形

(1)學習輔導:對低成就學生提供補救教學、校園綠化與美化、教學情境

布置等。

(2)行為輔導:參與行為偏差學生個別輔導或認輔。

(3)生涯輔導:瞭解學生各項測驗及性向,以輔導學生生涯規劃。

5.結合家長組織的力量,協助學校解決問題

(1)參與班級家長會:協助教師營造班級團隊、增進親子溝通。

(2)參與學校家長委員會:支持學校教育活動的推展,並協助解決問題。

(3)參與家長聯誼會:參與各相關家長協會或團體,跨校聯誼交流活動,

共謀學校教育發展。

6.建立完善的獎勵措施,激發家長參與熱忱

       (1)訂定志工服務辦法及榮譽制度。

(2)校內定期辦理感恩活動:如志工日、表揚大會等。

(3)推薦參與校外表揚:如金鑽獎、金駝獎、榮譽市民等。

(4)推動學習型家庭,提升參與教育的動力。

 

善用社區資源–社區擁有龐大的資源,從調查、建置、多方統整運用,有助於教師教學效果、學生學習成就與行政之有效運作,既可發展鄉土本位課程,彰顯學校特色;又能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師效能;解決學校問題,促進校務發展,更能達成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的理想。

 

1.調查社區各項資源(如人力、物力、財力、文化素材、產業、社團、機構等),建置完整社區資料庫

(1)建置家長人力資源庫。
(調查家長職業、專長、興趣等,製作分類圖表)。

(2)建置社區各類資源網絡。
(如人力、物力、財力、文化素材、產業、社團、機構等)。

(3)繪製社區物力、產業或愛心商店分布圖。

2.營造社區公關資源,暢通支援互助管道

(1)啟動組群合作機制,促發互助分享能量。

(2)建立傳媒公共關係,推廣學校經營特色。

(3)維持良善互動關係,引導社區優質意識。

(4)成立社區聯防系統,建構綿密安全網絡。

 

3.運用社區各項資源,建構優質校務經營

(1)推展學校義工制度,協助校務發展。

(2)邀請社區專業人士協助教學、顧問諮詢、參與學校各項計畫訂定。

(3)運用社區捐助經費、設備與物品,充實教育設施。

(4)利用社區資源實施校外教學,豐富教學網絡。

(5)善用社區文化資產,融入教學與課程,發展學校本位課程。

(6)善用家長會資源,豐盈教育資材。

(7)運用社區機關組織,擴展學習領域。

(8)運用社服機構,提供專業服務。

 

引導社區發展—

     學校與社區的共存共榮關係密不可分。學校既有的空間設施以及學校的軟體活動,適度的提供社區共享,配合辦理多元社教活動,共同營造文化的教育堡壘,導引前瞻、健康、人文的社區意識,可促進社區永續發展。

 

、引領學校為社區發展的燈塔,促使社區學校化

(1)加強社區生態意識,營造永續發展觀念。

(2)舉辦社區深度會談,凝聚社區發展共識。

(3)引用資訊e化科技,建立社區意識網路。

2、形塑學校為社區的精神堡壘,提升社區生活素質

         (1)收集社區楷模事蹟,發揚社區典範精神。

(2)表揚社區熱心人士,塑造社區守護意識。

(3)提倡社區志工精神,使學校為志工中心。

3、創造學校為社區的文化標竿,增強社區宏觀作為

        (1)舉行社區文化講座,深耕社區藝文涵養。

(2)訂定社區運動指標,落實健康社區概念。

(3)舉辦社區慶典活動,振興多元文化活力。

4、開放學校的空間設施,提供社區資源共享。

         (1)改進校園開放辦法,提供社區居民充分利用。

(2)整合學校學習資源,健全社區終身學習環境。

5、提供學校的軟體資源,協助社區永續發展

        (1)學校提供人力資源,協助各項社區活動。

(2)學校提供專業師資,協助發展社區特色。

(3)學校參與社區活動,凝聚活力社區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