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詩詞護照補充資料

(五)下詩詞護照補充資料

 

 

1. 送友人                         作者: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遶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韻譯】:
青山橫臥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環繞著東城。在
此我們一道握手言別,你像蓬草飄泊萬里遠征。遊子
心思恰似天上浮雲,夕陽餘暉可比難舍友情。頻頻揮
手作別從此離去,馬兒也為惜別聲聲嘶鳴……
【評析】:
這是首送別詩,充滿詩情畫意。首聯工對,寫得別開
生面。先寫作別處的山水:青山橫亙外城之北,白水
環繞東城潺流。此兩句以青山白水
東城”“相間,色彩明麗。
字刻出山之靜態,字畫出水之動態。如
此描摹,揮灑自如,秀麗清新。中間二聯切題,寫分
手時的離情別緒。前兩句寫對朋友飄泊生涯的關切,
落筆如行雲流水,舒暢自然。後兩句寫依依惜別的心
情,巧妙地以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
寫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尾聯更進一層,抒發難捨
難分的情緒。化用:《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
句,嵌入字,寫出馬猶不願離群,何況人乎?
烘出繾綣情誼,真是鬼斧神工。詩寫得新穎別致,丰
采殊異。色彩鮮豔,語言流暢,情意宛轉含蓄,自然
美與人情美水乳交融,別是一番風味。
 

2. 登岳陽樓                       作者: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韻譯】: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
陽樓。大湖浩瀚象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象在湖面日
夜蕩漾漂浮。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
生活在這一葉孤舟。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
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評析】:
代宗大曆三年(768)之後,杜甫出峽漂泊兩湖,
此詩是登岳陽樓而望故鄉,觸景感懷之作。開頭寫早
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
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
今未能實現之情。二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三聯寫政
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末聯寫眼
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寫景雖只二
句,卻顯技巧精湛,抒情雖暗淡落寞,卻吞吐自然,
毫不費力。

 

3. 贈孟浩然                       作者: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韻譯】: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
聞名天下。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
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凡高
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高山似的品格怎
麼能仰望著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評析】:
全詩推崇孟浩然風雅瀟灑的品格。首聯點題,抒發了
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二、三兩聯描繪了孟浩然摒棄
官職,白首歸隱,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
尾聯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為高山巍峨峻拔,令
人抑止。詩採用抒情──描寫──抒情的方式,以一
種舒展唱歎的語調,表達詩人的敬慕之情。

 

4.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作者: 劉長卿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閒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韻譯】:
為請教常道士我一路尋找而來,苔痕中可清晰辨認出
我的足跡。白雲依傍著水中清靜的小洲渚,閒適的柴
門卻被奇花瑤草遮閉。山雨過後欣賞山中蒼松的翠
色,沿著山勢行走來到溪流發源地。溪中花影和禪意
我全都能領悟,見到常道士默然相對忘了話題。
【評析】:
詩是寫尋隱者不遇,卻得到別的情趣,領悟到
之妙處。結構嚴密緊湊,層層扣緊主題。詩題為
,由此而發,首兩句一路來,頷聯寫遠
望和近看,到了隱士的居處。頸聯寫隱者不
在,看松尋源,別有情趣。最後寫溪花自放
禪理之無為,即使尋到了常道士,也只能相對
忘言了。

 

5. 李端                         作者: 盧綸

故關衰草遍,離別正堪悲。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韻譯】:
故鄉遍地都是衰敗的枯草,咱們分別了多麼叫人傷
悲!你踏上去路遠在寒雲之外,送你歸來正遇上暮雪
紛飛。少年喪親過早地漂泊異土,多難時相交悵恨識
君太遲。空朝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世事紛繁再相見
不知何時。
【評析】:
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別詩。首聯寫送別時的環境氛
圍,時當故關衰草,情正離別堪悲。頷聯寫送別情景,
友人伴寒雲而去,自己踏暮雪而歸,依依之情了然。
頸聯寫回憶以往,感歎身世。既是憐友,亦是悲己,
詞切情真,悲涼回蕩。末聯進一步寫難捨難分之情,
掩面而泣,冀望相會。詩以字貫穿全篇,句句
扣緊主題,抒情多於寫景,基調悲涼。

 

6. 與諸子登峴山                 作者: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字在,讀罷淚沾襟。

【韻譯】:
人間世事不停地交替變換,一代接一代永遠今來古
往。江山保留著歷代有名勝跡,而今我們又重新登臨
觀賞。冬末水位降低了漁塘很淺,天寒雲夢澤更加深
湛浩蕩。羊祜墮淚碑依然巍峨矗立,讀罷碑文淚沾襟
無限感傷。
【評析】:
詩意在吊古感今,開首二句揭題。第三句的江山勝
照應人事代謝;第四句的我輩登臨
往來古今極為粘合;五、六兩句寫登臨所見;
最後二句扣實,真有千里來龍,到此結穴之妙。
詩的前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後半描寫景物,富有形
象,充滿激情。語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摯動人。
 
7. 春 望                        作者: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韻譯】:
國家破亡了,只有那山河依然存在;春天已經到來
了,可是在長安城裡,卻只有花草樹木不解人間愁
苦,依舊開得很茂盛。我真是太感懷時事、怨恨離別
了,連看到盛開的花兒都會忍不住掉眼淚;聽到鳥兒
的鳴唱都不禁感到黯然神傷。戰火已從前年的十一月
連續到今年的三月,還是無法停止;我的家人至今生
死未卜,在這個時候,如果能收到一封家書,真的可
以抵上萬金啊!我頭上的白髮已經愈抓愈少,都快要
插不上髮簪了。
【評析】:
這首詩,我們大致可以將它分為兩部分來看。首先是
前面四句,這個部份,杜甫描寫的是他站在高處所看
到的春天景象;接下來的四句,他便開始敘述當他看
到眼前這片景色時,所引發的感觸。第一句到第四
句,杜甫先寫說因為國破亡了,所以只有山河還依存
在;而春天雖然已經來到,草木也長得很茂盛,但那
卻是因為國家破亡了,沒有人可以修剪的緣故。再接
著寫他站在高處看到了美麗的花兒、和輕脆的鳥叫
聲,可是心裡卻一點都不覺得愉快,因為這些雖然都
是美好的事物,可是以他現在的情況,他反而覺得更
加的悲傷。由這四句看來,我們便可以深刻的感覺杜
甫心中的感慨,和城市受到戰爭破壞的景象。最後的
四句,杜甫則充分的說出了戰亂中人民的心聲,和自
己對國家的憂慮。在戰時,一封家書往往要好處個月
才能收到,甚至根本就收不到,因此在那樣的環境
裡,要是能收到一封家書的話,真的比得到千萬的黃
金更令人高興。最後兩句,杜甫說自已白頭髮已經愈
抓愈少,都快要插不上簪子了,這是因為杜甫他對國
家非常的憂慮,對親人非常思念的緣故。
 

8.                         作者:李商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韻譯】:
高閣上的遊客們已經競相離去;小園的春花隨風凋零
紛紛亂飛。花影參差迷離接連著彎彎小徑;遠望落花
回舞映著斜陽的餘暉。我的肝腸欲斷不忍把落紅掃
去;望眼欲穿盼來春天卻匆匆回歸。愛花惜花自然要
怨春去得太早;春盡花謝所得的只是落淚沾衣。
【評析】:
這是一首專詠落花的詩。首聯寫落花與人的心情,含
蓄蘊籍耐人尋味。頷聯從不同角度描寫落花亂飛
的具體情狀。頸聯直接抒發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
能。末聯寫花為裝點春天而開,卻落得飄零沾衣的結
局。表達了素懷壯志,不見用於世的淒婉和感慨。全
詩洋溢著傷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癡,委婉動人。

 

9. 渡荊門送別                    作者: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韻譯】:
自劍門之外的西蜀沿江東下,來到了楚國境內作一次
旅遊。崇山隨著荒野出現漸漸逝盡,長江進入了莽原
也緩緩而流。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飛來天鏡,雲層締構
城郭幻出海市蜃樓。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之水,行
程萬里繼續漂送我的行舟。【評析】:唐開元十四年
(726),詩人懷著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之情,
出蜀東下,此詩即在旅遊途中所作。從詩意看,詩人
與送行者同舟共發,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沈德潛認
為,詩中無送別意,題中送別二字可刪,是
不確的。這首詩雖意在描繪山水,然而仔細揣摩,
之意猶在,足見椽筆功夫。山隨平野盡,江
入大荒流與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可比功力。或認為李是行舟流覽,杜則停舟細看。此
說頗是在理。
 

 10. 聽蜀僧濬彈琴                 作者: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韻譯】:
四川僧人抱彈名琴綠綺,他是來自巴蜀的峨嵋峰。他
為我揮手彈奏了名曲,好象聽到萬壑松濤雄風。高山
流水音調一洗情懷,嫋嫋餘音融入秋天霜鐘。不知不
覺青山已披暮色,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幾重!
【評析】:
此詩是寫聽蜀地一位和尚彈琴,極寫琴聲之入神。
開頭兩句,寫他來自故鄉四川,表達對他的傾慕。頷
聯寫彈琴,以大自然的萬壑松濤聲作比,令人感到琴
聲之不凡。頸聯寫琴聲蕩滌胸懷,使人心曠神怡,回
味無窮。尾聯寫聚精會神聽琴,而不知時日將盡,反
襯彈琴之高妙誘人。全詩一氣呵成,勢如行雲流水,
明快暢達。

 

11. 漢江臨眺                      作者: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韻譯】:
漢水流經楚塞,又接連折入三湘;荊門匯合九派支
流,與長江相通。漢水浩瀚,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
山色朦朦朧朧,遠在虛無漂緲中。沿江的郡邑,恰似
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邊際,波濤激蕩滾動。襄
陽的風景,確實叫人陶醉讚歎;我願留在此地,陪伴
常醉的山翁。
【評析】:
詩主要寫泛游漢水的見聞,詠歎漢水之浩渺。首聯
寫漢水雄渾壯闊的景色,由楚入湘,與長江九派匯
合,為全詩渲染氣氛。頷聯寫漢水的流長邈遠,山色
迷離烘托了江勢的浩瀚空闊。頸聯寫郡邑和遠空的
浮動,渲染磅礴的水勢。末聯引出曾任征南將軍
鎮守襄陽的晉人山簡的故事,表明對襄陽風物的熱愛
之情。全詩格調清新,意境優美,在描繪景色中,充
滿了樂觀情緒,給人以美的享受。江流天地外,山
色有無中歷來為人們所傳誦,不愧為千古佳句。

 

12.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span st

國語課文閱讀

二上開始,國語課文的長度慢慢加長,所以上課的方式也有所改變囉!

老師會讓孩子先閱讀課文1~2遍,再針對課文提出問題,請孩子回答。一開始,因孩子們不太習慣去思考與回答問題,所以,透過加點的方式,鼓勵孩子踴躍發言,只要肯舉手回答,就給點(期末依所得點數,可以兌換獎品)。

漸漸的,孩子們也喜歡這樣的方式,也學著跟著老師的問題去思考,並釐清一些課文所要表達的觀念與意思,有時,還會出現讓老師意想不到的答案呢!

二下期中考後,課文更長了,從晶師’s blog~泡泡圖的妙用中學到好方法,讓孩子學習運用泡泡圖,更快了解課文的內容。方式還是讓孩子先閱讀課文,再回答老師的問題,最後再加上泡泡圖的重點整理,加深孩子對課文的了解。

二下第三單元的課文都是故事體,很適合用泡泡圖。第八課「誰說的話對」,老師先發給每個孩子一張空白泡泡圖,運用心智圖以顏色來分類的概念,帶著孩子完成。

到了第九、第十課,老師將重點整理在黑板上後,孩子們很快就能跟著完成,這表示孩子們已經習慣這樣的方式,不需要老師畫格子,但內容還是需要老師來整理。

接下來,就要讓孩子們挑戰更高難度的~自己做自己的泡泡圖,希望到時候可以看到孩子將所理解的課文內容,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泡泡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