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改變:教師專業發展vs.改變的故事:教師行動研究
這次研習,請來台北教育大學林曜聖副教授,指導我們如何做行動研究,老師經驗豐富,透過故事,一步一步引導我們,還很大方的提供售後服務,只要遇到任何有關行動研究的問題,都可以請老師幫忙。老師還提供了一個班級經營小妙方~班級阿布拉,只要將全班學生的姓名key上,就可隨機抽點姓名,上台發表,很好玩喔!原來,遇上一位真正能授業解惑的好老師,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故事開始~石頭湯~分享
將個人教學故事的改變,變成個人教學改變的故事,再分享出來,就是行動研究
◎從事行動研究的動機與目的,如果是位「解決問題」而研究,在過程中會積極努力且愉快,也會產生持續行動與研究的興趣。
◎勞者多能,多做一件事,多會一項功夫
◎行動研究的歷程
發現問題 –>分析問題–>尋求策略–>行動解決–>分析省思–>問題解決
◎行動研究口訣
找問題、找策略、先行動、多記錄、後省思、再行動、再省思、寫報告
◎怎樣的「問題」可以作「行動研究」?
§困擾與無法解決的事情:緊急vs.一般
§教學過程的小事情:蝴蝶效應﹑見微知著
§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五隻猴子」﹑「母熊採蜜」的故事
§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的事件:深度vs.廣度
◎教師在學校中可能會遭遇或發現的問題:
§班級經營—常規管理﹑角落教學 ﹑班級讀書風氣﹑缺交作業…
§學生輔導—學習適應輔導﹑心理輔導﹑偏差行為輔導﹑讚美的效果…
§親師溝通—溝通管道(班刊..) ﹑親師衝突…
§課程—自編課程﹑教科書的選擇﹑主題課程﹑各領域的教學(語文能力﹑作文能力)…
§教學—教學技巧﹑作業指導﹑六大議題融入教學﹑創意教學﹑鄉土語言教學﹑教學評量(多
元評量與學習單)﹑發言不踴躍…
§學校行政—教學評鑑、教師評鑑﹑校內各項活動的辦理…
§其他—教室中的特殊兒童、兩性教育﹑校園植物﹑多元智能﹑家庭生活與學校工作的衝突
◎教育情境中的問題實例:
§低年級小朋友愛打小報告
§高年級如何有一個快樂而安靜的午休?
§小朋友缺交作業的問題日漸嚴重
§如何將線上互動系統運用在教學中?
§低年級小朋友不敢上台報告
§幼稚園的教學中如何善加利用故事繪本?
§低年級聆聽能力的不足
◎教師決定行動研究的「問題或主題」之要件:
1.進行研究的「動機強」
2.研究問題的「範圍小」
3.對研究主題的「掌握性高」
◎教育行動研究「研究題目」的決定
§決定正﹑副標題的要領:一為硬性﹑一為軟性
天使之歌:一個國小班級家長義工隊之研究
老師,我有話要說-國小低年級學生打小報告行為之行動研究
心靈的回溯與重整-「敘事治療」應用於中生輔導之行動研究
雙面夏娃/亞當─國小六年級性別刻板印象課程實施之行動研究
◎問題分析與訂題目之實例:
§老師,我有話要說-(改善)國小低年級學生打小報告行為之行動研究
§上課鐘響後國小低年級學生秩序之行動研究
§故事繪本多元運用於幼稚園教學之研究
§善行日記對幼兒行為的影響之行動研究
§線上互動式教學系統在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的運用之行動研究-以高年級蝴蠂生態教學為例
§「快樂而安靜的午休時間」:三位高年級教師之行動研究
◎行動策略的擬定
§作為未來行動的依據
§省思後的修正策略
§仰賴行動結果的分析
◎行動策略擬定實例:
§上課鐘響後的秩序:由文獻及理論找策略
「自我調節策略」—自我規劃、自我契約、自我決定、自我監控、自我評量
§缺交作業:由理論及問卷找策略,並由結果加以修正策略
策略一:「提高獎勵制度」(未有明確改善)
策略二:「加強提醒」
◎我初步擬定的題目:
行動策略 | 可行的具體作法 | 可能遭遇的困難 |
|
|
|
|
|
|
|
|
|
◎行動研究可用的資料來源(多元分析):p.132
1.教師(研究者)方面:教師省思日誌、觀察(DV)…
2.學生方面:訪談、學習單、成績單、觀察記錄、問卷、作業、自我省思、日記、網站學習記錄、測驗、測量(前後測)…
3.其他人士方面:家長、行政人員、其他教師的訪談、觀察、問卷…
4.其他資料:照片、校方統計表、網站資訊、多媒體、教學活動設計(課程內容)…
◎「行動研究」報告的格式
§柔性風格型
例一:研究題目(包括主標題與副標題)
引爆點
問題關注與分析
文獻的支持與探討
方案的擬定與行動
第一階段的策略行動
第二階段的策略行動
教師的反省行動
新行動的啟航 (修改自吳明隆著,2002)
例二:研究題目(包括主標題與副標題)
開鑼(問題緣起)
粉墨登場(問題背景分析)
鑼鼓喧天(我的行動過程與經驗)
圓滿結局(我的收穫與成長)
謝幕(省思與心得)
薪傳(下一個行動研究開始…)
例三:研究題目(包括主標題與副標題)
我所面臨的問題
為何我會面臨這樣的問題?
過去的作法與他山之石
我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解決問題的行動
我所獲得的成果
我的心得與感想
◎分享與討論時間:請思考您的行動研究題目適合使用哪一種報告格式 。
◎為何要進行行動省思與行動修正?
行動研究的核心價值:
行動→省思→修正(循環)
可否僅有「一個」行動策略?
當然可以,再省思過行動結果後,若認為研究問題已獲得解決,則行動研究即已完成。
◎行動研究是否有終點?
問題未獲解決:
重新分析問題﹑尋求策略﹑再行動…→問題解決
下一個行動研究的開始
◎教師行動研究的未來發展趨勢
教師教學經驗的敘說性(敘事性)的行動研究日漸受到重視與採用(寫出屬於自己的行動故事)
老師的售後服務
林曜聖(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經系)
linys1970linys@yahoo.com.tw
linys59linys@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