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奧福音樂,既覺得是小朋友玩的,也屬比較專門的音樂專業在裡頭,
所以看到此種研習,個人認為可以多吸收一點,但用不用得上,還得視班級進度.
[@more@]
昨天在網路上找了古亭國小的路線圖,
因為只聞其名,但不知道學校在什麼地方,
很特別,感覺像在田中間的小學校,但又大到將近30班,
神奇吧!
今天特別檢視了一下宜蘭的路標,結果發覺宜蘭縣內的路標超不清楚的,
因為在壯圍鄉內,但就是不知道路名在哪裡,深怕走錯路,車子一開就會開很遠,
早上因為宜蘭往高速公路和壯五路有人出車禍,
擋住了我的路,所以我只好走在壯五路上(但沒有路標…..??)
我一路上還真擔心走錯了,(因為路不大條,很懷疑是鄉間小路)
要不是走在路上有大大的標示寫著"古亭",
否則我就一定會再往濱海走去………
不能說感謝,而是要說命運使然,
讓我開車20多分就到古亭國小,很快.
以後要去壯圍,我比較不怕了呢!
奧福聽起來還滿專深的,在此用奧福樹解釋一點
| |||||
以上是在網路上找到的資料,簡單介紹一下而已啦!以下是我的小筆記 |
音樂課可以用1.看見什麼2.聽見什麼3.記得什麼的過程來檢視教學.
整個技法教學
1.我看見什麼:從故事中帶領學生朝著趣味音韻口白發展,而口白是有音律節奏,比如童詩或童搖(兩隻老虎,小小土撥鼠……);聲音大小聲的不同會改變節奏的感覺;肢體動作可改變整個劇情的起伏;臉部表情的豐富(在我身上比較難實現…..唉啊~~沒關係,人有弱項也有強項,可以多思考別的方向)
2.我聽見什麼: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聲響(土撥鼠-括胡;老虎-削筆的齒輪;泡泡龍-大鼓….),音樂的元素慢慢由故事中拉進課程中.
3.我記得什麼:整個過程要讓小朋友從故事的劇情,進入到音樂的打擊世界,若可能亦可結合簡單的戲劇,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記到此,覺得高年級和低年級真的很不同,高年級的教學可以讓學生自由主導一部份教學,比較靜態且思考性質,並能深入了解學生腦子中思考的元素;而低年級以下卻是要老師整場很high,也就是老師不斷的給予活力,並且由老師主導教學,也許這也是幼稚園跨到小學階段,小朋友比較難適應的時期.不知道我的觀念是否能被接受,但屬我今天的小感覺.
今天看到幾個有趣的教學歷程,喔!還好我有錄一點影,呵呵呵…….免得我這常忘事的人,有個回憶的依據.嘻……
1.早上的兩隻老虎:由兩隻吵架的小老虎,帶到用左右手打節拍(很隨興),再從打節拍再到木琴,沙鈴,響板更甚至有音符的1231,和3455(音符不一定對啦!)整個全部的節奏樂器整個串起來,覺得好聽至極,有點欲罷不能,而且簡單的東西,從剛開始不了解狀況,到自己進入狀況,帶領的蘇珊老師確實有他厲害的地方呢!
2.老鼠和貓咪 :較難解釋,不過老師只以故事加講解,這裡我印象不是很深刻.
3.吹氣球(愈變愈大………到破掉)…有張力的fu喔! 可以身體;手合掌再爆破;眼睛,凡是可以開合的肢體大動作都可以玩.
4.公車來了:簡單的單音,音樂停,小朋友動作即可停,開車的小朋友可以拿著鈴鼓當開車的人.班上沒有音樂,也可以用"叭叭叭,小汽車,邊跑邊唱歌"再敲個鑼或什麼的,以提示小朋友要停下來,或要下車了.好玩,尤其是叭叭叭,可以讓小朋友拍擊鈴鼓,不過有音樂會更好,(老師的書要賣700,而且小學可能使用率沒那麼高,所以我沒買…..)
5.土撥鼠:蘇老師想到的創意結合:
口白
小小土撥鼠,好愛挖地土,
偷偷摸摸,偷偷摸摸,偷吃蕃薯,
一不小心,遇見大老虎,
叫媽媽,媽媽不來,
叫爸爸,爸爸也不來,
泡泡龍想幫助他,
說:別害怕呀~土撥鼠,
土撥鼠反而ㄍㄧㄌㄧㄍㄧㄌㄧ,
鑽滾入土(土撥鼠用刮胡樂器)
這個土撥鼠因為蘇老師花了比較長的時間玩,而且幼教老師比較愛玩,所以有種欲罷不能之感,再力上演戲,不錯玩.
6.蓋布袋:先熟悉上中下前後的空間感後,伸展肢體,接著由一人操作簡單的響板,讓全班的小朋友做動作,直到節拍停止,就要停止動作;而好玩的在於伸縮布袋的使用,由一人操作響板,另一個蓋布袋,最好(小朋友)手和腳都沒入伸縮的布袋中,隨著響板做動作,並響板停,就要停止動作,有點像一二三木頭人的感覺,還滿有趣的囉!
雖然講那麼多,
但此筆記都只是點到而已,
叫我用口頭說多好多好,也許沒人會相信,
但只要我自己覺得還不錯就好了.
這次的研習雖然不見得一定在班上用得上,
沒關係,
因為有個不錯又好玩的研習,
那得要有點小運氣呢!今天運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