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冬瓜山-冬山素馨茶













冬瓜山 冬山素馨茶
冬山鄉的武荖坑茶聞名已久,武荖坑是新城溪的俗稱,是冬山鄉與蘇澳鎮的分界,源自南澳鄉的白石山,流經冬山鄉的東城、大興村、再經蘇澳注入太平洋,該溪500公尺以下的西岸廣植茶樹,面積達一百多公頃,便是武荖坑茶區。
宜蘭縣政府及冬山鄉公所、農會,為提昇武荖坑茶之品質,編列經費重新規劃茶區的水土保持,更新品種,輔助製茶機械等,並成立「茶葉生產專業區」,製成的茶外觀色澤碧綠,沖泡後水色金黃蜜綠,滋味甘醇具花香,特於民國七十三年七月舉辦的品嚐會時,請當時擔任國民黨秘書長的蔣彥士先生命名「冬山素馨茶」,藉以加強促銷推廣。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冬瓜山-陳年水泥橋













冬瓜山 陳年水泥橋
圖上的水泥橋寬度,僅能容納一人通過,可謂是一座『單行橋』,此橋興建時期己難以考証,但其造形簡單,素樸典雅,可以看得出施工工法已經久遠,橋面上只有類似凹糟的橋面,底下則是僅有兩根柱子為之支撐。
橋座落於田野當中,最近的住家距此至少有三百公尺以上,而此橋的主要功能只是方便農人進出,因為於冬山國小旁,也倒成為某些小朋友上下學之便橋,學童走在其上的鄉趣畫面,在現在都市叢林生活中實屬難得!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冬瓜山-冬山夜市













冬瓜山 冬山夜市
你曾經在夜市巧遇多年不見的老友嗎?每週六,冬山人就有這個機會,因為每週六的冬山夜市為冬山鄉民的一大盛事,其盛況猶如早期的廟會活動,個個扶老攜幼,熱鬧非凡。
夜市可反應些許社會現象與地區特性,起初攤子只不過數十家,然而隨著聲名遠播,加上光臨者眾多,現在攤子己有上百家。
只要是天氣晴朗,夜市必定人潮不斷,各方湧入的人們,不輸羅東觀光夜市,要期待夜市空盪盪,我想只有當電視劇「飛龍在天」熱映時,才有可能吸走如此多的人潮吧!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冬瓜山-越界─天橋













冬瓜山 越界─天橋
天橋座落於台九線上,造形堪稱別緻典雅,尤其是在夜晚時分,橋上的燈悉數打開時,更是美不勝收,站立橋上,靜觀橋下的車水馬龍,有如置身化外之境的感覺。
在實用性上,台九線在上下班時間,交通極為擁塞混亂,險象環生,此座橋亦肩負著冬山國中、小兩千餘學童上下學之安全,此橋於九十二年元月正式啟用後,已發揮其最大功用。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冬瓜山-躲避球冠軍紀念碑













冬瓜山 躲避球冠軍紀念碑
如果您認識五十歲左右的冬山壯年郎,只要一談起「躲避球」,則勢必眼睛「金光閃閃」,甚至手舞足蹈一番,想當年……那可是真功夫呢!
「真棒!真棒!出縣比賽,得冠軍,光榮返家來」。
現今在校園裡風靡的躲避球,在五十年代的冬山國小可謂為校球。
五十年代冬山國小曾多次代表宜蘭縣參加全省學裡躲避球比賽,成績相當卓越,連績六屆中(49~57年),男童拿下了五屆的冠軍和一屆亞軍,女童則獲得一屆冠軍、一屆季軍、一屆殿軍。成績相當輝煌。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冬瓜山-體育教學績優紀念塔













冬瓜山 體育教學績優紀念塔
歷史悠久的冬山國小擁有過燦爛輝煌的史頁,「冬山國小推展體育教學優異紀念碑」,代表民國五十年代,冬山國小在全國體育表現的地位,塔身結構為水泥材質,外表為磨石子,下方有個小洞,上方則有鋼管鐵柱,造型十分特殊,高度亦具有象徵地位,唯塔身上方鋼管鐵柱遭遇雷擊而斷成兩段,目前僅能窺其部份面貌。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冬瓜山-冬山國小後校門













冬瓜山 冬山國小後校門
冬山國小創校迄今已有九十年,擁有輝煌的校史、培育出無數優秀的校友,飲水思源頭,雖已在四年前遷至新校區,但舊校門留著太多冬山孩子的回憶,為保存校史,於遷校時將富歷史紀念價值之文物和建築遷至新校區,使新校園中非但有美麗景觀,亦有歷史人文之生命力並存,因此我們決定保留圖中,建於民國六十六年四月四日的「冬山國小後校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冬瓜山-冬山國小創校紀念碑













冬瓜山 冬山國小創校紀念碑
照片中是冬山國小創校七十周年紀念碑,使用黑色大理石建造,碑座四面中有三面各寫著:
1.宜蘭縣冬山鄉冬山國小創校七十周年
記念碑。
2.永懷師思─本校歷任教職芳名錄。
3.飲水思源古訓等三面。
造形簡樸但寓意深遠,更是冬山子弟的童年回憶。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冬瓜山-冬山河的美麗與哀愁













冬瓜山 冬山河的美麗與哀愁
小時候喜歡拿著自己做的釣竿,釣盡記憶中的草蝦、螃蟹、鯽魚;翻遍橋下石頭,為尋找九孔的痕跡。記得五月五日龍舟賽,河道兩邊的人潮,即使經過的公車,也不禁駐足回首一望這熱鬧的景象;夏日游泳、洗澡,洗衣、水災、撈魚、抓魚、撿木材,其中的趣味更是一絕;如今這些記憶似乎已隨著河水不再氾濫而逐漸被淡忘,陪我們走過辛酸歲月的冬山河已流逝,如果能再回頭,真希望回到原點,可惜……。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冬瓜山-多節型風箏













冬瓜山 多節型風箏
「老師傅. . 老師傅. . 為什麼你做ㄟ風箏會飛,ㄚ我做ㄟ風箏,怎不會飛呢?」
「哈!哈!哈!不要看這群野雁飛得如此順手,這一隻隻小雁子中間啊,可都是學問呢!」。
原本以為「依樣畫葫蘆,不就了得」,那知這骨架、提線、排風原理……樣樣可都是學問呢!尤其要將多個風箏用線串接起來,使能在空中翱翔卻又不互相糾結,這可要有「竅門」的喔!看來啊!要想順利完成一組「多節型」風箏,非得請教「老仙」不可囉!
冬山國小只要參加風箏比賽,總是名列前茅,目前風箏館陳列不少多節風箏,其中的野雁造型,飛時如野雁過境般,漂亮又壯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