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柯林社區-社區活動中心













柯林社區 社區活動中心
  柯林社區活動中心於1988(民國77)年興建完工,興建時承蒙游阿田先生的全體繼承人捐贈土地,讓社區活動中心擁有更寬敞的空間,提供社區民眾聚會聯誼的絕佳場所。
  為活化社區活動中心的功能,將結合農村再生培根計畫核心班之實作課程,於社區活動中心周邊廣植草皮,並闢建健康步道及建置庭園桌椅等休閒設施,由社區居民動手打造一個適合運動健身、聚會聊天、活動聯誼的空間。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柯林社區-弄獅













柯林社區 弄獅
  在黑白電視的年代,電視機的普及率並不高,少了電視機的陪伴,夜似乎變長了,處於只求溫飽的時代,人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餘興活動是一種奢侈的行為。有鑑於此,金旺國術館的創辦人游金旺先生即著手籌設了舞獅團,號召了居住在萬長春一帶的年輕人,利用閒暇及晚上的時間習武學藝,當時這一帶的年輕人幾乎人人都會一些拳腳功夫,而舞獅團的名聲更是名聞遐邇,在重要的活動、慶典上總少不了它,只要有他們的出現必為活動增艷不少。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柯林社區-第四屆十大傑出農村青年—曾如敏先生













柯林社區 第四屆十大傑出農村青年—曾如敏先生
  柯林社區原是個傳統的農業村落,居民以種植水稻為主,但近十年來有漸走向休閒農業的趨勢,村內民宿林立,開此風潮之先軀者非曾如敏先生莫屬了。曾先生於1977(民國66)年創立『廣興牧場』,經營養豬事業,風光一時,且因表現傑出,曾獲頒『第四屆十大傑出農村青年』之殊榮,但1997(民國86)年的一場『口蹄疫事件』,將他的事業從雲端打入谷底,然生性樂觀的他不但沒被命運擊倒,反而化危機為轉機,將牧場轉型為農場,『廣興農場—鴨母寮、豬哥窟』於焉誕生,成功的轉換跑道,邁向人生的另一個高峰。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柯林社區-柯林的未來不是夢—農村再生培根計畫













柯林社區 柯林的未來不是夢—農村再生培根計畫
  『培根計畫』的目的在打開在地人的心,激發熱愛鄉土的情懷及自主建設新故鄉的能力,以改善農村生活的品質,透過符合在地需求的營造課程,經由學中做、做中學的帶動,建立社區參與農村規劃的機制,培養農村規劃的知識與技術,達成人力素質的提升、人文素養的深化、在地文化的認同,創造農村營造的活力,培訓重點分成『關懷班』、『進階班』、『核心班』、『再生班』,目前社區已完成前三階段的培訓課程,待完成『再生班』的課程後即可依據社區的規劃,打造一個符合在地的、文化的富麗社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柯林社區-彎腰掃社區—環保義工隊













柯林社區 彎腰掃社區—環保義工隊
  柯林社區環保義工隊成立於2007(民國96)年元月,成員約60人,分四小隊,每二個星期執勤一次;週日的清晨六點,大都數人還沉浸在夢鄉中,這群環保義工卻風雨無阻,早已整裝出發,穿梭在社區內各主要道路清除髒亂,為營造一個整齊清潔的社區而努力;不計名利,只求建構一個清新亮麗的家園是這群義工共同的願景,義行可風,值得肯定與喝釆。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柯林社區-紮根種希望—社區植樹綠美化活動













柯林社區 紮根種希望—社區植樹綠美化活動
  『100年度社區植樹綠美化活動』於3月12日植樹節當天於萬長春圳水門公園舉行,活動當天在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許南山及村長黃正宗的號召下,社區內各組織及居民共百餘人,響應政府推動百萬植樹計畫,參與公共閒置空間之綠美化工作,男女老幼,人手一把鋤頭或鏟子,親手植栽苗木,既改善社區環境,同時為日趨暖化的地球盡一份心力。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柯林社區-萬長春橋













柯林社區 萬長春橋
  安農溪進入柯林後將柯林村一分為二,安農溪以北稱上柯林,以南為下柯林,連接上、下柯林的樞紐為萬長春橋。以前的萬長春橋只是一座木造的便橋,不若現今鋼筋水泥般的堅固,往往汛期一到即被洪水沖垮,因此幾乎每年都要重建一次,當時造橋的方式是由鄉公所出資購料,社區居民發動『公工』的方式完成,材料只有簡單的幾根木樁及一些木板,根本不堪洪水一擊,但處於物資極度缺乏的年代,能有一座便橋村民便心滿意足了。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鳩之澤自然步道

鳩之澤自然步道

     鳩之澤自然步道與鳩之澤溫泉隔著清幽多望溪以鳩澤橋相通,步道全長2公里,是一中低拔、以常綠闊葉林為主的休閒步道,溫和的氣候、充沛的雨量以及河谷地形,孕育出豐富多樣的生態,沿途設有完善的休憩設施,以及詳實的景觀、地形、動植物等解說牌,是一條供悠閒漫步、進行生態觀察的林間步道。

    「鳩之澤」因群山環繞,多望溪穿越而形成澤地,加以水棲鳥類居多,鳥鳴聲繚繞於翠谷不絕於耳,而得其名,溪水潺潺、鳩鳴關關,這個由詩境走出的景致,讓人將煩憂拋卻腦後。

社區日曆-柯林社區-新城













柯林社區 新城
  『』是指製糖的場所,早期的柯林除了種植稻米之外,其餘的土地都用來種植甘蔗,所以以前這裡有運送甘蔗的輕便車道。  新城的開發最早是由礁溪吳姓、宜蘭蘇姓及陳姓人士共同開墾、經營,是為『蔗』。『蔗』是引用上游溪流的水來灌溉田地,有水的地方就種植稻米,沒有水的地方就種植甘蔗,當時把這兒的水源地叫做「埤」。埤所在的居住地就叫做城,那麼灌溉的溝渠也就叫做埤圳。為了和原有的『蔗篰』有所區分,所以叫做「新城」。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九寮溪自然步道

九寮溪自然步道

九寮溪自然步道座落於大同鄉崙埤村,由省道台七線與泰雅大橋路口之加油站旁產業道路進入約0.5公里,到達九寮溪自然生態教育園區入口,再步行約2.2公里可至九寮溪自然步道入口。
此步道沿溪流行走至步道終點九寮溪瀑布(玉蘭瀑布),全程約1.8公里,往返約90分鐘。沿途林蔭茂密、溪水潺潺、鬱鬱蒼木,蕨類與藤蔓等攀附在樹梢山壁,猶如空中花園般。

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 201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