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教育活動

十大危險小吃

 十大危險小吃

危險小吃1號:鹽酥雞=2大匙油

150克裹粉酥炸的鹽酥雞約有585卡熱量,油脂比例超高,每天一份,一個月下來就會爆肥2公斤,堪稱危險小吃第一名,而且消費者也無從得知攤販多久更換炸油,飲食安全難把關。

▼如何聰明吃:營養專家都建議,最好不吃,若真的嘴饞,也務必多人共食,將不良影響降到最低。

危險小吃2號:2片蔥油餅=1碗飯+2大匙油

製作蔥油餅必須摻很多油,加上油煎過程,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就認為蔥油餅免不了高脂、高熱量的命運,兩小片(1/4張蔥油餅)就有500卡熱量。建議還是少吃為妙,頂多偶爾吃一小片解解饞,更不該當成正餐,以免吃進太多油脂。

▼如何聰明吃:蔥油餅、宜蘭蔥餅都是少吃為妙,頂多偶爾吃一小片解解饞,不該當成正餐,以免吃進太多油脂。

危險小吃3號:10個鍋貼=1.5碗飯+2大匙油

10個鍋貼熱量超過700卡,再搭上酸辣湯約100卡,已超出上班族一餐理想熱量攝取量。趙強指出,鍋貼的高油脂來自兩個部份,一是內餡的五花肉,二是油煎時淋上的麵粉水非常吸油,建議單點兩、三個淺嚐即止。

▼如何聰明吃:如果真的想吃,也儘量避免點一整份(10個),最好單點兩、三個淺嚐即止。

 

危險小吃4號:肉圓=1碗飯+1大匙油

肉圓無論是採油炸烹調或浸泡在油裡保溫,都會吸附很高的脂肪,吃一顆肉圓就等於喝下將近一匙油,趙強提醒,肉圓常用肥肉做內餡,飽和脂肪偏高,此
外,肉圓澱粉含量相當於一碗白飯,吃後正餐飯量可得減量。建議選擇南部口味的蒸肉圓減少油脂攝取,起鍋後也避免淋上過多醬料,以免太鹹。

▼如何聰明吃:選擇南部口味的蒸肉圓,可減少油脂攝取。起鍋後避免淋上過多醬料,以免太鹹。

危險小吃5號:蚵仔麵線=0.9碗飯+1大匙油

蚵仔麵線最大問題來自厚重勾芡,一碗就提供300~400卡熱量,澱粉含量約等於九分滿的白飯,雖然吃起來不油,脂肪量其實很高;配料中的蚵仔、大
腸或肉羹,都屬高脂肉類,許多店家甚至將配料再裹粉,以維持滑嫩口感,熱量更高。建議儘量選擇勾芡較不濃稠的店家,配料則選膽固醇較低的蚵仔,至於大腸、
肉羹能免則免。

▼如何聰明吃:儘量選擇勾芡較不濃稠的店家,配料則選膽固醇較低的蚵仔,至於大腸、肉羹能免則免。

危險小吃6號:大腸包小腸=0.8碗飯+2大匙油

大腸包小腸在夜市很受歡迎,常看到人手一根,吃得津津有味。不過,小小一條糯米腸,就有將近一碗飯的份量,且糯米較易影響血糖起伏,糖尿病患者更應
注意。油脂過量也使大腸包小腸更危險,香腸是高脂肉類,再以油煎烹調,飽和脂肪過高,最後淋上的重鹹醬料,也使鈉含量破表,對健康十分不利。

▼如何聰明吃:高油、高鹽、高熱量,如果真的想品嚐,最好是兩、三人分食一份,並減少最後的醬料,將危險降到最低。

危險小吃7號:滷肉飯=1.5碗飯+2大匙油

滷肉飯是全台最普及的小吃類型,由於各地配方不同,因此熱量、油脂都有差異。有些滷肉飯直接以肥肉肉碎做為醬汁,有些則澆淋肉燥,但趙強指出,肉燥雖然肉眼看不出肥肉,但油脂含量未必較少,「要香、要滑、要好吃,其實都很油!」

以糖尿病衛教學會彙整的《台灣小吃營養大解析》以新竹知名滷肉飯為例,吃一碗就攝取到648卡熱量,油脂提供熱量比例高達43%,尤其高飽和脂肪的油脂,導致體內壞的膽固醇增加,會提高慢性疾病罹患風險。

▼如何聰明吃:吳映蓉建議,滷肉飯可以偶爾吃,但應視為正餐,而非點心或消夜,以免吃進額外熱量,同時應搭配燙青菜,便可達到均衡飲食的目標。

危險小吃8號:油炸臭豆腐=2大匙油

臭豆腐富含植物乳酸菌,有健胃整腸功效,但傳統吃法常以油炸烹調,不但熱量倍增,一份臭豆腐就有高達500~600卡熱量,且油炸產生的自由基和致癌物質,更有害人體。

從營養層面來看,臭豆腐富含蛋白質,腎臟病患必須注意食用份量,而沾醬的含鹽量也很高,最好少用。

▼如何聰明吃:吃臭豆腐仍以蒸、煮為宜,就算麻辣臭豆腐也比油炸好,「建議不喝麻辣湯底,只吃臭豆腐就好,」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兼任助理教授吳映蓉建議。如果逛夜市時真的想點炸臭豆腐,最好多人分食,既可滿足口腹之慾,又不至於對身體造成太大負擔。

危險小吃9號:米糕=1.5碗飯+1.5大匙油

米糕、油飯、粽子由糯米製成,比一般蓬來、在來米飯的升糖指數高,對於血糖波動影響較大,且為求口感滑順香甜,製作時必須添加足夠的油脂,或淋上大量肉燥醬汁,不但飽和脂肪大增,也額外多了熱量。

▼如何聰明吃:解嘴饞可選份量較小的筒仔米糕,較不易吃進過多熱量。

危險小吃10號:蚵仔煎=0.9碗飯+1.5大匙油

在台灣小吃票選中經常拔得頭籌的蚵仔煎,熱量其實不低,雖然加了蚵仔、小白菜、蛋等配料,看似均衡,但事實上,一份蚵仔煎就有500卡熱量,佔了一餐建議熱量的一半以上。

最大問題在於油煎烹調時必須使用大量油脂,更且為了達到口感滑潤而加入的濃稠勾芡,尤其吸附油脂,不利健康。

▼如何聰明吃:點餐時請老闆多加點蔬菜、少放勾芡,盛盤時淋少一點甜醬汁和醬油,便可減少熱量。

【危險飲料】危險飲料:珍珠奶茶=1碗飯+2匙油

珍珠奶茶的主成分為糖和奶精,只提供熱量、卻不含其他營養素,奶精所含的反式脂肪更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珍珠奶茶對人體健康百害而無一利。建議將奶精換成鮮奶補充鈣質外,同時要求「減糖」或「無糖」,有助於降低熱量。

▼如何聰明吃:將奶茶中的奶精換成鮮奶,可增加奶類攝取,補充鈣質,同時要求「減糖」或「無糖」,有助於降低熱量。

 五種健康小吃

健康小吃1號:米苔目湯

清湯類小吃,屬於低蛋白質的澱粉食物,油脂不多,熱量密度也不高,只要加點青菜和蛋白質食物就能達到飲食均衡,可當作正餐。

健康小吃2號:蔬菜類滷味

雖有鹽分稍高的問題,但有助營養均衡,記得避免選擇加工太多的食材,例如貢丸、魚板,滷味算是熱量較低、較健康的小吃。

健康小吃3號:豆花

豆花是優良的蛋白質來源,建議搭配天然的花生、紅豆或綠豆等五穀雜糧配料,避免粉圓等精緻糖類配料,否則熱量就會增加,此外,無論湯底是黑糖水或花生仁湯,都應少喝,以免攝取太多糖分。

健康小吃4號:潤餅

含豐富配料,肉片、豆干丁、高麗菜、豆芽、蘿蔔乾、炒紅蘿蔔應有盡有,是均衡的優質小吃,如果不加甜花生粉和蛋酥等高油脂調味料的話,可減少約130卡熱量,若擔心鈉攝取量太高,可以請店家別放蘿蔔乾。

健康小吃5號:碗粿

食材單純,主要是澱粉和肉、香菇、蘿蔔乾等少許配料,熱量適中,不過須留意沾醬份量,最好不要整個淋在碗粿上,另用盤子盛裝,少量沾取提味就好。

資料來源:康健雜誌網頁: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7430

衛生教育活動

為孩子打理早餐的八個原則

 為孩子打理早餐的八個原則

1.不論時間再趕,一定讓孩子吃了早餐再上學。

有吃早餐的學生功課會比不吃早餐的學生好,這一點被稱做「早餐效果」,而且腦部要能順利運作,就必須將能量,也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控制在一定的範圍
內,當葡萄糖供應適當的量給腦部時,能夠集中注意力,使頭腦靈活,心情穩定,《大腦元氣飲食》一書中指出。因此,讓孩子早上吃得豐盛,才能提供足夠的能量
面對一天的生活及學習。

2.孩子的早餐應該吃多少,很難有標準答案,即使同年齡的孩子,食量也可能相差很大。一般國小低年級的兒童早餐大約攝取300~400卡,而高年級的孩子大約需要400~500卡,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徐於淑指出。

3.兒童早餐的內容至少包含三大類食物──碳水化合物(如麵包、饅頭、稀飯)、蛋白質(如蛋、鮪魚肉、豆腐等)及奶類(如牛奶、優酪乳),如果能加上少量青菜(如生菜沙拉),會更完整均衡。

4.一般建議儘量讓孩子每天早上都能攝取奶類,如鮮奶、乳酪、優酪乳等,除了提供蛋白質之外,更重要的是避免鈣質攝取不足

5.早上不一定要讓孩子吃水果,尤其食量小的孩子,吃了水果可能吃不下其他食物。當然更不建議給孩子喝果汁,因為果汁的纖維少,維生素也會被破壞,營養價值遠不及新鮮水果。

6.儘量避開油炸、油煎、油炒及口味重的食物當早餐,如薯餅、蔥油餅、炒麵等。

7.經常變化早餐內容,做不同搭配,這樣孩子不容易覺得膩而拒吃早餐,也可以攝取各種食物,達到飲食均衡。

8.爸媽最好帶孩子一起買早餐,順便教他如何挑選搭配,而不要給錢打發。要是忙到只能塞錢給孩子讓他自理的話,起碼每星期要找個機會問一問他早餐都在哪裡買?吃了什麼?確保他每天早上有填飽了肚子去上課。

危險早餐V.S健康早餐

便利商店

便利商店裡可以當做早餐的食物看起來不少,例如包子、饅頭、飯糰、熱狗堡、優格、茶葉蛋等,而營養師最推薦哪種組合,哪些其實不適合常吃?

●危險組合:熱狗堡+含糖飲料

熱狗因為是加工肉品,熱量及油脂都不低,而且含鹽分也比較多,再加上小朋友常愛擠上番茄醬、酸黃瓜等醬料,又會吃進更多鈉和熱量。一份加了這些醬料
的熱狗堡,熱量達到500多卡,十分驚人。如果再喝一瓶含糖飲料,如奶茶或紅茶,熱量更可高達600~700卡,遠超過小朋友早餐的熱量需求。

●健康組合:三角飯糰+低脂鮮奶或優酪乳

三角飯糰一個大約200多卡,熱量及油脂含量相對比較低,而且包含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若再配上低脂奶類,這樣的組合受到營養師好評,也適合小朋友的食量。此外,有時候也可以考慮買低脂優格,搭配一顆茶葉蛋,蛋白質有助於頭腦清楚、上課有精神。

連鎖早餐店

這裡最令人擔心的是飲料,如奶茶、紅茶、咖啡等都是營養價值低,而熱量、糖分、油脂高的食物。所以營養師建議,最好只在早餐店買三明治,另外到便利商店選擇低脂鮮奶或低糖優酪乳。

●危險組合:鐵板麵+奶茶

不只油膩,而且淋上很多醬汁,口味太重,讓孩子吃進大量鹽分,容易口渴而更想喝高糖分的飲料。如果孩子想吃,建議每個月1~2次為限。另外,漢堡也要少吃,因為漢堡肉裡的肥肉比例高,油脂偏多。

●健康組合:吐司夾蛋

在連鎖早餐店最好選擇三明治類,而吐司夾蛋會比夾火腿好(火腿是加工品,鹽分比較多而且有添加劑。)

如果是吐司夾鮪魚,要看店家是不是用油漬鮪魚,或者額外添加美乃滋調味,這樣油脂含量不少,也不宜常吃。

此外,記得請老闆少抹一點奶油或其他抹醬,減少吃進去的油脂。如果能夾幾片生菜或番茄較好。

另外,像早餐車賣的廣東粥也是不錯的選擇,但稀飯的水分較多,容易餓,所以建議再搭配喝一瓶鮮奶,或是吃一顆茶葉蛋,增加飽足感。

麵包店

通常夾餡麵包的熱量及糖分都比較高,一個就要300多卡,不過,像許多小朋友喜歡的波蘿麵包雖然沒有夾餡,讓人低估了它的熱量,其實一個中型的波蘿麵包也有300多卡,熱量不算低,並不適合常吃。

●危險組合:起酥麵包+調味乳

起酥麵包的熱量更高達400多卡,油脂佔熱量比例也超過50%,屬於高油脂食物,少吃為宜。另外,營養師建議父母訓練孩子習慣喝鮮奶,而不要放任他
們喝調味奶,因為根據營養分析,調味奶的成分裡奶類只佔一半,另一半幾乎全是糖水,徐於淑指出。而只要父母堅持不讓孩子喝調味奶,平時也不買回家,小孩很
快就會習慣只喝鮮奶。

●健康組合:全麥麵包三明治+低脂鮮奶

也可以選擇買全麥吐司回家,早上自己簡單加工,夾乳酪片或水煮蛋片,但儘量少抹植物奶油和果醬,以避免吃進反式脂肪及額外的糖分、色素。

中式豆漿店

一般營養師最不建議讓小孩常吃豆漿店的早餐,因為多數是高油、高熱量的食物,例如油條、燒餅、飯糰、肉包等。

●危險組合:燒餅油條+米漿

一個包了油條、肉鬆的飯糰,或是一套燒餅夾油條的熱量都超過500卡,如果再搭配豆漿或米漿,熱量遠遠超過孩子的需要。

而肉包的內餡裡肥肉比例不低,也算是油脂偏高的食物,不宜常吃。

而選少糖的豆漿或不加糖的清漿比喝米漿好,因為米漿的熱量和油脂都比豆漿高。

●健康組合:饅頭夾蛋+少糖豆漿

中式早餐裡最被營養師們推薦的是饅頭夾蛋,因為饅頭比起燒餅、包子來,沒有油多的問題,而且吃完有飽足感。如果想換口味,偶爾可選擇蘿蔔糕,但畢竟是油煎的食物,還是不宜常提供孩子當早餐。

 

 資料來源:康健雜誌網頁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678

衛生教育活動

認識病毒性腸胃炎

認識病毒性腸胃炎

(一)疾病概述(Disease descrioption )

可以引起腸胃炎的致病原包括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最常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為
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而杯狀病毒(Calicivirus)、星狀病毒(Astrovirus)以及腺病毒(Adenovirus)40和41型也可能致
病。病毒性腸胃炎的患者,只要適時、適切的補充流質,病人多會自然康復少有後遺症發生。但對於嬰幼兒、身心障礙者或是有生理障礙的老人,一旦感染病毒性腸
胃炎,由於這些人缺乏足夠的自我照顧能力,可能因體液流失而導致脫水,電解質不足進而抽搐甚至死亡等嚴重症狀。
(二)致病原(Infectious Agent)
1.諾羅病毒Norovirus
2.輪狀病毒Rotavirus

(三)流行病學(Epidemiology)
1.諾羅病毒:
(1)廣泛分佈全球,近期於日本、美國、歐洲等國家均有規模不等之疫情發生。
(2)
美國CDC評估每年約2300萬人次因感染諾羅病毒而造成腸胃炎,其中有50%是經由食物傳播。從1997至2000年之間,有232次聚集事件,57%
經由食物傳播、16%為人傳人、3%藉由被病毒污染的水傳播以及23%原因不明。最易發生的場所包括飯店(36%)、照護中心(23%)、學校(13%)
和輪船(10%)。
(3)諾羅病毒在台灣地區分佈情形:諾羅病毒好發於人口密集機構,如:長期養護機構等。
2.輪狀病毒國際分佈情形:
依據美國疾病管制局2003年全球統計,顯示已開發國家中小於五歲的小孩大多已經感染過輪狀病毒,我國之流行年齡層分佈亦同。

(四)傳染窩(Reservior)
1.諾羅病毒,人是唯一之帶病毒者。
2.輪狀病毒可以感染人之外,牛和靈長類動物也會感染,但為不同型別,動物身上之輪狀病毒並不會傳染人。

(五)傳染方式(Mode of transmission)
病毒性腸胃炎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如經由與病人的密切接觸(例如:透過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吃到或喝到汙染的食物或飲料。

(六)潛伏期(Incubation periods)
諾羅病毒一般為24至48小時。
輪狀病毒一般為24至72小時。

(七)可傳染期(Period of communicability)
諾羅病毒一般在急性腹瀉停止之後48小時內依舊有傳染性。
輪狀病毒一般在急性發作期8天之內,還具有感染力。


三、預防保健

1.飯前和便後應洗手;為嬰幼兒或老年人更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之後,以及準備餐點之前也應洗手。
2.蔬果要清洗乾淨;避免生食生飲。
3.注意居家環境衛生。
4.新生兒餵哺母奶可提高嬰幼兒的免疫力。
5.目前市面上已有輪狀病毒疫苗,若家有幼兒可諮詢小兒科或家醫科醫師後考慮自費接種。


四、治療照護

(一)感染病毒性腸胃炎的健康照顧:
1.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避免脫水及電解質不足。
2.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嬰兒、幼兒、兒童或老人,於同一房間遊戲或接觸,在沒有腹瀉、嘔吐之後,這種區隔應該持續至少2天。
3.病患不應為家人準備食物,在沒有症狀之後,還需要暫停2天後,才能幫家人準備食物。
4.建議在家休息,不要去托兒所、上學或上班。

(二)照顧者的注意事項:
1.照顧病毒性腸胃炎的患者之後,應該用肥皂和自來水徹底洗手,保護自己和其他健康的人。
2.清洗及消毒被嘔吐物、排泄物弄髒的床單、衣物和環境週遭,減少病毒的蔓延。
3.清洗嘔吐物或排泄物時:
(1)建議使用口罩。
(2)要戴手套,在脫下和丟掉手套後要洗手。
(3)使用隨用隨丟的紙巾或拭布來清理任何物體,並且把這些紙巾放在垃圾袋,密封后才放在垃圾桶。
(4)用熱水(>85℃)或漂白水清洗弄髒的環境,並且徹底抹乾。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網頁:http://www.cdc.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