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合領域及單元:
四上社會領域第六單元【愛護家鄉自然資源】
二、活動內容:
(1)於圖書館閱讀有關「自然資源」、「能源」等相關書籍
(2)完成書單
全新的繁體中文 WordPress 網站《宜蘭部落格教育平台 網站》
宜蘭縣104年能源科技創意作品競賽得獎名單
優 勝 | |||
作品名稱 | 得獎學校 | 作者 | 指導老師 |
自動揚水水車 | 二城國小 | 吳秉恆 吳澤毅 | 王志賢 |
水力烤肉機 | 二城國小 | 石偉均 林恩賢 林芝帆 | 張耀坤 |
吐「氣」車 | 清溝國小 | 林鍵譯 盧育寬 | 蔡藍儐 葉鴻楨 |
佳 作 | |||
作品名稱 | 得獎學校 | 作者 | 指導老師 |
酒精能源拋繩槍 | 古亭國小 | 陳沛彤 張靖謙 張妏瑄 | 林詠森 |
三國鼎粒 | 竹林國小 | 藍培誠 | 賴盈如 |
一分鐘磁石迷宮 | 竹林國小 | 邱郁茹 | 賴盈如 |
丘比特之箭 | 竹林國小 | 田璟禕 | 李宗和 |
回收來電 | 清溝國小 | 葉至宸 張定睿 陳韞同 | 蔡藍儐 葉鴻楨 |
動力小車 | 羅東國小 | 張丞彥 吳晨睿 林逸恩 | 葉鴻楨 王志偉 |
104年度教育部能源科技人才培育計畫
全國「能源科技教案設計競賽」競賽辦法
在面臨溫室效應全球暖化、能源短缺與環境惡化下,能源課題成為本世紀最需要面對與解決的問題之一;如何推展能源教育,訓練學生從了解能源做起、進而培養學生養成節約能源的習慣,將是未來能源教育的一大課題。為此,特辦理104年「能源科技教案設計」競賽,邀請全國的教師,以「節能」、「綠能」、「儲能」等「能源科技」為設計主題,實際參與教學實務設計,表達教學創意概念,期望能創造出新穎且具創意性並能有效達成教學目標之學習活動。同時透過本競賽提供的交流與學習平台,共同討論教學活動之創新設計,未來將能源科技真正落實於日常教學中,確實引導學生展開珍惜能源、愛護環境的行動。
教育部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教育部能源科技人才培育計畫辦公室
全國公私立高中職、國中、國小教師(含實習、代理及代課教師)
參賽教案之主題以符合「節能」、「綠能」及「儲能」等「能源科技」教育為主,且適合國中小學及高中職課程。針對三項主題的釋義,「節能」是指以減少能源消耗的方式保護資源、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節能可以通過提高能源使用與生產效率,減少能源消耗,或降低傳統能源的消耗量;「綠能」為可再生能源,是來自天然資源如陽光,風,潮汐,波浪,地熱等,可再生能源是最理想的能源,可以不受能源短缺的影響,但卻會受自然條件影響,如水力、風力、太陽能發電,但投資和維護費用高,效率低,因此發電成本偏高,但相信隨著地球資源的短缺,可再生能源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儲能」是指能量雖不能被創建或銷毀,但可以以各種形式保存,如:電池(化學能)、超電容、燃料電池(氫能應用)等。期望藉由這三項主題課程的設計,能引導學生關注能源短缺的問題,建立學生正確觀念,落實於日常生活中,養成珍惜能源的良好習慣,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評分項目 | 審查內容 | 比例 |
主題性 |
| 20% |
完整性 |
| 50% |
創新性 |
| 20% |
評量性 |
| 10% |
附件一、教案設計計畫書
附件二、作品授權書同意書
附件三、切結書
附件一、能源科技教案設計計畫書
教育部能源科技人才培育計畫
能源科技教案設計競賽
教案設計計畫書
隊伍編號
【注 意 事 項】
全國能源科技教案設計競賽
教案設計計畫書
作品編號:
(註:系統自動提供之編號,如TJ-001)
作品名稱: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教育部能源科技人才培育計畫辦公室
壹、教案格式
作品編號
貳、教案內容
單元名稱 | |||
領域主題 | |||
教學對象 | 教學時間 | ||
教學先備知識 |
| ||
設計理念 |
| ||
單元目標 |
| ||
能力指標 |
| ||
課程綱要 |
| ||
教學材料準備 |
| ||
教學活動 | 課程說明 | 教學時間 | |
引起動機 |
| ||
課程內容 |
| ||
學習評量 | |||
參考資料 |
参、試教成果與討論(此項為決賽審查資料,含試教影片及照片)
附件二、作品授權同意書
教育部能源科技人才培育計畫
「全國能源科技創意實作競賽」
作品授權書同意書
隊伍編號
作品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本作品作者簽章:
(須全體成員簽章)
中華民國 年 月 日
附件三、隊員更換切結書
教育部能源國家型科技人才培育計畫
能源科技教案設計競賽
隊員更換切結書
本人
於104年參與「能源科技教案設計競賽」,競賽編號
,
隊伍名稱
,
茲同意因個人因素放棄參賽資格由__________________遞補,如因放棄資格造成權益受損或喪失等事宜,本人概無異議。
此致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立切結書人:
身分證字號:
中 華 民 國 年 月 日
宜蘭縣104年能源科技創意作品競賽實施計畫
貳、目標:
一、透過本競賽活動創作歷程,培養學生對能源的了解、對科學的興趣與創意。
二、透過設計能源創意作品,讓節約能源觀念化為實際行動。
三、透過資源回收利用及創造思考,自製能源應用創意作品,讓學習更富意義。
參、辦理單位:
一、指導單位:經濟部能源局
二、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三、協辦單位:宜蘭縣政府
四、承辦單位:宜蘭縣二城國小
肆、參加對象及件數:由本縣各國小師生組隊參加,每隊參賽學生以三人為限,指導老師以二人為限,參賽學生可跨校組隊,指導老師亦可跨校指導,唯為鼓勵學生參與,參加件數以一人一件為限。
伍、作品主題及規格說明:
一、主題:以再生能源為主題,並兼顧趣味性的創意玩具,藉此傳達再生能源之重要性。
二、作品規格:材質不拘,但尺寸不得超過長39公分、寬27公分、高23公分。
柒、競賽規則:
一、參賽作品必須由參賽學生親自設計製作,不得由他人冒名頂替,違者不列入評審。
二、參賽者應切結其參賽作品為原創作品、無抄襲仿冒情事,且未曾獲得其他競賽佳作以上之得獎作品(不含佳作),需簽立切結書(如附件二)。如經發現參賽者違反規定,將取消其參賽資格,除追回已頒發之獎狀、獎金及製作費,並公告違規事宜。如造成第三者之權益損失,參賽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三、參賽作品盡量使用環保材質及資源回收再利用之材料,以落實節能減碳之概念。
四、主辦及執行單位在非營利目的之宣導範圍內,得不限時間、地點及次數,將參賽作品作為公開宣傳或推廣之用。
五、凡經審查得獎之作品,於此次活動以外之媒體宣傳使用時,均需註明該項作品曾經參加本次活動得獎。
捌、評審規則:
(一)由承辦單位敦聘具相關專長之教師、教授組成評審委員會,以辦理評審作業。
(二)評審原則:由評審團參酌下列原則訂定,並注意展品是否為作者親自製作。
1.主題及設計理念。(20%)
2.科學原理之運用。(20%)
3.創意及作品精緻度。(30%)
4.作品使用環保材料之程度。(30%)
玖、獎勵:各獎項依評審團依參賽作品之優劣評審而定,得以20%之獎項名額留用,若未達標準是項獎項得以從缺。
(一)優勝3件:每件作品頒發獎狀乙幀及新台幣2,000元禮卷。
(二)佳作6件:每件作品頒發獎狀乙幀及新台幣500元禮卷。
拾、經費來源與預算:本計畫所需經費由宜蘭縣二城國小執行104年能源教育重點學校實施計畫支付。
拾壹、本計畫經校長核可,陳送經濟部能源局能源重點學校總計畫辦公室及宜蘭縣政府教育處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承辦學校工作人員於活動完整結束後依權責與規定予以敘獎。
(附件一)
宜蘭縣104年度能源科技創意作品競賽
報 名 表
編號 | (此欄由承辦單位填寫) | ||||
作品名稱 | |||||
指導老師一 | (簽章) | ||||
服務學校 | 聯絡電話 | ||||
指導老師二 | (簽章) | ||||
服務學校 | 聯絡電話 | ||||
參賽者資料 | |||||
姓名 | 就讀學校 | 年級 | Email | ||
單位戳章 | (蓋印處) |
(附件二)
宜蘭縣104年度能源科技創意作品競賽
【作品原創切結書】
本參賽能源創意玩具確實為原始創作且親自製作完成,並無假以他人或抄襲仿冒他人之情事,且未曾於他項競賽中獲獎。
如違反規定經查證屬實,主辦單位得立即取消本人之參賽資格;若為得獎作品,則無條件歸還已領之獎狀與獎金並接受相關罰則。又若造成第三者之權益損失,由本人負完全法律責任,與主辦單位無涉。
參賽者簽名(以第一作者為代表):
身分證字號:
中華民國 年 月 日
受文者:本縣各國中小學校
主旨:檢送「104年能源科技教育種子教師培訓課程」相關資料,請縣內各國中小學校教師踴躍參加,請貴校本權責核予參加人員公假登記、課務自理(本縣能源推動學校蘇澳國中所屬教師參加予以公假登記及課務排代),請查照。
內容:
一、本培訓課程分為二階段進行:
1.第一階段(線上課程-上課時間104.9/1~9/30):採線上學習方式,課程內容為能源科技知識之傳授,報名時間:自即日起至104年8月31日。
2.第二階段(實體課程):為實體面授課程─「結訓工作坊」,除驗收種子教師第一階段課程學習成效(學習成效評量)外,並包含以發展教案及教學課程為主題之分組討論及實作課程等。並依規定格式撰寫教案,於期限內完成繳交作為本培訓課程之結訓報告。報名時間:104年9月1日至10月9日。
3.頒發結訓證書:種子教師依相關規定完成上述課程,並於指定時間繳交結訓教案即完成培訓,可取得本培訓課程之種子教師研習證書。
二、教師研習時數:
1.完成第一階段課程之在職教師核列教師進修時數5小時,非在職教師給予研習條證明。
2.第二階段課程之在職教師核列教師進修時數6小時,非在職教師給予研習條證明。
3.全程參與第一階段、第二階段課程且繳交教案之在職教師,核列教師研習時數及
研習證書各11小時,非在職教師給予研習條證明與研習證書各11小時。
三、課程報名網址及活動簡章詳見附件。
四、課程相關網址:http://www.energyedu.tw/news.php?action=detail&cid=12&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