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庫】節能減碳人才庫

姓名

任職單位/職稱

專長

張子超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環境教育與教育改革、永續發展
梁明煌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教授花蓮偏鄉節能減碳、氣候變遷調適環境教育計畫
蘇炎坤崑山科技大學校長創意節能減碳專題製作課程規劃與推廣
江介倫屏東科技大學水土保持系助理教授氣候變遷、乾淨能源科學
古建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建置互動式多媒體展示系統、綠建築
陳王琨景文科技大學環境與物業管理系副教授社區與物業節能減碳
蔡文田屏東科技大學教授綠色產業、資源回收、工業減廢
陳家豪成功大學教授綠色設計(環保化設計)
許民陽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與資源研究所教授兼理學院院長由全球暖化談節能減碳
林愛玲臺北縣永續環境教育中心「低碳校園」的作法與成效
徐輝明國立宜蘭大學建築與永續規劃研究所教授節能減碳概論
林明瑞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永續校園、校園節能減碳
劉華嶽金門技術學院建築系系主任綠建築概念在學校節能減碳及建築物上的應用
李訓谷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建築節能概論
韓選棠台大綠房子研究中心主任農村轉型、綠色建築
林黛羚專業作家綠建築
翁駿德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助理研究員綠建築、永續環境、日常居家能源教育實踐
謝孟霖中華民國綠舍節能推廣學會召集人節能建築環境保育、推廣節能概念及方法
譚海韻台灣綠適居協會秘書長節能住宅
賴啟銘中興大學農村規劃研究所副教授綠建築、交通運具之節能減碳

【活動影像】99.12.29教學研究組工作會議

本次工作坊下午2:00於教師研習中心地下室舉行,
討論寒假培訓課程大綱及訂定研發之課程分組。

1.種子教師後兩天培訓課程暫定在2/18、2/19。
  2/18的課程為教案發表與評論,
  因此需在當天前完成課程架構及每組提供一單元的詳案及教材。
2.請各組利用時間討論各主題的課程架構(課程地圖),
  並於1/23寒假工作坊前放於平台上,以便大家參考並給予回饋意見。
  另外於第一梯次工作坊最後一天討論各主題課程架構。
  2/8前將產出教案放上平台供大家討論(一組一單元即可),最好包含詳案與教材。
3.下週三(2011/1/5)至宜蘭大學先進動力與能源實驗室參訪,
  已請琦瑄發公文,另原定1/12之工作坊時間,可由各小組另約地點進行課程討論。
4.分為四組別。
  能源科技組:王晟合、張智勝、曾國欽、徐明政
  節能減碳組:汪俊良、林詠森、賴擁憲、陳怡玲
  防災教育組:陳玉如、陳姿吟、連輝煌、廖孟慧
  國中課程組:陳建志、張煇志、蘇敬菱、葉鴻楨

【人才庫】能源教育縣外人才


      專長:自然資源保育、環境教育、評量研究、衝突管


      專長:環境教育與教育改革、永續發展的理念內涵與課程發展

      專長:環境規劃與管理、水資源規劃管理、防災教育、永續發展指標

【人才庫】能源教育縣內人才


   專長:風力發電,風力發電機振動分析及測試,
                   微機電有限元素分析,奈米複合材料

   專長:軟性電子,微感測器,節能減碳,微機電製程

        專長:燃料電池,微生物燃料電池,微流道設計

        專長:奈米材料、能源技術、觸媒化學、清淨科技、
                   染料敏化太陽電池

   專長:輕型電動載具、再生能源系統、高效率機電系統、
                   電動機與發電機驅動控制系統

   專長:太陽能光電技術原理與實務應用,光譜分析
  • 蘇澳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
  • 沈必正 老師
   專長: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 宜蘭縣員山國中
  • 吳宏達 老師
   專長:能源科技教育教案教材設計 

【活動影像】2010.12.27能科訪視

今天是個風和日麗好天氣,資源中心共有5位委員來校進行期中訪視,

分別為馬小康教授、全中平教授、林明聖教授、游光昭教授、陳楊文主任,
教育處體健科楊嘉欽科長也前往關心。
校長簡報學校資料及參與能源計畫相關成果

簡報結束後帶各委員至學校各處參訪能源設施
太陽能光廊

溫濕度監測系統

綠遮陽
永續教育基地

委員參訪後的建議為
1.未來開發之教學教案須有系統、有意義,配合之教具,
   建議為可移動式、小型、好維護,以便於推廣。
2.能源展示空間展示物可結合教案模組,實用、易複製、易推行,
   不需吸收太多硬體,供其他學校參訪學習。
   若添購大型設施須注意擺放位置是否恰當、功能是否發揮。
3.推廣部分應以全縣可參考、實施為考量。
   在推行上可用教育局處的行政力強制規定,且須擬出確切期程使落實。
4.教案的設計與教具的連結須更系統化。例如課程中利用能源管理使節能效率化,
   如學校已使用綠窗,可在每堂客量測照度,確定是否開燈,
   已達到綠窗的目的,也讓能源的使用更有效率。
5.計畫的推行不能僅靠校長一人,須擴及之老師→學生→家庭→社區。
   須快著手於志工的參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