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名稱 | 運動保健健康無限 |
編寫教師 姓 名 | 縣市別 | 服務單位 | 教學時間 |
陳國傑 | 宜蘭縣 | 金岳國小 | 101.12.5 |
教學科目 | 健康 | 學習領域 | 健康與體育 |
適用年級 | 五年級 | 教學時間 | 1節課,共 40 分鐘 |
適用學期 | 上學期 | 教材版本 | 康軒 |
教材說明 設計理念 | 1.了解各種傷害,能夠預防各種傷害。 2. 對於各種運動傷害能作第一步的急救。 3.運動前認真做好暖身活動。 | ||
能力指標 | 3-2-1 表現全身性身體活動的控制活動能力。 5-2-5 探討不同的情境中預防運動傷害的方法及處理。 3-2-3在遊戲中或簡單比賽中,表現各類運動的基本動作或技術。 | ||
教學目標 | 1.了解各種傷害。 2.能夠預防各種傷害。 3.對於各種運動傷害能作第一步的急救。 | ||
先備知識 | 1. 運動傷害的基本概念。 | ||
教學資源 | 教師準備:電腦、單槍投影機、相關實例。 學生準備:籃球。 |
教學流程 | 教學內容 | 時間 |
內容 | 第一節課 【引起動機】 1. 學生對運動傷害的想法。 2. 請曾經發生或看過運動傷害的學生發表。 【教學活動】 l 各種運動傷害的介紹 (一)急性運動傷害 1. 創傷:受外力作用致使皮膚組織發生剝離斷裂狀態的損傷,稱之為創傷,亦即開放性的皮膚組織傷害。常發生於比賽中的跌倒等意外狀況,其他一般常見的創傷概有切傷、割傷、刺傷、裂傷等的運動傷害 2. 挫傷:受鈍力作用致使身體組織發生挫裂破壞的狀態。大都發生在衝碰撞的情況,為開放性皮膚組織傷害,但出血較少﹔主要為接觸性運動的傷害,如足球、籃球等的團隊性運動。 3. 扭傷﹕受打撲、跌倒、衝撞、摔落等各種鈍力的作用,而造成皮下組織傷害的狀態,謂之為挫傷。於田徑運動學習中,跨欄、跳高及三千公尺障礙跑等項目,均有可能受挫傷之傷害,其他的團隊性運動項目,亦容易誘發挫傷。常見之挫傷傷害,概有皮下結締組織的損傷、肌及腱的損傷、韌帶的損傷、骨骼的損傷 神經的損傷及臟器的損傷等。 (二)慢性運動傷害 1.肌、腱的傷害:肌、腱常因於微小外傷的蓄積或引起炎症,而形成慢性運動傷害,於臨床上常見之慢性運動傷害,有網球肘、腳跟腱炎、腰痛症等。 2.韌帶的傷害:因於細微傷害的蓄積,而滅退韌帶機 能作用之狀態。常見者有跳躍膝、腸腔韌帶炎、腰椎間板症、踝關節慢性扭傷等的傷害。 3.骨、關節及脊椎的傷害:大多起因於肌、腱、韌帶等的機能減退,而影響骨、關節及脊椎之正常運 4. 神經的傷害:通常發生在末梢神經,而引起痛、知覺或運動障礙。最常見者如腰部椎間板突出所引起的脊髓神經根壓迫傷害。 (三)如何預防運動傷害 1. 注意運動環境四周的安全 2. 運動前充分熱身 3. 增加自己的體適能 4. 穿載護具、紮貼 5. 運動時使用正確的姿勢 6. 隨時補充水分 (四)運動傷害的處理 P (Protest):保護 傷害發生時,盡快將受傷部位保護起來,並請同伴協助救護。 R (Rest):休息 立即停止運動,防止更為嚴重的傷害發生 I (Ice):冰敷 請同伴至醫護中心或其他可取得冰塊的地方拿冰塊,並用毛巾或其他替代物品包覆冰塊以外,對患部進行局部冰敷,時間約20~30分鐘。 C (Compression):壓迫 患部外包覆紗布,對患部作持續性的壓迫,以減緩患部出血的情況。 E (Elevation):抬高 若是手腳部位的傷害,將患部抬高於心臟,可以達到迅速止血、消腫。 【重點歸納】 1. 急性運動傷害的種類。 2. 慢性運動傷害的種類。 3.如何預防運動傷害。 4.發生運動傷害的處理原則。 【總結】 1. 發表運動傷害的壞處。 2.發表發生運動傷害的處理情形。 | 3 8 8 8 8 5 |
評量 方式 | 1. 問答。 2. 80%以上的學生能說出要點。 |
感謝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運動傷害教案(吳建龍、蕭俊杰、葉晉源、陳鉞銘、胡碧華、周文賢)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