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2金岳國小輔導教師徐嘉珍的研習心得
宜蘭縣101年度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研討會
在這炎炎夏日,放暑假的第一天,參加此場研習。平常是自己為學生上課,現在是體驗當學生。抱著快樂學習的心情,相信在這場研習獲得最多的會是自己。
上午課程,是由洪菊吟講師主講「校園現場的情感教育議題」、「情感教育教學實務分享」;下午則是由鄭智偉講師主講「多元性別與同志教育」。
為什麼需要情感教育?講師運用台大生跳樓輕生、夫妻在街頭上演全武行、暗戀不成殺校花、分手後開車衝撞來回輾過……等新聞事件,我們不得不去面對這個議題。
情感教育在教什麼?從九年一貫能力指標來看,性別的人我的關係–性別與情感。教孩子正面思考、批判思考及價值判斷。孩子負向行為的背後,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我們可以教孩子如何表達,而且是正向的表達情感。此外還涉及人的自尊自信、表達自我,在情感中,我們會期待對方以我為中心。能不能彼此有空間,也能走得更長呢?講師又再提問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怎麼教孩子談分手?怎麼教?公開求婚好嗎?也舉出雲門舞集林懷民先生跟小朋友談到多方學習的重要性。「失戀當然會難過,可是這個事情還是好的。…當我們把生命中的特殊經驗抹除時,都是在扣分,為什麼不給自己加分呢?」。
如何教情感教育?講師提供教材–繪本情感,是什麼呢?,融合教學現場提出經驗分享。書中一開始也是運用設問法,「你怎麼知道父母愛你?」,書中並未直接講述答案,而是再問更多問題。洪老師在課堂上,有時不會全部的問題都問。可能一堂課只討論一頁的問題,讓學生再腦力激盪出其他延伸問題,大家一起來思考如何解決。有時候是談論書中的一頁,也有時候是討論一個主題。
郝廣才–好好照顧我的花–自我突破。每個人應該先「長出自己」來,才能走一段平穩的關係。不應當為別人犧牲、忍耐,最後沒有好結果。
友情與愛情一書,談到性別刻板印象。男生以為對方說不要,只是女性的矜持,卻不知傷害已造成。
亦引發出其他議題,例如:家暴、性侵、性騷擾……等問題。父母愛我、照顧我,但若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父母打孩子,算不算愛?還有,利用金錢、物質交換身體的親密接觸,算不算愛?衍生出更能讓人思考的問題,有一些思考是私密的,思考也是需要去練習的。
作文課–教情感教育。愛的聯想,先做問卷調查,再把結果呈現給孩子看。愛像什麼,教孩子運用譬喻修辭串連成新詩。愛/不愛要怎麼說,讓孩子練習寫一封情書/拒絕/分手信,選擇一種來練習應用文的寫作。讓學生練習怎麼告白、被拒絕後如何正向的表達。先讓孩子「說愛」,學會表達是很重要的。講師認為,怎樣寫出自己的心意,就是一篇好作文。讓孩子圈出範例信中最好的句子、最不好的句子,再來進行毒話大改造。
談戀愛好嗎?結婚幸福嗎?單身的人也可以幸福嗎?運用好的教材,當中好的提問,就是好教材。問得好的問題,讓人坦然接受自己。這份講師提供的教材、議題,可以運用在晨讀、彈性、綜合課程時間。讓學生去想、去跟他人對話,平時學生的生活圈小,不大懂得與人互動,期盼能有夠多對話及思考空間。
有時候自以為規畫了一個很棒的課程,孩子就能接收,也許一開始我的準備就錯了呢?所以要先了解孩子在想什麼、要顧慮到孩子。講師期待我們能看見孩子的世界、給戀愛的孩子更多的善意(蘇芊玲–中國時報)。
「多元性別與同志教育」,講師說,「同理心」是性別平等教育最重要的根基。講師詢問大家,第一次喜歡上一個人是在什麼時期?幼稚園、1-3年級、4-6年級、國中、高中、大學、出社會後,每個人只能舉一次手。統計完後,感情啟蒙期大概是在4-6年級~國中階段。講師說自己也是同志,又問我們同樣的問題,猜猜講師是在什麼時期喜歡上一個人。大多數是選高中時期,講師回答,是在國小1-3年級時。又說為什麼會跟你們的答案不一樣呢?
心想,我們是否聽到講師是同志以後,也悄悄的幫他貼上了標籤。我立即上了同理心這門課,要有同理心、有性別意識,這樣當我們在設計、規畫課程時,才不會把原本的善意扭曲了。感情是需要學習、需要支持的。我真的在暑假的第一天,學習到書本裡沒有教的武林絕技,也想要把這些經驗分享給身邊的每一位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