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趴的數字謊言
轉貼:
資料來源:
中國時報 A16/時論廣場 2009/01/09
18趴的數字謊言
【施威全】
部分退休公教人員適用一八%優惠存款,這是延遲給付的積欠工資,雇主分期償還。政府如不願擔負被汙名化的一八%,應該與退休人員協商,提出新償還辦法。
一八%爭議又浮出檯面,可見當初挑起爭論的陳前總統餘威猶在。當初陳把軍公教做為選舉動員的祭品,把一八%等同萬年國會與報禁,於是軍公教等同於改革與進步的阻礙。此為族群政治,不以血緣與省籍分類,卻是沒有階級分析地、為遮掩社會問題與政府無能,挑一群人做替罪羔羊。
這場政治血腥卻是公共政策的扯爛。官方一開始就捏造數字。陳前總統強調:「外國年金所得替代率只有五、六成,遠低於台灣公教,」以此做為改制的立論基礎。這個數字及官方拿來類比台灣的外國資料多為謊言。
此說法最早來自考試院朱武獻,朱的依據,來自其盟友,也是考試院會議中主張一八%是封建復辟的財稅教授黃世鑫。黃教授於二○○ 三年從財政觀點評析一八%優惠存款的學術論文,國內首篇有系統且詳盡檢討此制度的文章,該文提到「遠超過先進國家五五至六五%的所得替代率」。
這個數字如何來?黃教授只提供英國政府年金顧問DISNEY教授作的 OECD國家年金統計表。該表其實並沒有五五、六五等數字,反而可以看到義大利低收入者的所得替代率為一○三%,法國為八四%等。
該表呈現的例子,以英國為例,並非退休者的實際所得,而是公共年金,實際年金的一部分而已。亦即,如果要拿台灣公教人員的七五至九五%替代率,與英國一般人做比較,必須把該資料提及的五○%加上其他年金。英國國會的二○○三年金報告中,同樣援引DISNEY書中的統計,就比較誠實呈現各國所得替代率現況:除了澳洲是六八%,英國八○%,偏低,其他六國為八四%至一○三%(退休者與非退休者的家戶所得比較)。
朱武獻等的數字,好比拿台灣月薪數字去比較西方周薪,字面上當然是外國人較窮。台灣公教的所得替代率,是退休金,不是社會年金,其包含三層面:個人儲蓄、雇主(政府)給付與社會福利(年金)。阿扁在對比公教與工農的退休所得時,卻如朱武獻一樣,拿台灣公教的整筆退休金去比較英國人退休所得的一部分。扁的另個誤導,一八%大部分是薪資所得,扁卻把公教的勞動薪資說成社會福利給付。
台灣薪水階級退休後的所得少,癥結之一是雇主逃避年金責任。阿扁的發言,遮蓋問題癥結,不敢為薪水階級向財團老闆嗆聲。公教退休者,一個月四萬六萬或更多,合理否?須從薪資而不是社會福利角度來談。在台灣,菜鳥教授月薪是新進小學老師的兩倍,教學之外的研究另有收入,合理否?在英國,博士學位的講師薪水只有小學教師的七五%,中學校長薪水遠高於教育部長。在台灣,考試院長月薪加特支費是中學校長的六倍,憑什麼?
一八%的癥結,在工農所得太少,國家在財富調節上,反向作為,劫貧濟富。遺產稅大減;土地增值稅減半,以公告值替代實價課徵,炒地皮者可以逃稅兼洗錢;扁政府過去對高科技業者亂撒錢,四年間的數額是之前廿二年總額的六成六。扁政府向富人傾斜,所謂稅改,柿子挑軟的吃,關鍵議題不敢碰觸,還裝得壯烈激昂。現在國民黨執政,拿香跟拜,忠誠信徒。
(作者曾任移民法工作者,目前待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