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為丟棄而創造的教育政策,教師評鑑不可行的原因
1.方法有問題
2.評鑑人員太少,專業度不足
3.教師雜事太多
教育是良心工作,實在很難評鑑。
原因1.
目前的實施的教師專業評鑑方法,只看表面的 [ 教學技巧 ] ,完全無法評斷教師對學生的付出與影響,更不用說無視教師對教學專業的熱忱。
如果因為評鑑要看[技巧]而讓老師只注意到[技巧]以求獲得好成績,卻忽視更重要的班級經營及師生關係,那就是學生的災難了。
看到幾位獲獎無數的年輕老師,實際教學情形慘不忍睹,只能無言。
以已經實施多年的校務評鑑為例,成效如何?大家心知肚明,卻又掩耳盜鈴。
如果沒有花時間做許多精美的資料,會被批評鑑長官痛批[不重視]考評,花時間做許多資料又對不起地球,長官們可有好方法可以解決這個矛盾?
一個班級有30位學生,每天國語、數學、日記、連絡簿……,每位學生每樣給2分鐘,老師每天就至少要花4小時來處理這些事,再加上例行的課務和對學生的個別輔導,「認真」的老師在學校是異常忙碌的。
如果為了[評鑑],您覺得應該犧牲哪一段時間?
原因2.
基本的評鑑方法有問題,接著負責評鑑的人員只有將錯就錯了。目前已經實施幾年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只看到上級教授引經據典的提出專業的評鑑方法,培養一批[輔導]老師,基層老師乖乖上課,以取得[證照],這一批所謂的輔導老師應該就是以後的評鑑人員吧!上級長官可曾聽聽基層老師的意見?可曾開設網路論壇和大家討論?
原因3.
目前的教育現場,雖然老師要[應付]許多上級的要求,但是大多只要兼[行政]的老師做資料就可勉強應付,其他老師還是可以勉強專心的去做該做的事(當年的建構數學災難還是有很多學生倖免),未來全面實施[評鑑],只怕所有老師都要分心去[做資料],反而減少認真老師對學生付出的時間了。
如果真的要實施教師評鑑,一定要開設網路論壇和基層老師討論,聽聽基層老師的意見,才能建立一個真正客觀的評鑑方法。(很難,教育部的九年一貫討論區,大家說了一堆,上級長官還是沒聽見。)
去年學校接受交通安全考評,其中一位委員7點多微服到訪,在校園附近街道[逛]了一圈,然後才進學校[逛],最後才看資料,比起來算是比較貼近事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