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廢!廢!多年廢校爭議何休?
轉貼:
http://tnta.tnc.edu.tw/tntaxoops2/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96
台南縣教師會新聞稿 97.5.16
廢!廢!廢!多年廢校爭議何休?
裁併校訂定自治條例
總爺國小規劃為總爺藝文中心整合的核心學校
前言:
最近廢校爭議再起,蘇煥智違返自己主政時期於95年2月16日修訂的「台 南縣立國民小學小校裁併實施計畫」,未滿60人設立分校,40人以下裁併之規則,假借合併之名,函文麻豆鎮總爺國民小學,自97年8月1日起與文正國小合併,未經任何公聽程序,造成家長恐慌,裁併校績效拼全國第一名的縣長、如此施政不顧程序正義之作為,有違民主法治精神。
一、縣議會定期大會通過建請縣府制定「臺南縣國民小學裁併實施暫行條例」縣 府將之錄案研究石沉大海
據本會瞭解,在台南縣議會第16屆第1次定期大會,由陳朝來議員提案,賴美惠、梁順發、周賜海、侯澄財、曾王雅雲等議員連署,建請縣府制定「臺南縣國民小學裁併實施暫行條例」以健全教育人事制度,創造優質學習環境。此提案經大會表決原案通過。台南縣政府於95年7月24日府教國字第0950130115號函回覆:已經錄案研議。但,一年多來,台南縣政府教育處無任何具體作為,今年仍然發生總爺國小併校之爭議,至為遺憾。
縣長在競選連任時,曾喊出「四年打基礎,八年大進步」、文宣主題「許這塊土地愛與希望」。但現今少子化現象日趨嚴重,人口往都市集中化,漠視人民對於栽培後代的學校教育基礎殷殷期盼,小學校不是裁就是併,校校自危何來進步!
二、少子化及人口都市集中化的現象,若以學生數60人降為分校,40人得廢校,本會估計將造成未來六年內,五十多所學校面臨廢校壓力
縣府違反自定的50人廢併校標準,去年一度改為60人,廢併校全依人數與縣長心情而定,枉顧行政程序法應有的程序正義。本會推估未來4年,三十多所學校面臨廢校壓力(如附件)
95年因縣府突然將裁併校的門檻,由30人、50人突然無預警的提高為40人、60人,引起17所小校家長會聯合抗爭,擬發起罷免縣長,縣府連夜派人溝通後恢復原標準,今年又無預警無公聽無溝通的情況下,一紙公文就要廢掉160人的學校,縣府公信力蕩然無存。
三、廢棄之多所學校,閒置空間再利用仍無進展,再以藝文發展願景廢總爺國小,實為掩耳盜鈴
水雲分校在廢校後,縣長93年至水雲分校校區曾許諾將改為溫泉會館,但四年過去了仍是荒煙蔓草,政客的支票只是美麗的口號。其它多所校區僅有一、二所善用,其餘都是任其荒廢甚至淪為髒亂點。
本會具體建議:
一、 訂定自治條例,關懷小校永續發展,代替積極廢校作為
國民教育為地方自治項目,中央法規避無規定裁併校的人數標準,以前縣長以興校數為政績,蘇煥智縣長以裁併校數為政績,如果公投要放煙火還是保留小校,縣民的選擇應該與縣長不同,不要煙火要學校,縱使有諸多因素而考慮裁併校,也應循公聽程序善盡溝通避免民怨,為建立起裁併校的決策機制以及公聽程序,本會建議台南縣議會儘速訂定自治條例,以避免縣府恣意行政,將來建立起機制使政策執行有所依據,避免政府與學校及家長的衝突。
二、 藝術仍應以人文為基礎建議總爺國小參照忠義國小模式成為與總爺藝文中心整合的核心學校,並儘速召開公聽會以符合行政程序
孩子總是會長大,文化總是要傳承,而總爺國小本就是糖廠發展歷史中的ㄧ部分,,總爺國小是總爺藝文中心發展藝術的資產還是負債?參考台南市忠義國小的案例,因孔廟文化園區的整體規劃,台南市政府於86年一度有意將忠義國小遷校,但在公聽後將其留下並且併入園區整體規劃而有現在的風貌。學校成為園區的核心學校,學生成為「走讀全台首學—孔廟」的小小解說員,以「生活環境博物館」的理念整體改建,成為府城優質都市景觀,第一期校舍曾於2005年榮獲南台灣優質都市景觀園冶獎;2006年榮獲國家卓越建設獎全國首獎;2007年榮獲第一屆全國景觀風貌改造大獎;97年4月11日第二期校舍及歷史步徑工程又榮獲2008年優質都市景觀園冶獎,現在忠義國小既維持壆校的功能,又與文化園區融合,更將文化的種子在學生心中播種,這才是教育與文化的融合。
總爺國小亦有相同的歷史價值及處境,台南市政府能以人為本,讓歷史文化教育結合生根,為什麼台南縣政府辦不到呢? 廢學校是爲藝術發展還是為了商業利益?
聯絡人:許又仁 理事長 0933-27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