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評鑑理論與實例分析研習心得分享

心得分享研習

研習主題:課程評鑑理論與實例分析研習

研習時間:九十五年四月十九日(星期三)

演講人:張素貞博士

一、摘要:

l 課程評鑑的四個階段:籌劃、設計、實施、成果評鑑。

l 課程評鑑不必一定要用檢核表逐一勾選,可以用其他方法,例如:省思、訪談、觀察、學生學習評鑑、同儕評鑑、專家評鑑、經驗分享……等。

l 紀錄自己的教學歷程可以當作教學的省思,讓自己更精進。

二、省思:

l 教學成果發表常常會變成作業展覽和才藝發表會,如果是課程內的發表有何不可?如果為了發表而刻意去做,不是課程設計內的,這樣就太做作了。小弟班級學生音樂課有教直笛,音樂週表演直笛就很自然。

l 潛在課程如何評鑑?

l 課程評鑑的目的是什麼?檢驗課程實施和計畫是否吻合,做為下次設計課程與實施教學的改進。改善教學方法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效。如何知道學生的學習是有效的?對學生做評量?還是學測?

l 去年當了行政後,強迫自己研習後要寫研習心得,不過說實在的,還滿需要時間的,每次都要花一些時間來完成,晚上回家還要打功課,實在很費時。

l 三年級去年選擇更換國語課本的版本,小弟實在佩服老師的勇氣,因為有許多善後必須處理,也提醒大家在評選教科書時要更慎重的做選擇。

l 學測的目的是什麼?自然、社會、藝文科要不要學測?對於國、英、數學測成績不好的學生,要讓他們去發展多元智慧?或是要強迫他們必須補救教學達成高分。

評鑑不希望增加老師的負擔,可是卻又要老師提供資料,最後很難避免淪為做資料比賽。要如何突破?需要大家好好想一想。

[@more@]

roc

宜蘭縣國小資訊小站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