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綜合高中?

綜合高中兼具高中與高職雙重特質學生在進入綜合高中一年後,可依據自己學習成就、能力、興趣選擇高中升學目標(一般大學院校)、高職升學目標(四技二專)、或就業目標,透過課程選修,實現自己的理想。它不像目前的高中、高職之間界線明確、課程固定,入學後若發現志趣不合、適應困難,必須休學、轉學重新來過,不但浪費時問,同時也加深學生的挫敗感。

二、綜合高中與普通高中有什麼不同?

(一)綜合高中與普通高中的課程,在高一時絕大部份相同,僅綜合高中有10%的職業試探科目;但到二年級時就有很大的差別,綜合高中學生有60%的選課自由,普通高中學生則沒有選課的自由。

(二)綜合高中的學生經過一年的輔導與探索可以選擇高中升大學的路,或高職升四技二專的路,或就業的路。然而普通高中的學生則沒有什麼選擇,只有升大學院校一條路。因此,若想升四技二專,則必須先有一年工作經驗方可報名,若想就業,又沒有專業能力可以謀職。

(三)綜合高中採學年學分制,修滿一六0學分即可畢業,修習科目若有不及格,僅重修該科即可。而高中目前多採留級制,常因為少數科目不及格,達到留級標準,就必須全部科目重唸一年。

三、綜合高中與高職有什麼不同?

綜合高中一年級共同科目佔90%,高職共同科目僅佔47%,二年級時,綜合高中學生可以有三種選擇;(l)升大學院校(2)升四技二專(3)就業,而且可依據自己所選的目標去修習有關的課程。

高職的主要目標則為就業,因為共同科目太少,如果走升大學院校的路很困難,雖可選擇升四技二專,但所考的科目大多列在高一、高二,高三時的課程安排以就業為主,造成高三學生所學與所考有差距,必須一邊上課、一邊補習準備聯考兩邊兼顧的痛苦。

五、綜合高中的科目類別有那些?

科目類別有本國語文、外國語文、數學、社會、自然、藝術、生活、體育、活動、職業等十類,其中前九類統稱為共同科目,職業類統稱為專精科目,專精科目因職業科別不同而有不同的職業學程。

四、綜合高中的課程是如何設計的?

綜合高中的課程內容有很大的彈性,僅有40%由教育部訂定,其他六0%課程由學校自行訂定。一年級的課程有90%是共同科目,奠定爾後學習的基礎,另外10%是職業試探科目,介紹職業的類別及就業市場的需求,做為將來選擇的參考,二、三年級的課程有40%是共同必修科目,60%為選修科目,學生如果選擇升大學院校,就可以多選修大學院校必考的科目,如果選擇升四技二專,就可以多選修四技二專必考的科目,如果選擇就業,就可以多選修就業所需的專業科目。

七、綜合高中畢業生在升大學院校考試中是否能與普通高中業生競爭?

學生的升學能力視學生的素質、老師的教導以及本身的用功程度而定,如果綜合高中招收的學生資質不錯,也肯用功,再加上老師的用心教導,當然可以與普通高中競爭,甚至有超越的可能,因為綜合高中的學生擁有相當大的彈性選課權利,可以多選讀與升大學院校有關的課程,三年僅須修一六0學分,而現今高中學生須修約二一0學分,相形之下,綜合高中的學生有更充裕的時間自我進修或補救學習(自修時間均有教師督導,或找資源教師講解疑難),這些優勢都是普通高中所沒有的。

八、如果學生無法進入升學率較高的高中時,在選擇綜合高中,應該如何指導升學?

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應該不再鼓勵學生走升大學院校的路,因為在競爭上會吃虧,即是勉強擠上大學院校的列車,但能進入的學校及科系恐怕也不合理想;此時當鼓勵學生選擇升四年制技術學院或二年制專科學校,因為入學考試的科目有一半與升大學院考試的科目不同,考大學院校的學生不可能過來一起競爭,換句話說,考四技二專的學生如在考大學院校的行列中可能是弱勢,但在四技二專中可能變成強勢,何況四技畢業具有與大學院校相同的學力,在技術學院所學的課程更具備就業優勢。

九、為什麼要辦理綜合高中?

綜合高中的設置,已逐漸成為各國學制的主流;民國八十三年六月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決議:「因應面對廿一世紀高科技時代來臨之前,規劃綜合高中,以適應學生適性發展目標之達成和順應世界中等教育發展之改革潮流趨勢。」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總諮議報告書也建議:「…建立以綜合高中為主體的高級中等教育制度…。」教育部乃於八十四年開始籌備綜合高中試辦工作。綜合高中可以提供學生多樣的選擇機會,透過課程之選修與試探,協助學生做適切的生涯發展及決定,同時亦可彌補我國目前高中、高職教育的缺失,例如高中生若升學不成,又無一技之長,難以就業;高職生若想升學,則因課程設計以就業為導向,必須另行準備聯考科目加重負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