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卡請看http://home.kimo.com.tw/liourongfenq/19_99.swf[@more@]
好書介紹~優秀是教出來的
好書介紹~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
[@more@]當媽媽們仍斤斤計較著一兩分的成績,為了沒拿到第一名而責備孩子時,教育專家張炳惠博士卻說,對孩子而言,學習固然重要,但重點不是在成績或名次,而在於是否學習到了對未來而言,具有關鍵性影響的「九大基本力」。
一旦擁有幸福力、領導力、失敗力、自制力等九大基本力,孩子的學業成績沒問題,人際關係沒問題,情緒管理沒問題,自我管理沒問題,在十年二十年後,到了社會上,更能成為讓孩子邁向成功的絕佳武器!
而九大基本力的培養,關鍵就在媽媽身上,因此,張炳惠博士更進一步的提醒為人父母者,應暫時將專注在孩子成績目光移開,回歸自己本身,好好思考身為父母的自己,能為孩子做到的是什麼?
更明確的指出,身為父母應具備的七種智慧,除了要求孩子外,也應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成為了孩子前進的絆腳石,讓孩子對學習畏懼,甚至不再有屬於自己的想法,常常,扼殺孩子前進動力的,就是父母!
因此,只要媽媽有1%的改變,孩子的成長將突飛猛進!
第十六週聯絡簿內容96.12.11-15
最近流感嚴重,請大家記得每天運動三十分鐘,讓身體更健康!運動完後三步驟:擦汗、洗手、補充水分。[@more@]
星期一 | 星期二 | |||
1.數習p.52-53 2.甲本p.36-38 3.背書 4.考數學(八) | 1.國作15 2.閱讀測驗06 3.考國語(三)(四) |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
1.甲本p.40-42 2.數習p.54 3.考卷訂+簽*2 4.朗讀故事書 5.每週兩句簽名 | 1.圈詞(五) 2.數習p.55 | 1.甲本p.42-44 2.數學畫(五) 3.國作(16) 4.朗讀故事書 5.健體護照本第15週 | ||
第14週聯絡簿內容(11/27~12/1)
除了每天ㄉ作業外,還要記得運動三十分鐘喔!
[@more@]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
1.數習p.41-42 2.閱讀測驗04 3.考數學(七) 4.背書 | 1.甲本p.25-26 2.數學畫(二) | 1.甲本p.28-29 2.數習p.43-44 3.朗讀故事書 4.每週兩句簽名 | ||
星期四 | 星期五 | |||
1.數習p.45-46 2.圈詞(三)一行 | 1.甲本p.30-31 2.數學畫(四) 3.國作(13) 4.朗讀故事書 5.填寫健體護照本第13週 | |||
名人談教育:四招教出孩子的閱讀力!
閱讀是一技之長,書是一生的伴侶。
若能從小培養孩子讀的習慣,我們就給了孩子一個終生受用最好的禮物。
什麼時候可以開始讓孩子閱讀?小孩就是坐不下來,沒有興趣閱讀,怎麼辦?學校功課很多,找不到時間閱讀,怎麼辦?大部分父母以為閱讀是「天生就會」,卻不知小學三年級之前,孩子若沒有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將終身與閱讀無緣。如何有系統的幫助孩子「閱讀」,推薦您柯華葳老師的《教出閱讀力》。
[@more@]
四招教出孩子的閱讀力!
作者/柯華葳(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台灣孩子的閱讀力逐年下降,很多父母都在困惑,到底該如何提昇孩子的閱讀力?是買書給孩子自己看就可以了嗎?如果我的小孩就是坐不下來,沒有興趣讀;或是功課太忙找不到時間閱讀時,該怎麼辦?其實,只要父母可以撥出時間與小孩一起共讀,讓讀書成為家人交流感情的休閒方式,有你的示範,小孩就會跟著讀,多讀多練習,閱讀能力就會提高。與孩子共讀的時候,注意以下幾個重點,就可以有效提昇孩子的閱讀力!
1.鼓勵孩子出聲讀
孩子四歲左右時,就會開始認字。父母先朗讀一次,然後可以鼓勵孩子拿起書來讀,並且讀出聲音。當孩子長到五、六歲,認識更多的字時,父母可以和孩子輪流出聲閱讀。這時請觀察孩子讀的順不順暢?他認新字的方式是用字形、部首還是從上下文猜出不認識的新字?他學到的新字詞是否用得恰當?
當唸書有新字詞出現時,不必急著解釋,可以多讀幾次給孩子聽,讓孩子從上下文猜出字意。若孩子問:「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媽媽可以鼓勵他猜猜看,讓孩子有更多思考的機會。
2.讓孩子喜歡討論
討論是讓孩子學習思考,並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什麼樣的對話,才能引導討論,讓孩子學到更多?假設有一對母子明天要去動物園玩,以下的對話就能引導討論。
媽媽:「明天你最想看什麼動物?」
孩子:「長頸鹿。」
媽媽:「我也是。他那長長的脖子,那麼優雅。」
孩子:「我要看他怎麼吃東西。」
媽媽:「那麼,明天你還要帶些什麼去動物園?」
孩子:「我要帶水壺、零食、面紙…..」
媽媽:「你要不要現在把這些東西裝在背包裡,背背看,看看會不會太重?」
由這段對話中看出媽媽幫助孩子回想以前看到動物的舊經驗(長頸鹿),還幫助孩子做計畫與試行(裝背包)。到動物園後,孩子看到長頸鹿時可以與既有經驗結合,自然較能有效學習。孩子更學到事先準備需要攜帶的物品,安排出門前的計畫。
相對於另一組親子,就沒有那麼理想了。
孩子:「明天要去動物園?」
媽媽:「明天再說。」
孩子:「我要看長頸鹿。」
媽媽:「跟你說,明天再說。」
媽媽或許很忙,但是透過對話,母親的不肯定讓孩子對明天沒有「期望」,就談不上作計畫。而母親兩次回話內容是相似的,孩子透過對話學不到新東西,也得不到回應,自然不愛討論。
另一個不愛討論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常常爽快的答應,但是不想答應時就說要討論看看。小孩領悟到成人會以討論當藉口來搪塞時,就會認定討論也沒有用,當你的孩子不喜歡與你討論,請反省自己作了什麼。
3.摘出故事重點
摘出故事重點是檢視孩子是否理解的方法之一。讀完故事先休息一下,讓腦中滿滿的聲音靜下來,然後以問或討論方式整理「故事在說些什麼」。試試下列幫助理解的問題。你可以問孩子,故事裡有哪些主角?故事在說什麼?接下來還有發生哪些事?若孩子一時之間答不出來,父母也可以自問自答,加深孩子的印象。
當孩子說出故事重點之後,父母可以提更難一點的問題。例如讓孩子比較一下,不同故事裡的主角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故事裡的圖為什麼這樣畫?如果孩子就是故事裡的主角,遇到問題或難關時,會不會和主角作相同的決定?
4.鼓勵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表達理解
* 畫圖
鼓勵孩子捉筆塗鴉,把所想的、所聽到的畫出來。孩子塗鴉完,父母請他說說內容,幫他以文字紀錄內容,例如「小老鼠聞到榴槤味昏倒了」,下一次再拿出來「讀」。這些故事累積幾篇後就成一本故事書了。
* 以說故事或接故事方式描述內容
例如媽媽說:「昨天我們讀了一篇老鼠很想吃榴槤的故事,真的很有趣!那隻老鼠想吃榴槤,但是他不知道榴槤味道如何,他跑去問…..」剩下的故事父母可以不必說完,讓孩子開始接續故事,才能確定孩子到底是否理解故事的內容。
* 讓孩子跟著讀
當第二次再讀同一本書時,可以讓孩子加入一人讀一句的行列,不需要都由父母唸給孩子聽。當他碰到不會的字,或是忘了怎麼讀的時候,可以幫著孩子念出來,加深他的印象,而不要像考試一般,說「不記得了嗎?昨天不是唸過了嗎?」父母這樣說,會讓孩子更害怕閱讀。
* 其他各種方式,如編成舞蹈、歌唱、表演等
當孩子可以獨立閱讀時,他會自己找書讀,讀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父母可能沒有時間將每一本都讀過並與孩子討論,但仍要保持你對他所閱讀書籍的興趣與關懷,多撥空請他說說書的內容。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教出閱讀力》)
校外教學篇~和風一起玩
第十三週聯絡簿內容(11/20~11/24)
除了每天ㄉ作業外,還要記得運動三十分鐘喔!
[@more@]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
1.數習p.35 2.考數學(六)3.背書 | 1.閱讀測驗03 | 1.圈詞(二)*3 2.數作p.36-37 3.朗讀故事書 4.每週兩句簽名 | ||
星期四 | 星期五 | |||
1.數習p.38-40 2.國作(12) | 1.朗讀故事書 2.抄課文(二) 3.數作15 4.考國與(一)(二) 5.填寫健體護照本第12週 | |||
兒童劇觀賞
今天全校在展藝館二樓觀賞文學作家黃春明編導的大型兒童劇「小李子不是大騙子」,之所以會有這難得機會,要感謝本校幼稚園的某位家長,特別出資邀請黃春名劇團來校演出,小朋友都看得入迷……如果你還想再看一次,還有下列機會喔
** 推薦活動 ** | |||
黃大魚兒童劇團–小李子不是大騙子 | 演出者:黃大魚兒童劇團 | ||
日期:95/12/23~95/12/23 時間:19:30 至 21:30 | 活動地點:礁溪劇場 | ||
洽詢單位:文化局*表演藝術課 (:9369115#120 | 費用:免費 |
國家文藝獎作家黃春明的兒童劇「小李子不是大騙子」,曾兩度在國家劇院上演,劇情在於描述一個小山村,住著一個名叫小李子的小孩,因為他告訴縣太爺有一處人間仙境桃花源,縣太爺遍尋不著因此叫他大騙子,但小李子有一位好朋友相信真的有桃花源,兩人努力洗刷大騙子外號的故事。
這齣戲演員有夫妻檔、兄弟檔還有親子檔。
黃春明老師說,如果每個人都喜歡演戲、看戲可以充實民眾的人文素養。
「小李子不是大騙子」這次在宜蘭演出,台上台下工作及演出人員,幾乎都是黃春明的黃大魚兒童劇團這幾年在宜蘭培訓出來的子弟兵。
同學的分享
- 易哲今天帶了媽媽準備的棒棒糖和同學一起分享喔!已經在放學時,與同學分享囉!
- 冠宇今天也帶了爸爸準備的麻花要來和大家分享,但因為今天看了劇團表演,所剩時間不多,所以我們決定在明天的校外教學再進行冠宇的分享。
- 承哲上星期也帶了媽媽準備的愛心糖果,來與同學分享。目前教室還有一包餅乾,也許明天也可以代去戶外教學和同學分享。
家長們為小寶貝們準備的愛心,我們收到了,小朋友都很高興!也請小朋友將我們的感謝帶回家告訴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