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4/27維持三週的時間,學校多了二倍的老師,北教大語教系學生的實習,相信是給學生另一種生活體驗。我們班上的實習老師是郭千綾老師與郭志泓老師,一年級忠班全體師生非常歡迎您們唷![@more@]
第八週聯絡簿內容96/4/2—4/6
星期一 | 星期二 | |||
1.數作4 2.數習p.37-40 3.背詩:弟子規13-15 4.運動+家事 | 1.每週二句 2.數習p.41-42 3.運+家 |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
1.朗讀故事書 2.閱讀測驗6 3.數作5 4.運動+家事 | 清明節休假一天 | 彈性休假一天 | ||
[@more@]
96校外教學~綠博之旅
第三週的主要幹部
開學就是第三週了,這學期過得有些壓力,這學期希望讓每位小朋友皆能體驗班長一職,所以,以後每週都會有班長及副班長產生。
這星期(2/26-3/2)的班長是:2李玨 / 副班長是:26宇恒
[@more@]上學期末來不及的感謝~
感謝:
- 宇恒爸媽等期末關懷之旅請班上喝飲料與餅乾(一孝與幼稚園也有喔)
- 感謝家瑄家瑜媽媽、怡安媽媽、采葳媽媽、紫玲媽媽等協助期末關懷之旅校外教學。
- 感謝上學期辛苦的書香媽媽:瑄家瑜媽媽、怡安媽嬤、采葳媽媽、妍菱媽媽等人。
- 感謝上學期辛苦的班親會:仁豪媽媽、郁綺媽媽等人。
感謝各位家長的協助與鼓勵,這學期還需大家的支持與協助,感謝各位。
[@more@]
這個寒假,你如何度過呢?一起來分享~
寒假短短,可是卻是一個可以好好充電與釋放壓力的時間喔,在這個寒假,除了到學校上班處理事務外,我做了三件美好的事,與大家分享:
- 馬來西亞自助行:住在當地華僑的家,在檳城和蘭卡威做一趟美食文化之旅。特別事有:食物很鹹(不習慣)、當地學校國小到高中都是讀半天、他們的人種多,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可以自然而然的學習到多種語言、蘭卡威的沙灘上,擱淺了一隻隻的大水母,就像臉盆一樣大、兌換貨幣還可以殺價、高速公路機車可以行駛、馬來西亞的婦女可以不用戴安全帽(因為要纏頭巾)、我的行李箱壞了。
- 環島之旅:第一天去墾丁玩,推薦住『瑪雅民宿』便宜又舒適,可以借自行車隨意逛逛,晚上走路去街上閒逛,買了SNOOPY的福袋,打開後,有受騙的感覺。第二天到台東,史前博物館真的很棒,門票又便宜,可是太趕了,建議要有4小時的安排會較好。第三天住花蓮,先到台東關山騎腳踏車,環鎮自行車道與親水公園真的很棒,推薦大家去喔,而且要有一整天的時間!租自行車不要第一間就停了,要貨比三家,自行車道起點處有一家『山水軒渡假村』住宿感覺不錯,列入下次參考,晚上住花蓮『怡園渡假村』也很棒!這樣的行程,每年都可以再玩一次!
- 傳藝中心跨年:好熱鬧喔,擠得水洩不通。大家長帶領的鼓陣表演及炸年獸很有創意(不過,我覺得飄在空中的年獸,有點兒可憐),煙火好漂亮壯觀喔,比去年日月潭的花火節好上10倍(對去年的花火節有些失望啦),領了豬年紅包做紀念!回到家已經凌晨二點囉,明年也要去喔!
希望大家也能上來分享您們的寒假生活,交流交流,為這一學期二個連續假期作準備!
[@more@]
新年快樂!
祝各位家長與寶貝們,新年快樂!
下星期一就要開學了,當天要正式上課喔!提醒寶貝要記得準備:
- 寒假作業
- 文具用品
- 便當盒
- 快樂的心
- 飽滿的精神
[@more@]
寒假何處去?
陪伴孩子開心做功課
轉載自講義雜誌 李翊菱(可樂王繪圖) | |||||
教孩子懂紀律,也別忽略他們的情緒
一群媽媽在網路上分享我的文章〈再忙都要陪伴孩子〉,她們有個普遍的憂慮與痛苦,就是孩子不能主動做功課。一位母親說:「我常因兒子不肯『腳踏實地』做好功課而生氣,如果能主動做完功課,我便有更多時間陪伴他們。但總要我要求、威嚇、生氣,他們才肯做功課。」 在這位母親的心聲中,我解讀到另一個訊息,那就是她和許多職業婦女一樣,也渴望擁有個人時間做自己的事。俗云:「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人生常常面對兩難局面,必須懂得抉擇。 人生是由一連串的抉擇構成。生活中教導孩子紀律、責任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略孩子的情緒。台灣多數家長把「做功課」視為孩子放學後的首要責任,卻忘記孩子回家後想對父母撒嬌、擁抱的渴望,以釋放一天的學習壓力。父母總是急切地要求孩子完成大人的期待。 越戰期間,許多難民逃到美國。據美國教育關懷單位的調查發現,這些難民孩子大多名列前茅。完全不懂英語的越南父母們,只會做一件事情,就是當孩子做功課、讀書時,在身旁安靜地縫衣做手工,從不過問催促;每天一起吃飯、聊天,孩子內心極為安頓。反觀白人家庭,大都是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重視生活消費,必須忙於賺錢,陪伴孩子的時間自然也少,只好任其發展。 人生要懂得抉擇。方法一:降低物質生活的需求。一心追求財富,容易失去生命的重心。如果希望擁有快樂生命,父母親就要省下更多時間,用心陪伴自己與孩子。沒人規定必須親自做飯才是好父母,若情緒緊繃,不妨帶著孩子吃館子, 此時也不要過問功課。方法二:創造溫馨時刻。選擇固定時間,利用大餐桌全家聚集,各忙各的事。孩子寫功課,父母看書,而不是一邊整理家務,一邊怒吼孩子做功課。 陪伴孩子不必等他做完功課。用心陪伴孩子,將零碎時間湊出來的關懷,化成完整的愛。成長需要引導與等待,與其在「做功課」上爭執,不如放下情緒,了解孩子是否有學習困難。仔細觀察、明白需求、正確引導,才是父母應有的態度。 |
[@more@]
期末重要行事曆
期末考:
- 1/16(二)考國語:第一冊全
- 1/17(三)考數學:第六~十單元
休業式:1/26(五)
寒假:1/27~2/23(五)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