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母親,是另一所學校

  • 2010-07-16 新聞速報 /全文轉貼自中國電子報的藝文新聞
  • 【作者/米媽 出版/寶瓶文化】
作者/米媽 出版/寶瓶文化

作者/米媽 出版/寶瓶文化

    《新書簡介》

    米媽最令人動心的教養觀

    ●愛孩子本來的樣子。每個孩子的出生,有著自己的mission,這些生命的豐富,會成全他自己。父母,是將孩子與生命牽在一起的那雙手。

    ●教育,是寫給生命未來的一首歌。未來的競爭力,是通識教育的多元。所有的學習都是生命的土壤與養分。

    ●競爭力,不是知識懂得的多少,而是對生活的多元與觸角、生命的能量與平衡發展。拋開大人的成見,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潛能。

    ●孩子不是縮小的母親與父親,而是獨立的個體,需要成人願意放棄複刻自己的成就意圖。

    ●學習態度的養成比學習成果更重要;給孩子學習動機,比給孩子一堆知識更重要。

    ●孩子跌倒時如何站起來,比不會跌倒更值得鼓勵。

    ●每個家庭都應該寫下自己的故事,父母帶著孩子尋找適合自己的教養方法,而不是複製專家或別人的經驗,蒐集來的資訊,應是參考資料而不是標的。

    ●孩子是天生的劇作家、藝術家與詩人,他們小小腦袋的運轉會讓你驚豔。

    ●學習的精華,不是答案或公式或考古題,而是思考解題的過程。建構「孩子自己的學習方法」才是真正好的學習方式。

    

    《內容簡介》

    當比賽結果公布,女兒擁抱了第一名的同學,米媽驚訝又感動。女兒雖然沒得名次,但在米媽心中,她為女兒的謙遜感到驕傲,她告訴女兒:「所有的比賽,都只有一個第一名;但,人生不應該只把『第一』當成重心;許多的過程,都是努力、都是累積,這是一種態度、一種學習。」

    ●當讀小學前的孩子,忙學ㄅㄆㄇ、識字,她和孩子討論國字的演變,在遊戲中學英文;她讓孩子到7-11,從買東西中學加減;而比識字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閱讀的共鳴。

    ●對於考試,她會問:「你盡力準備了嗎?」、「寫錯是因為不會?還是因為粗心?」並充分與孩子討論答案。她不希望孩子只追求好成績,而犧牲做學問的樂趣。

    ●她讓孩子與不同的家庭、族群相處,既擴充孩子的情感經驗,也讓孩子明白生命中的深刻與同理心。

    ●陪孩子做「生命樹」,讓孩子寫下心裡的傷,是抒發、療癒,也讓她更了解孩子。

    ●與孩子觀看電影、共讀書籍,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與孩子看展覽、表演,儲存「美」的記憶。

    ●學樂器前,她讓孩子先懂得欣賞音樂、喜歡音樂;從大自然中啟發孩子的觀察力與專注力,她給孩子視覺、味覺、嗅覺、聽覺及觸覺「五感」的生活。

    ●「孩子,是母親生命中的蝸牛。」她放慢自己的速度,接受慢慢熟的學習與教育,用相同的高度陪孩子一起看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