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聞】閱讀教育新視野 識讀轉向理解!

【新竹訊】傳統閱讀教育只求讀完一本書,卻不見得深入瞭解書中內容,國家教育研究院長柯華葳建議,閱讀教育應從重視識讀,轉為重視理解。柯華葳應教育部邀請,在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上專題演講,主題為「打開閱讀教育新視野」。

柯華葳指出,教育部推廣閱讀教育多年,現在全國中小學都非常重視閱讀,紛紛舉辦晨讀、閱讀課、好書分享會,甚至有讀報、讀書角落、學習單的設計。然而,學生閱讀能力進步了嗎?柯華葳表示,許多學校發現,學生讀完一本書之後,卻無法整理出摘要,或是簡單說出書籍大意。不少家長擔心閱讀太多課外書,會影響學業成績,也有部分學生把閱讀當成功課,產生反感,讓閱讀成為「不可承受之重」。 

柯華葳認為,閱讀教育的策略應改變,將閱讀視為「自學管道」,讓學生以自己的速度學習。老師要教導抓重點、細節、整合的技巧,以歷史書籍為例,要能分辨事實與解釋、第一手及第二手資料,清楚說出時序與因果邏輯,並抓出作者的觀點。

她建議推動數位閱讀教學,挑選特定議題,讓學生上網搜尋資料、解決問題,並評估資訊的正確性和可信度。不論科技如何變遷,柯華葳表示,閱讀永遠是重要的自學管道,學生需要的是方法導引。她引用「非普通讀者」一書中的名言:「在閱讀天地裡,所有讀者一律平等,端看你讀了沒、讀懂沒、用了沒。」

文章引自: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460

great168418

推動本校本土語言及母語教育 1.學生選習本土語言課程,國民小學一年級至六年級者應就閩南語、客家語或原住民語等三種本土語言任選一種修習 2.每週應開設一節以上之本土語言選修課程,計入語文領域時間內,於第一節至第七節正式課程時間實施,並得依學校資源狀況,利用彈性時間、晨光活動或課後活動時間,另行酌增授課節數 3.開設本土語言選修課程,應充分尊重學生及家長選擇權,並將開設情形通知學生家長。應視各類本土語言課程選習學生數,適度降低開班人數之限制,並得以班群方式打破班級或年級界限,依學生選習語言類別編組,實施跑班式協同教學;為配合學生選課需求,班群應儘量於同一時段實施。 4.凡學生選習之本土語言類別,學校均應開班,以保障學生選習本土語言之權益;同年級同語別選習之總人數為十五人以下者,應合班上課。 5.配合「臺灣母語日」之實施,鼓勵教師於教學過程多使用母語,並營造本土語言生活情境。在教室編配狀況許可下,得設置本土語言專科教室,以利本土語言情境布置,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進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