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2-5-19深溝國小愛心小農場計畫

 

 

宜蘭縣員山鄉深溝國民小學

 

 


2014愛心小農場計畫

 


 

 

 

 

 

 

 

 

 

 

 

 

 

 

 

 

 

 

中華民國103年5月

 

 

 

一、計畫緣起:

宜蘭縣員山鄉的深溝國小,位於齊柏林導演心目中,台灣唯二的淨土之一,雪山山脈下滙集的水泉從這裡開始,也因為如此,吸引了重視土地、熱愛環境的賴青松先生,十多年前在這裡成立了穀東俱樂部,種植天然、有機的稻米和農作。十多年來更聚集了許多熱愛土地的同好,共同守護這一片淨土。

深溝國小學生將近150人,是一個迷你的小校。有幸與這一群小農結緣,在家長的支持與協助之下,請當地的耆老,帶著年輕的小農,一同教導學校的孩子,親自下田體驗農作,是孩子們一輩子無法忘懷的記憶。

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辦理的「愛心小農場」計畫,正符合學校進行的課程活動,學校自主性地規劃了食農教育的特色課程,包含種稻、種菜、藥用植物、落葉堆肥、傳統美食等各項活動的實作及記錄。能夠有機會和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辦理的「愛心小農場」計畫結合,期待能引起更精彩、燦爛的火花。

 

二、計畫目標

(一)生命的關懷與重視

讓孩子們親自接觸農作的課程,從植物的生長中學習生命的成長,對生命的重視並培養愛惜生命、關懷生命的高貴情操。

(二)社區的整合與支持

結合社區內支持友善耕作的老農及十多年來堅持有機農業的小農,協助指導學校學生進行農耕的課程,一方面整合社區的正向力量,另一方面也和社區合作,創作雙嬴的成果。

(三)土地的照顧與守護

十多年來,友善小農的堅持,就在於現行的慣行農法,使用大量的化學肥料及農藥,對土地的傷害將是數十年無法復原的。透過讓孩子們瞭解無毒的耕作方式守護這片唯一的土地,為未來的子孫,留下更乾淨的環境。

(四)作物的種植與記錄

孩子們在農作物種植的過程中,透過親自的栽種及記錄,看見生命的成長與變化,也從孩子們細微的觀察中,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及對問題解決的能力。

(五)食物的製作與樂趣

傳統的飲食文化,逐漸在工商繁忙的社會中被機械化所取代,更減少了小朋友在旁看長輩製作的樂趣。透過收成作物進行的傳統食物的製作與傳授,包括米製品的麻糬、粿、爆米香,其他蔬果製成的花瓜、蘿蔔乾、蔥油餅、高麗菜水餃等。在學習製作食物的過程中,重温傳統童趣。

(六)課程的規劃與實施

結合學校的特色課程,將食農教育列為特色之一,並在每一個年級進行課程的設計及實作,包括認識野菜及有毒植物、種植藥用植物、認識校園植物、種豆體驗、育苗觀察及種稻體驗等,將學校特色課程進行完整的整合。

(七)網頁的建置與分享

在學校的網站上設置專門的網頁,並結合各班級的網頁及部落格或是個人的臉書及粉絲團,讓學校發展愛心小農場的過程及心得,可以透過關心的同好,彼此交換心得及成果,又能將過程不斷與人分享。

 

三、學校現有特色課程

(一)食農教育:

深溝國小所有的地區,一方面屬於蘭陽溪畔的肥沃良田,一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乾淨水源,因此早已發展成宜蘭縣著名的有機及友善耕作的大本營。

學生的家長更有一群將理念與現實完美結合的友善小農,學校透過這樣的家長及在地資源,從民國九十九年開始,結合宜蘭縣政府在地食材計畫,一路發展食農教育並規劃設計,與學校特色課程結合,每一個年級的孩子都有不同的食農教育的課程,讓孩子從學習農作的實務中,瞭解植物生長的過程、照顧的辛勞,不但讓孩子更加愛物惜福,更加改變孩子對生命的認同及愛護,成為生命教育的忠實守護者。

特別是深溝國小附設幼兒園,在宜蘭縣蒲公英志工社、深溝地區友善小農等各團體的協助下,已經開始全面食用在地有機及友善耕作的蔬食午餐及點心,國小部也正在朝此一目標前進。

(二)永續水資源:

員山鄉是宜蘭水的故鄉,深溝地區更是水源頭,因此早在日據時代就在深溝地區鑿井取水,也因此成為現在深溝自來水廠及水源生態園區的發源地。深溝國小就在豐沛的自然湧泉區內,學校在校園整體規劃時,將充份運用水資源的優勢,將生態溝及生態池引入校園。

如此得天獨厚的環境,不但讓校園隨時有水資源流經,更大量種植了水生植物並吸引各類水生動物棲息,成為真實的永續生態校園。深溝的孩子們也因此能在豐富的水資源活教材中,跟著老師的規劃,學習到最落實的永續生態水資源的課程。

(三)歷史人文

現在的孩子對過去的瞭解太少,對知識的縱線無法連貫,經常在當下學得片段的知識,就是因為對過去歷史人文的不瞭解。加上深溝地區本來就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值得在地的孩子們完整的學習。

深溝國小的學區有深溝村、惠好村、蓁巷村及尚德村,每一個不同的地名都有著發展的由來的意涵。加上蘭陽溪早期經常淹過河堤而造成身家性命危害而發展出來拜堤防的傳統、蔗糖輸出的獸力搾汁器、五分小火車的加水站、社區文化信仰中心的五大廟及因應地方環境發展出來的社區產業,如養蜂人家、八甲漁場、勝洋水草等,都是學生應該學習及瞭解的。

  1. 愛心小農場活動內容:
  2. 無毒農業與友善土地介紹

    1.邀請社區在地友善小農到校介紹無毒農業,使學生瞭解深溝地區已經努力多年的友善耕作與無毒農業的現況。

    2.邀請堅守友善土地的小農為學生說明友善土地的概念及現況,讓學生從土地被傷害的歷程中瞭解為什麼有一群愛護土地,願意在經濟收入節据的困境中,依然堅持友善對待土地,願意為這個理想繼續堅持的人。

    3.實地參訪無毒農業及友善土地,讓學生們親自在友善小農耕作的農田中參觀及記錄,比較與一般實施貫行農法的農地的差異,瞭解堅持友善土地可能會遭遇的困難與問題,並思考因應的措施。

     

(二)古法種稻體驗課程

1.介紹古法種稻的程序及工具:讓學生認識早期在工具機械不發達的時代,先民們的種稻方式及工具,體會相關的原理及技巧。

2.水田的整地與天然肥料:已在校園旁借用約300坪農地,在種稻前先對土地進行翻土及整平,並加入天然的肥料以提升土壤的沃度,同時在整地時注意整片田地的水流方向及平整性,以利進排水的順暢。

3.浸種技巧及發芽觀察:教導學生播種前如何將稻種浸入適温的水中,記錄浸泡的時間及温度,以確定稻種的發芽。

4.製作秧床及撒種:邀請社區友善耕作的老農及協助的小農,以古法手工方式在稻田一角落製作秧床並控制排水,最後教導學生實際撒下已發芽的稻種,期待成為綠油油的秧苖。

5.辦理插秧季活動及插秧飯體驗:邀請家長、老師及學生,配合社區友善耕作的老農及協助的小農的指導,直接以純古法的方法在田裡劃線,並以人工的方式將秧苖鏟起,徒手插秧,體驗先民的辛勞。並在中午配合學校午餐提供傳統的插秧飯,讓孩子體驗在田邊大口扒飯的甜美記憶。

6.農田水位與秧苖成長的關係:在老農與小農的指導下,教導學生觀察農田水位與秧苖成長的關係,適時運用進水及排水的技巧,使稻米生長在最適合的環境。

7.除蟲與除草的選擇:農田的水位如果未淹過秧苖,福壽螺就無法移動覓食,但雜草就因應而生;如果水位淹過秧苖,雜草無法生長,卻會引來福壽螺吃掉秧苖。田間水位產生的兩難困境,也可以讓學生思考與判斷。

8.稻子生長的觀察與記錄:結合五年級的種稻體驗課程及四年級的育苖觀察課程,學生依人數分組分配不同的種稻區域,以責任制的方式進行稻子的照顧、觀察與記錄,透過學生的視野可以留下珍惜及記憶及不同的體會。並在老師的指導下,將記錄的成果及照片,運用網路媒體與人分享交流,做成完整的記錄。

9.人工收割與打榖:在老農與小農的指導下,教導學生學習古法的收割方式,體驗手工割稻的辛勞與技巧,並透過傳統的打榖機將稻穗上的成果一一打下,感受粒粒皆辛苦的真實情境。

10.曬穀的氣候掌握與技巧:利用暑假期間,將收割的稻穀置放於學校廣場上,以天然古法進行曬榖,一方面學習曬穀的技巧,一方面跟著長輩學習天氣的觀察與掌握,動作的熟練及臨時狀況的因應。

11.碾米與包裝:將全數收成的稻穀碾製成白米並包裝,透過學生的自行創作設計圖飾及名稱,將一年的收穫包裝成紀念米,做為未來美食嘉年華或義賣等各種活動運用。

(三)開心農場種菜體驗活動

1.農場的整理與布置:將廚房旁約50坪及幼兒園旁約20坪的現有農園位置重新整理、舖設防草毯及灌溉水路,並進行土壤的重新翻動及加任天然肥料,同時引進天進湧泉設置灌溉系統,堆土成畦完整種植的準備。

2.介紹氣候與種植作物的關係:邀請有經驗的友善小農介紹各種不同季節適合的蔬菜作物,讓學生瞭解順應大自然是種植的重要概念,在自然的時節下種最適合的植物,學習與自然和平相處的道理。

3.菜苖的種類與種植:依照學生的年齡及能力,請有經驗的友善小農介紹並指導學生挑選最適合且方便照顧的蔬菜,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減少失敗的機會,並透過逐年的成長循序漸進。

4.蔬菜生長的觀察與記錄:結合學校的各年級食農教育的課程,包括三年級的認識野菜及有毒植物、二年級的種豆體驗及一年級的認識校園植物,由學生將蔬菜生長的過程完整的觀察與記錄,並透過網路,使用網頁或部落格方式與人分享交流。

5. 蔬菜收成與運用成果:透過每一次的蔬菜成熟,由師生共同規劃食材的運用,讓學生的成果有更多元的呈現,例如高麗菜做泡菜、地瓜做薯條、小蕃茄做糖葫蘆等,展現豐富的成果。

(四) 落葉堆肥與環保酵素製作

1.落葉堆肥與環保酵素的原理:邀請社區總體營造成員到校介紹落葉堆肥及環保酵素製作的原理,並介紹其相關的運用方式,讓學校能透過實作學習技能並運用在校園活動。

2.落葉堆肥區的製作與應用:依校園植物分配的位罝及學生的動線,選擇學校適合的地點,以購買材料自己組裝的方式完成落葉堆肥區的設置,提供學校落葉轉化為有機肥料的最佳場合。並於形成有機肥料後運用在校園的植栽養護上。

3.環保酵素的製作與應用:由社區內已經實施環保酵素製作經驗豐富的成員到校指導學生實際製作環保酵素,並由學校廚房提供每日去除的新鮮菜渣及果皮,製作環保酵素。並於完成後運用在環境清潔、病蟲害防治、水質整治方面。

(五)美食嘉年華活動

1.稻米加工產品的介紹與實作:稻米除了包裝保存外,可以透過加工方式做成粿、爆米香、壽司、粽子、米糕等,一方面學習食材的變化,另一方面也讓孩子更瞭解中華文化傳統米食點心的變化,提升孩子對米飯的喜愛程度。

2.蔬菜與其他食材的結合與運用:讓孩子用自己種植的各種蔬菜,結合不同的食材,可以做成變化多樣的產品,如水餃、地瓜球、大阪燒、春捲等,都是蔬菜的變化,讓孩子們感受到用心會有更多不同的收穫。

3.親子DIY活動做美食:讓父母親與孩子在學校的安排下,準備適量的食材,做出自己親手完成的食物。一方面有具體的食物完成,一方面可以增進親子的感情與互動。

4.學校特色表演活動:學校透過美食嘉年華的活動,讓家長、社區與學生共同參與活動,並且表演學校的特色節目,如絲竹樂、扯鈴、直排輪、熱舞、烏克麗麗等,又可以熱鬧場面,又能夠展現學校教學成果。

 

 

 

 

 

 

 

 

 

 

 

 

 

 

  1. 申請補助金額概算與說明:

 

項 目

預 算 金 額

備  註

數 量

單 價

小 計

外聘講師鐘點費

15時

1,600

24,000

無毒農業與友善土地介紹2小時

古法種稻體驗課程9小時

介紹氣候與種植作物的關係2小時

落葉堆肥與環保酵素的原理2小時

稻田整地及天然肥料經費

1式

4,000

4,000

整地費用3000元

天然肥料1000元

稻米體驗課程

材料及工具費

1式

10,000 

10,000

包括稻穀、農作工具(鏟子、鋤頭、盆子、除草把、籃子等學生體驗用器材)

碾米與包裝費

1式

2,000

2,000 

預計收成300-500斤

教學農園整地及建置費

1式

20,000 

20,000 

農園整地、防草毯舖設、菜畦建置、土壤改良等

菜苖及種子費

1式

3,000 

3,000 

教學農園用菜苖及種子

落葉堆肥區

建置費

1式

8,000

8,000

鐵材、網架等,自行組合建置

環保酵素桶

及材料費

20組

400 

8,000 

每組包含15公升塑膠可封口式空桶1個、黑糖1.5公斤、攪拌棒1支

美食嘉年華

場地布置費

1式

10,000 

10,000 

活動帳篷搭設、音響組借、場地布置等

美食嘉年華

其他食材費

1式

5,000 

5,000 

搭配自己種植的稻米及蔬菜以外的食材及調味料等

行政文具費

1式

3,000 

3,000 

影印、紙張、文具等

雜支

1式

3,000 

3,000 

茶水、電池等活動中可能使用之物品

合計

100,000

新台幣壹拾萬元整

  1. 預期效益:
    1. 結合深溝地區已為土地維護十餘年的在地友善小農,透過小農們實際參與的友善耕作介紹級參訪,解說關懷土地與愛鄉護土的理念,讓學生從小深耕環境永續的理念及認同。
    2. 在耆老的指導與友善小農的協助下,讓孩子們實際從種稻的第一步驟開始學習,以「阿公教孫子種稻」的概念出發,把傳統古法且友善耕作的方式教給孩子,同時又可以在祖孫交談間,將台灣傳統的諺語及做人做事的道理,一一記載流傳下去。
    3. 在蔬菜種植的過程中,學習對生命的愛護及慢活等待的心性,同時更能珍惜每一件事物的得來不易,對自己身邊已擁有的事物更加珍惜且愛物惜福。也能在無毒的種植過程中,看見各種生物的存在,學習彼此共生,相互尊重的人本情懷。
    4. 利用落葉堆肥及環保酵素的製作,一方面讓學校校園落葉轉化為天然肥料使用,另一方面利用天然蔬果與黑糖發酵製成環保酵素,運用在環境清潔、病蟲害防治及天然肥料,使學生更瞭解無毒環境的維護及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5. 透過美食嘉年華整合各項種植成果、讓親子共同參與成長與製作,增進親子關係並瞭解稻米與蔬菜的加工運用,也讓更多對生態關心、重視環保,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加入友善環境的行列。

 

申請聯絡人:宜蘭縣員山鄉深溝國民小學 校長 黃增川
辦公室電話:03-9224860#201

行動電話:0953-188361

E-mail:htc@ilc.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