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與宣導活動

109-2-1山川生態-探尋鹿皮溪

 

課程名稱:山川生態-探尋鹿皮溪

教學者:陳念慈

課程時間:40分

班 級:一年忠班

課程日期:109/07/09

 

課程目標及流程:

目標:

1.讓小朋友增廣見聞吸收大自然的芬多精。
2.透過淨溪活動體認環境永續的重要。
3.淨溪親水讓臭水溝變回生命泉源。

進行方式:

1.在教學活動時,首先會在校園裡,執行工作的分配,讓小朋友清楚自己的工作,也強調整個活動的安全,有任何問題向老師提出。
2.透過實際淨溪的活動,讓孩子們親身體會到淨溪的辛苦,試著從活動當中說說看自己的感受,進一步地讓學生去思考,為什麼需要淨溪?如何維護?怎麼去避免不必要的淨溪活動。
3.出發前,確認好服裝是否安全,執行中,帶隊老師會時刻注意小朋友的安全。

成果描述:

在淨溪的同時,也讓孩子更認識自己的家鄉,知名戲水勝地金岳瀑布,源自於鹿皮溪,在觀光人潮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人人都要有自覺和道德,將自己的垃圾帶走,不然美景當前,卻有垃圾相伴,很是煞風景,不要讓原本沁涼的溪水,失去原本美麗的面貌。這次山川教育除了讓孩子對於自己家鄉的自然景點,多了認同感、多了守護意識,還希望孩子能夠明白守護和維護的困難,為了一時的方便,把垃圾留在溪邊,但是,淨溪人員就不是那麼容易了,親身體驗,更為深刻。當然,一次的課程不會讓鹿皮溪馬上回復原本的模樣,所以在課程結束後,讓孩子思考,為什麼需要淨溪?,並鼓勵孩子多參與社區撿垃圾的活動,喚起對家鄉自然景觀的保護意識,也為自己的家園盡一份心力。

實施心得:

執行老師:「在教授民族課程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個大難題—我們該如何喚醒學生對族群的自我認同感,實在絕非易事,所以『文化回應教學』是必須要從“心”去備課,教學者本身要先對民族課程有所感受,將自己的感動放入教學裡,以身作則去感染學生、讓學生產生覺知,漸漸地感受其中。雖然剛開始總覺得學生無法對此產生呼應,之後在學生的回饋當中,就會慢慢地體會到,學生已經有了覺察(老師:「我們要守護我們的溪流!),果然一切的用心都是值得的。」

學習者心得:

尹恩:今天淨溪是很有意義的事,也提醒自己下次如果到戶外遊玩烤肉,一定要把垃圾帶走!
澐凡:出門一定要像家一樣保持乾淨,不要讓垃圾在外面流浪。
沛語:今天淨溪好累,但是也很開心,我盡了一分力。
苡晴:我今天去溯溪(口誤,是淨溪),很開心,有撿垃圾,還有玩一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