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環境教育:鯨豚擱淺怎麼救? 獸醫師來開講(二)

擁有將近80次的鯨豚救援經驗,野柳海洋世界獸醫室主任陳德勤,以在野柳海洋世界26年的經驗,受邀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保育中心與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合辦鯨豚保育志工培訓研習講師,分享鯨豚海岸擱淺現場醫療照護與後送。

鯨豚擱淺來求醫 病因竟是海洋垃圾

陳德勤說,野柳海洋公園負責疾病與照顧的海洋動物,主要有鯨豚、海獅和海龜;1990年澎湖沙港屠殺海豚事件發生,引起國際媒體高度重視,予以報導,繼而在同年8月將鯨豚列為保育類動物,禁止捕殺時,他開始積極收集及研究海豚的各項資訊。因此,野外鯨豚擱淺也會去幫忙。然而在診治鯨豚時,他發現得病因素很多來自於海洋廢棄物誤食。

陳德勤說,救援擱淺的海豚常發現肚子裡有許多垃圾無法消化,而且垃圾綁住牠們的食道,使牠們無法進食,導致鯨豚慢慢變瘦,最後擱淺、死亡。

擱淺鯨豚也會插胃管,觀察胃內情況,正常胃液應該是洗米水顏色,如果是黃色代表胃出血,若有油臭味和塑膠袋,就給予胃鏡檢查,看看胃裡面塞了什麼東西。

解剖發現胃袋裡滿是塑膠袋。圖片來源:成大鯨豚中心

 

從領航鯨胃裡取出的塑膠袋。圖片來源:成大鯨豚中心

陳德勤2003年曾救過一隻海豚,也發現牠的肚子佈滿垃圾,救活後便將牠野放回大海。但經過幾次經驗後發現,救一隻鯨豚需要花很多金錢與時間,但牠回到大海後會不會又吞下這些垃圾?其實沒有人知道。

一直都知道環境的保育對海中生物有多麼重要的陳德勤,看著海豚胃中筷子、鉤子、骰子、飲料罐,這些對人類來說只是不經意的動作,對動物卻影響重大,殊不知那正侵蝕牠們的健康。因此,他開始收集海洋漂流物,並研究其來源,可以說陳德勤醫師做的跟國際及台灣環保單位的方向不太一樣,略朝向人文方面的觀察與研究!「這一切看在別人眼裡,似乎是我們在照顧牠們,其實是牠們選擇用自己的生命,讓我學習。」他說。

擱淺現場先採血檢 正確判斷病因

海洋哺乳動物用肺呼吸而且是需要懷胎的動物。陳德勤表示,擱淺鯨豚會有很多海水進到呼吸孔,所以可以從呼吸孔檢查出寄生蟲,如果鯨豚無法正常浮到海面換氣呼吸,無法平衡就會在海面掙扎而嗆到海水造成擱淺。

動物的健康與否不可只看表象,一定要依據血檢報告來做判斷。因此,鯨豚擱淺現場需先採血檢,由背鰭或前鰭抽血,接著現場吊點滴給予醫療;而海豚可透過訓練,能更便捷順利研究和檢查,無論抽血或量心電圖,只要透過行為賞罰便能讓各種測試更加事半功倍,進而將園內的海豚醫療運用到野外擱淺鯨豚救援。

也從協助母海豚生產經驗中觀察並生動描述:「母海豚就像人類懷孕一樣,懷孕期需時一年,只不過母海豚是在水裡生產,小海豚的尾巴會比頭部先生出。小海豚順利出生後,母海豚會一鼓作氣地把牠頂到浮出水面上,讓牠的呼吸孔打開,做初次的呼吸。如果母海豚來不及把小海豚頂上水面,很有可能會因呼吸孔吸入水而溺斃。」

學習中醫療法  治海豚外傷

因緣拜師學中醫的陳醫師,希望透過中西合併療法照護鯨豚。認真投入學習製劑學,把曬乾後的中藥材打磨成粉、調製,最後製成一罐類似雲南白藥的藥膏。事實也證明,這中藥膏能有效治療海豚外傷,就算在水中也不會融化。

從照顧海豚,轉戰到學習中醫治療法,陳德勤一步步實踐照護海豚的承諾,現在他透過錄製海豚在空氣中及水下聲音,觀察牠的行為,以檢測牠的健康;進而從聲音分析,了解海豚與人類溝通方式。

他深信:「海豚聲就和嬰兒哭鬧聲一樣,當小孩的尿布濕了,他便會哭鬧;同理,當海豚的聲音消失時,就表示牠生病了。」

 

陳德勤醫師在野柳海洋公園負責疾病與照顧的海洋動物主要有鯨豚、海獅、海龜。受邀講習鯨豚海岸擱淺現場醫療照護與後送。荒野協會台南分會提供。

 

 

 

海洋環境教育:鯨豚擱淺怎麼救? 獸醫師來開講(一)

本報2015年11月6日台南訊,公民記者瑭芯報導

台灣鯨豚活體擱淺的比例約四成,但恆春鯨生動物醫院院長,前海洋生物博物館第一任獸醫師錢興華認為,台灣的擱淺鯨豚沒有一隻真正經歷過穩定的「復健」,且多數民眾對鯨豚還是有錯誤認知,觀念仍需加強。

灑水目的不單是保溼,主要是散熱,上岸後最怕體溫升高,所以應在血管最多的背鰭和尾鰭灑水降溫,胸鰭部分需挖坑引水把鯨豚扶正保定,防止熱衰竭。錢興華提供

本月1日,錢興華受邀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保育中心與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所合辦鯨豚保育志工培訓研習,以生動豐富經驗分享,問答互動方式為志工講述鯨豚醫療及檢驗時期的照護。

上岸玩耍? 鯨豚擱淺其實是求助!

錢興華說明,鯨豚擱淺是指鯨豚在無助狀態下滯留沙灘或海陸交界;集體擱淺則泛指兩隻或兩隻以上鯨豚同時擱淺(雌鯨和幼鯨一起擱淺除外);而單獨個體或母子擱淺上岸,大多為生病、受傷或健康狀況太虛弱。

幼鯨即使斷奶也會跟著母鯨很多年,幼鯨擱淺媽媽不但不會遺棄牠,還可能一起上岸,或在外海徘徊。

錢興華表示,根據死亡解剖報告的統計,鯨豚單獨擱淺有98%以上是因「病」擱淺,且都處於疾病末期,若再被岸上好心人不斷往海裡推,加上嗆入海水,則必死無疑。

群聚性的鯨豚,因生病體力逐漸耗弱,就跟不上團體行動,最終無法正常浮在海面換氣呼吸,可想像牠在海面掙扎換氣或已嗆到海水,求生本能就是上岸,不要讓自己淹死(因為鯨豚用肺呼吸,不同於用鰓呼吸的魚)。錢興華表示,每次新聞都說浪大,被浪打上岸、找食物、玩耍到退潮等等,這些推論都不對!

擱淺死亡主因:日漸消瘦餓死

在過去,擱淺鯨豚死亡後解剖發現胃中充滿塑膠袋屢見不鮮,死亡原因是餓死,不是因病。事實上,飢餓致死時程很慢,因為鯨豚有一層很厚的皮下脂肪,所以「瘦」不是問題也不會致命,重要的是為什麼會瘦?

錢興華說,鯨豚單獨擱淺絕大部分是因病擱淺,久病到末期的瘦只是疾病過程,鯨豚並不喝海水,水分來源由食物攝取,胃阻塞後無法進食導致脫水,最後食慾廢絕。如果是大腦問題(外表看起來是健康的),早期血檢驗不出來。失去平衡會有換氣呼吸的問題,覓食也會有問題,之後因饑餓免疫力下降,生理就會出現病態。

錢興華舉例今年9月墾丁南灣擱淺一隻熱帶斑海豚,通知他之前就被推回海裡三次,到現場不到20分鐘,海豚因缺氧抽筋死亡,事後由影片看到兩位救援者拉鯨豚尾巴,卻因身體太重讓頭泡在海水裡,推測是肺部嗆入海水死亡,因肺泡只有一層細胞,而海水是高張溶液,會溶解細胞,而死於急性肺水腫,肺出血。

另外,常見鯨豚皮膚被鯊魚咬到很大的癒合傷口都還活著。因為鯨豚皮下脂肪很厚,皮下組織空間幾乎是零,即使皮膚有穿透傷,也被脂肪層擋住沒有擴散空間和機會惡化。通常擱淺鯨豚身上傷口幾乎都是正流血的新傷,大都是擱淺過程造成,皮肉傷不會致命。除非是已嚴重感染化膿,造成敗血症。

救援鯨豚錯誤動作:朝頭部灑水

常見擱淺現場錯誤危險動作,就是拿水桶往鯨豚頭上沖水,這個動作會嚇到從沒見過人類的鯨豚,若牠正好張開噴氣孔吸入海水,一定死亡。

鯨豚擱淺最重要的並不是朝牠身上一直灑水,而灑水不單是保溼,主要目的是散熱,皮膚乾掉、甚至裂開包括外傷都還不會致命,上岸後最怕體溫升高,所以應在血管最多的背鰭和尾鰭灑水降溫。

錢興華提醒,鯨豚擱淺救援絕對不能不明究理只想推回海裡,應先打118通知海巡署,由海巡署連絡鯨豚救援獸醫師到場進行檢傷、研判傷勢後,再決定是否可野放或後送醫療。

而鯨豚後送醫療一定要避開造成緊迫的因素,將鯨豚送上浮動擔架,營造安靜、良好的醫療環境,如此不但方便獸醫團隊治療,也能讓從未見過人類的鯨豚在最低干擾下好好休息,達到真正的醫療照護功能。

早期克難版浮動擔架,鯨豚在浮動擔架休息能減少緊迫,降低干擾,達到真正的醫療照護功能。錢興華提供。

 

後期改良式可吊點滴的浮動擔架,更方便獸醫師為鯨豚醫療。錢興華提供。

擱淺鯨豚救援 台灣觀念仍需加強

地球污染是無解的事實,鯨豚擱淺除了與海洋污染及暖化有關,憂心海洋環境垃圾污染之外,錢興華更以獸醫專業觀點感嘆,多數民眾對鯨豚還是有錯誤認知,觀念仍需加強。尤其活體擱淺鯨豚復健工作,在所有保育工作中更具挑戰。

然而,錢興華表示,台灣擱淺鯨豚沒有一隻進行過真正穩定「復健」,每隻都是在治療中倉促野放;看似健康野放了,難道就是一次成功救援嗎?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本著醫者仁心,凝視生命的傷痛不是件容易事,面對稍縱即逝的生命,能救就盡力救,這也是他對鯨豚救援唯一態度!當然,確定無法救活情況下,最好也是最人道的做法就是給予安樂死,盡快結束牠的痛苦。然後採新鮮檢體,查出真正擱淺原因,破除擱淺猜測才能達到研究意義。

錢興華幫幼齡鯨豚餵奶,參與救援志工在池邊觀察待命。而幼鯨會請志工24小時排班陪伴,因為幼鯨即使斷奶也會跟著母鯨學習生活2-3年。錢興華提供。

地方新聞:4天3起 苗栗沿海見死亡鯨豚

海巡署岸巡第三二大隊25日表示,苗栗縣竹南沿海假日 之森沙灘發現有死亡鯨豚屍體,這已是4天來第3起。 (三二大隊提供)

【大紀元3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管瑞平苗栗縣25日電)海巡署岸巡第三二大隊今天表示,苗栗縣竹南沿海假日之森沙灘發現有死亡鯨豚屍體,這已是4天來第3起。

海巡署中區巡防局岸巡第三二大隊龍鳳安檢所今天接獲民眾報案指稱,龍鳳假日之森沙灘發現有鯨豚死亡,派員前往查看發現屍體已經腐爛,通知苗栗縣政府農業處及中華鯨豚協會人員處理。

苗栗縣府農業處及中華鯨豚協會研判,死亡鯨豚品種應為瓶鼻海豚,身長2.5公尺、約230公斤,由於死亡多時,屍體明顯腐爛,經拍照完成相關紀錄後,實施現地掩埋。

三二大隊指出,西部海域常有海洋生物迷航擱淺,這已是中港溪出海口繼21、23日,連續4天以來,所發現第3隻死亡鯨豚;提醒民眾如遇海龜及鯨豚擱淺或死亡等情事,透過海巡「118」報案專線通報。

國際新聞:10條鯨魚同時擱淺法國海灘 疑為家庭成員

10條鯨魚於11月2日被發現擱淺在法國加來一處海灘。(DENIS CHARLET/AFP/Getty Images)

【大紀元2015年11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陳俊村編譯報導)星期一(11月2日),10條疑似同為家庭成員的鯨魚被發現擱淺在法國一處海灘,這是第一次有這麼多鯨魚同時擱淺在同一地點。經救難人員搶救,其中3條已成功回到海裡。

這起事件發生在該國北部城市加來(Calais)。當天早上7點30分左右,一名女子在當地一處海灘散步,發現10條領航鯨(pilot whale)橫陳於海灘上,這些鯨魚的身長約有4公尺。

當救難人員據報抵達現場時,已經有6條鯨魚死亡。消防人員與動物保育人士試圖搶救尚未死亡的鯨魚,他們不停地在牠們身上澆水,以免牠們因脫水而死,而且使用推土機將其送入海水中。

救難人員用推土機將鯨魚送回海水中。(DENIS CHARLET/AFP/Getty Images)

但有一條鯨魚在救援過程中死亡,剩下的3條鯨魚,包括一條母鯨魚和兩條小鯨魚,最後被送回海水中,並在漲潮時順利回到大海。

科學家推測,這可能是一個鯨魚家庭的自願性擱淺,因為最年長的公鯨魚死在海中,其他成員隨著牠的屍體上岸,試圖陪伴牠。

相關人員將調查這起鯨魚擱淺事件,同時對鯨魚屍體進行解剖,以了解其確切的死因。

動物保育團體說,鯨魚可能因為多種原因而擱淺,包括疾病、與地形和潮汐相關的事故等,而人類活動也是其中一個原因。比方說,船隻引發的噪音和其他人造干擾源,都可能使鯨魚感受到壓力,致使牠們逃向海岸。

領航鯨在加來附近海域十分常見,但這次有這麼多條同時擱淺,則是很罕見的事。

目前不清楚已經回到海中的那幾條獲救鯨魚,是否會在沒有其他鯨魚成員陪伴的情況下,繼續向北方遷徙。

責任編輯: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