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 2012鯖魚祭活動計畫及成果
海洋教育資源中心推展「2012鯖魚祭」活動計畫書 2012鯖魚祭 「鯖魚火化、回歸海洋」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宜蘭縣海洋資源教育中心(南安國中) 宜蘭縣討海文化保育協會 協辦單位:宜蘭縣政府國教輔導團 南天宮 南安國小 縣內各大漁業團體 海洋教育資源中心推展「2012鯖魚祭」活動計畫書 一、計畫緣起 南方澳的觀光產業發展,一直是地方所重視的發展目標之一,過去亦有不少相關的開發個案及規劃構想,針對這裡實施或提出。然而目前的觀光發展狀況,仍然相當零散,未能形成一個整體性的旅遊環境,或是健全而良好運作的產業體系。 實際上,以南方澳豐富的自然及人文環境特色而論,早已具備了相當充分的發展條件,然而這些環境資源,是與南方澳的漁業密切相關,如果將觀光發展和此地漁業生產及漁港生活特性分開來對待,自然會產生一些根本的限制與困難。 在南方澳早期社區總體營造計劃展開之時,地方有識之士即認為應從南方澳居民的參與上著手,發展出一個以漁業生產及漁港生活為主題的節慶式活動,並以『鯖魚』這種具代表性的漁產為名,帶動居民對觀光旅遊發展的認同與興趣,並以居民參與的實際成果,展現此地觀光活動的特色。 但是回顧自1997年辦理第一屆鯖魚節之後,此一以居民的動員和參與為主要目標的構想,卻日益衰微,十年來主辦單位為減輕工作負擔及責任,每將此一具有地方特色的節日委外辦理,而承辦單位又都不是本地人,對地方文化不甚了解的情況下,辨出來的活動總是熱鬧有餘而內涵不足,是為了活動而活動,對於地方文化的推動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南方澳的有識之士認清了這一點,因此組成了一個「宜蘭縣討海文化保育協會」並於2008年自告奮勇提出承辦「鯖魚祭」的計劃。為延續此推動地方文化特色之活動,更在2009年將鯖魚祭中傳承與創新的內容更加深化,獲得眾人的一致好評。2010年之後,更是要將「鯖魚祭」的精神傳達得更廣更深,相信由「在地人」主辦「在地活動」一定更能掌握整個活動的核心價值,絕不讓活動變成流於形式的「園遊會」,進而讓南方澳的居民皆能因「鯖魚祭」而真正受惠,並讓在地大人小孩都有機會參與公共事務、對外行銷南方澳的討海文化。 二、資源分析 (一)自然景觀 南方澳地形及地質景觀,主要可分為海蝕地形與海積地形二種。海岬、海地岩礁、海蝕崖、陸連島,與海灣自然天成,氣勢宏偉,又濱臨太平洋,近海魚類資源相當豐富,四季皆可欣賞日出潮汐,享受雪浪飛騰,望海聽濤,徜徉豆腐岬,漫步內埤海灘,尤其從蘇花公路上俯瞰南方澳,特殊的美景盡入眼簾,其精緻的景觀絕不輸給任何國外名勝。 (二)人文資源 1、南方澳是在建港後,因為良好的漁業發展條件,逐漸吸引外來人口的移入,多種族群的融入,正是南方澳人口及聚落組成上的一大特色。 2、由於居民多半是靠海維生的漁民,早期漁船機具不太發達時,在與天博鬥的過程中,心靈寄託顯得特別重要,因此發展成本地的宗教活動特別發達,廟會活動因而扮演相當部份文化推演的動力。 3、由於不同族群的先後移入,帶來各自不同的民俗文化,結合漁港的生活型態,發展出南方澳特有的地方民俗活動,特別是近年,在地的兩家媽祖廟,廟務發展迅速,每逢星期假日,南方澳成了全國各地廟會的精華薈萃之地。 (三)產業資源 南方澳近海為黑潮流經並與龜山島海底溫泉交會處,魚類資源相當豐富,是台灣三大漁港之一,年魚獲量約在十萬公噸左右,產值約新台幣三十億。其中『鯖魚』供應量即占半數以上,達五萬餘公噸。因此漁業之發展相關工商事業略具規模,由漁業生產所形成的特殊產業體系,與地方觀光資源息息相關,不但能造成當地產業機能之增強,亦在區域觀光體系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計畫目的 1、藉由節慶活動之舉行,建立漁村主題意象之共識,凝聚不同族群的向心力,以激勵社區群體共同參與建設家鄉之推動力。 2、運用活動展示過程,適度導正地方不良民俗習性,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意義。 3、豐富漁村文化內涵,提昇文化水平,縮短城鄉差距,增加漁村多元化收益。…
2-7-2 101年度編製101年度環境教育有關之著作或刊物活動成果
宜蘭縣立南安國民中學101年度推動環境考評訪視活動成果 101/8/30 編製環境教育有關之著作或刊物活動成果說明: 海洋教育研討會手冊說明: 南方澳文化導覽解說手冊說明: 漁鄉之旅學習手冊說明: 海洋教育研討會手冊說明:南方澳環境教育教材說明:濕地環境教育教材
2-7-1 101年度南安國民中學校園植物手冊
101年度南安國民中學校園植物手冊 101/9/1 羅漢松 學名︰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D.Don科名︰羅漢松科特徵︰常綠喬木,葉互生,披針形,先端突尖,雄花穗 狀,長三、五簇生於葉腋;雌球花單生於葉腋,有梗;種子卵形,成熟時呈紫紅色,生於肥厚之肉質種托上。分佈於大陸南部、日本與琉球。用途︰羅漢松樹形優美,適合庭園栽植或盆栽,本省各地普遍栽培,其木材高貴,可供建築或雕刻之用,繁殖以播種或扦插二法。目擊現場︰校門口右邊圍籬樹種;一般教室建築物後方的植物園內! 龍柏 學名︰juniperus chinensis L. cv. 'Kaizuka' 科名︰柏科 特徵︰常綠喬木,樹冠圓筒形或尖塔形,葉於幼樹期為針形,成樹時則呈鱗葉狀;針形葉三葉輪生;鱗形葉十字對生,排列緊密,先端鈍或微尖;毬果近圓形,外披白粉,成熟時為褐色,內有種子2~3粒。用途︰龍柏的原種為圓柏,後者原產我國大陸、韓國及日本。龍柏為庭園極常見的觀賞樹,其枝葉茂密而青翠,枝條略旋生,如龍抱柱,故稱龍柏,單植或行植皆宜;栽植時須取向陽溫暖之處所,地以沙質土為佳;繁殖主要為扦插法。目擊現場︰一般教室建築物後方的植物園內! 蘇鐵 學名︰Cycas revoluta Thunb.科名︰蘇鐵科別名︰鳳尾蕉特徵︰形如椰子的常綠裸子植物,俗稱鐵樹,高可達2m,單幹,直立或斜生,很少分枝。羽狀複葉叢生莖頂,長可達1.5m,小葉線形革質而硬;先端刺人,葉緣反捲,幹留有葉痕;雌雄異株。花序頂生,雌花成冠形,由數十枚羽狀大孢子葉組成;雄花序圓柱形,由多數盾狀小孢子葉組成,其上有三五成群的小孢子囊。種子大形,具紅色小種皮,種皮堅硬。原產我國大陸、日本、爪哇。用途︰本省一般用作庭園木或盆栽,近年來也用作安全島上的行道樹,葉作切花材料,種子可食。繁殖時可以播種,分株或用幹上之吸芽繁殖。目擊現場︰一般教室前面一樓的中庭廣場旁! 巴西鐵樹 學名︰Dracaena fragrans科名︰龍舌蘭科別名︰香花虎斑木、花龍血樹、黃邊春龍血樹特徵︰常綠灌木或喬木,樹形高大者可達數公尺,葉無柄,葉面寬大,呈長橢圓形,斜上而下垂,成株時葉片大多集中於枝端或叢生狀。用途︰原產於南美洲,常用來作庭園數或盆栽。目擊現場︰一般教室前面一樓的中庭廣場旁!…
2-6-2 101年度全國無檳校園四格漫畫比賽得獎名單
2-6-2 101年全國無檳校園四格漫畫比賽得獎名單 南安國中獲得一名特優獎及兩名優等獎
2-6-1 101年度環保志工同宗學記獎名單
101年度環保志工同學記獎名單 班級姓名記功原因記功方式 901林洸雋擔任資源回收室環保義工小功一支 呂紹煒擔任體育館環環保志工嘉獎兩支 洪銘均擔任體育館環環保志工嘉獎兩支902林呈翰擔任資源回收室環保義工小功一支 俞宏杰擔任資源回收室環保義工小功一支803 曾彥哲協助整理學校內外環境清潔、植栽維護,負責認真小功一支 張智翔協助整理學校內外環境清潔、植栽維護,負責認真小功一支 鄭明杰清理田徑場跑道雜草嘉獎兩支 陳廷翰清理田徑場跑道雜草嘉獎兩支 陳信特協助整理學校垃圾量的估算嘉獎兩支802林宜炫協助整理學校垃圾量的估算嘉獎兩支
2-6-1 101年度幸福宜蘭環保智慧王比賽成果相片
1-2-1南安國中101年環教訪視活動成果照片 101幸福宜蘭環保智慧王比賽榮獲國中男子組第九名 1-2-1南安國中101年環教訪視活動成果照片 101幸福宜蘭環保智慧王比賽榮獲國中男子組第九名 南安國中全體參賽選手合照 …
2-5-2 101年度結合宜蘭縣討海保育協會長期駐展、開辦研習推動南方澳在地海洋環境教育
2-5-2結合宜蘭縣討海保育協會長期駐展 推動南方澳在地海洋環境教育
2-5-1 2012鯖魚祭活動計畫及成果
海洋教育資源中心推展「2012鯖魚祭」活動計畫書 2012鯖魚祭 「鯖魚火化、回歸海洋」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宜蘭縣海洋資源教育中心(南安國中) 宜蘭縣討海文化保育協會 協辦單位:宜蘭縣政府國教輔導團 南天宮 南安國小 縣內各大漁業團體 海洋教育資源中心推展「2012鯖魚祭」活動計畫書 一、計畫緣起 南方澳的觀光產業發展,一直是地方所重視的發展目標之一,過去亦有不少相關的開發個案及規劃構想,針對這裡實施或提出。然而目前的觀光發展狀況,仍然相當零散,未能形成一個整體性的旅遊環境,或是健全而良好運作的產業體系。 實際上,以南方澳豐富的自然及人文環境特色而論,早已具備了相當充分的發展條件,然而這些環境資源,是與南方澳的漁業密切相關,如果將觀光發展和此地漁業生產及漁港生活特性分開來對待,自然會產生一些根本的限制與困難。 在南方澳早期社區總體營造計劃展開之時,地方有識之士即認為應從南方澳居民的參與上著手,發展出一個以漁業生產及漁港生活為主題的節慶式活動,並以『鯖魚』這種具代表性的漁產為名,帶動居民對觀光旅遊發展的認同與興趣,並以居民參與的實際成果,展現此地觀光活動的特色。 但是回顧自1997年辦理第一屆鯖魚節之後,此一以居民的動員和參與為主要目標的構想,卻日益衰微,十年來主辦單位為減輕工作負擔及責任,每將此一具有地方特色的節日委外辦理,而承辦單位又都不是本地人,對地方文化不甚了解的情況下,辨出來的活動總是熱鬧有餘而內涵不足,是為了活動而活動,對於地方文化的推動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南方澳的有識之士認清了這一點,因此組成了一個「宜蘭縣討海文化保育協會」並於2008年自告奮勇提出承辦「鯖魚祭」的計劃。為延續此推動地方文化特色之活動,更在2009年將鯖魚祭中傳承與創新的內容更加深化,獲得眾人的一致好評。2010年之後,更是要將「鯖魚祭」的精神傳達得更廣更深,相信由「在地人」主辦「在地活動」一定更能掌握整個活動的核心價值,絕不讓活動變成流於形式的「園遊會」,進而讓南方澳的居民皆能因「鯖魚祭」而真正受惠,並讓在地大人小孩都有機會參與公共事務、對外行銷南方澳的討海文化。 二、資源分析 (一)自然景觀 南方澳地形及地質景觀,主要可分為海蝕地形與海積地形二種。海岬、海地岩礁、海蝕崖、陸連島,與海灣自然天成,氣勢宏偉,又濱臨太平洋,近海魚類資源相當豐富,四季皆可欣賞日出潮汐,享受雪浪飛騰,望海聽濤,徜徉豆腐岬,漫步內埤海灘,尤其從蘇花公路上俯瞰南方澳,特殊的美景盡入眼簾,其精緻的景觀絕不輸給任何國外名勝。 (二)人文資源 1、南方澳是在建港後,因為良好的漁業發展條件,逐漸吸引外來人口的移入,多種族群的融入,正是南方澳人口及聚落組成上的一大特色。 2、由於居民多半是靠海維生的漁民,早期漁船機具不太發達時,在與天博鬥的過程中,心靈寄託顯得特別重要,因此發展成本地的宗教活動特別發達,廟會活動因而扮演相當部份文化推演的動力。 3、由於不同族群的先後移入,帶來各自不同的民俗文化,結合漁港的生活型態,發展出南方澳特有的地方民俗活動,特別是近年,在地的兩家媽祖廟,廟務發展迅速,每逢星期假日,南方澳成了全國各地廟會的精華薈萃之地。 (三)產業資源 南方澳近海為黑潮流經並與龜山島海底溫泉交會處,魚類資源相當豐富,是台灣三大漁港之一,年魚獲量約在十萬公噸左右,產值約新台幣三十億。其中『鯖魚』供應量即占半數以上,達五萬餘公噸。因此漁業之發展相關工商事業略具規模,由漁業生產所形成的特殊產業體系,與地方觀光資源息息相關,不但能造成當地產業機能之增強,亦在區域觀光體系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計畫目的 1、藉由節慶活動之舉行,建立漁村主題意象之共識,凝聚不同族群的向心力,以激勵社區群體共同參與建設家鄉之推動力。 2、運用活動展示過程,適度導正地方不良民俗習性,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意義。 3、豐富漁村文化內涵,提昇文化水平,縮短城鄉差距,增加漁村多元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