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手冊
目錄
一、給老師的話……………………………………2
二、設計理念………………………………………2
三、活動說明………………………………………3
活動一、生活幫手的秘密…………………….3
活動二、塑膠本領高………………………….5
活動三、形形色色的消費者………………….7
活動四、沒有塑膠袋的日子……………….…9
活動五、我是環保小尖兵……………………11
一、給老師的話
想想從前的人沒有塑膠袋,他們利用天然的物品替代,例如:姑婆芋、月桃葉、茳茳鹹草,用過之後回歸自然,日子過得自在又環保。但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經濟的繁榮,人類對塑膠製品愈來愈依賴,用過之後即丟棄的習慣,更嚴重的破壞我們的生活環境。
有鑑於此,環保署於91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購物用塑膠袋及塑膠類(含保麗龍)免洗餐具限制使用政策。為了讓老師便於宣導,特設計此套教材,期盼讓小朋友由檢視日常生活中使用塑膠袋的情況,來了解濫用塑膠袋的後果。並希望透過活動的操作,建構小朋友正確的環保概念、態度與行為。
二、設計理念
- 檢視塑膠製品破壞環境的情況,喚起學生對環境的責任感。
- 教學活動從實際生活中切入,強調學生親自觀察、紀錄並了解實況及發現問題。
- 由學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的策略,並付諸行動落實於生活之中,做一個維護環境的小尖兵。
- 以生動有趣的短劇、圖文並茂的敘述及唱作的表演方式實施教學,以收「寓教於樂」之效。
- 期盼學生不但能身體力行,更能影響週遭的人共同實踐環保行動。
三、活動說明
(一)活動一:生活幫手的秘密
塑膠製品因為輕巧方便又好用,因此到處都有塑膠製品的蹤影,為了讓學生了解國人使用塑膠製品的氾濫情形,所以設計本活動,希望透過調查、統計及分享,尋找理想的處理方法及節約使用之道。
- 教學方法:本活動透過調查、統計及經驗分享完成。
- 教學步驟:
- 學生共同討論家中可能產生哪些塑膠廢棄物?
- 請學生調查統計家人塑膠製品使用情形。
- 分享處理塑膠製品的方法。
- 討論塑膠製品理想的處理方式。
- 學生共同討論家中可能產生哪些塑膠廢棄物?
- 注意事項:
- 因為每個家庭生活型態不同,因此調查表格中的答案差異性可能會很大。例如:都會中三餐外食比例較高,而鄉村地區則較低,因此塑膠廢棄物的種類及數量也會大不相同。
- 除了外食因素會產生廢棄塑膠製品外,買菜、買水果、喝鮮奶、飲料或果汁等行為也會產生廢棄塑膠製品。
- 教學天數以3至7天較佳,因為這樣調查出來的結果比較具有代表性,但如果時間不允許,可調整調查天數。
- 家庭人數視實際情況填寫,至於家人稱謂,因為目前單親家庭十分普遍,因此建議最好不要強行填寫,以免增加困擾。
- 學生分享處理廢棄塑膠製品時,老師應適時引導適當的替代品,回收再利用的可行性及清洗再回收等較理想之行為。
- 參考答案:
- 開放答案
- 開放答案
- 開放答案
- 開放答案
- 以下答案僅供參考:
- 塑膠袋清洗後,可重覆再利用。
- 塑膠杯或容器清洗後可種小盆栽。
- 買豆漿可自備杯子或小鍋子。
- 塑膠袋清洗後,可重覆再利用。
- 以下答案僅供參考:
- 家人使用塑膠製品太過氾濫,如果買東西能自備購物袋,就可以減少塑膠廢棄物的產生。
- 小塑膠容器清洗後可以拿來當培養皿或種小盆栽,大一點的清洗後可以拿來裝開水或資源回收。
- 家人使用塑膠製品太過氾濫,如果買東西能自備購物袋,就可以減少塑膠廢棄物的產生。
- 開放答案
- 因為每個家庭生活型態不同,因此調查表格中的答案差異性可能會很大。例如:都會中三餐外食比例較高,而鄉村地區則較低,因此塑膠廢棄物的種類及數量也會大不相同。
(二)活動二 :塑膠本領高
為了讓學生了解塑膠製品不易爛也不易腐的特性,因此設計本活動,希望學生從實驗中發現:果皮、菜屑及紙張容易腐爛。塑膠袋及保麗龍則不易腐爛,而面對日益增多的塑膠廢棄物,我們該如何正確而有效地處理,是本單元教導學生要深思的問題。
- 教學方法:本活動透過實驗、觀察及經驗分享完成。
- 教學步驟:
- 請學生事先準備大小相同的容器、土壤、果皮、菜屑、紙張、塑膠袋及保麗龍。
- 定時觀察、紀錄並比較果皮、菜屑等腐化情形。
- 討論實驗時應注意事項。
- 討論廢棄塑膠製品理想的處理方法。
- 請學生事先準備大小相同的容器、土壤、果皮、菜屑、紙張、塑膠袋及保麗龍。
- 注意事項:
- 實驗用的容器儘量廢物利用,例如:空果凍罐、海苔罐等,因為實驗時容器大小必須相同,因此必須事先請同學準備。
- 實驗時必須引導學生注意變因的控制,例如:容器、土壤、觀察時間等要相同,實驗中唯一不同的是果皮、菜屑、紙張、塑膠袋及保麗龍。
- 空氣和水是微生物分解的重要物質,因此如果實驗分解情況不太理想時,可加入適量的水,以加速分解。
-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塑膠廢棄物如果處理不當,將會造成環境危害。為改善日益惡化的環境,因此必須引導學生從拒用、減用、回收再利用著手。
- 實驗用的容器儘量廢物利用,例如:空果凍罐、海苔罐等,因為實驗時容器大小必須相同,因此必須事先請同學準備。
- 參考答案:
- 依實際情況記錄,可用文字敘述,也可用畫圖方式完成。
- 依實際情況記錄,可用文字敘述,也可用畫圖方式完成。
- 不同
- 開放答案;開放答案(因為不同果皮腐化情形不同);保麗龍和塑
膠袋。
- 開放答案(以下答案僅供參考):
- 不用保麗龍免洗餐具。
- 買東西自備購物袋。
- 塑膠袋回收再利用。
(三)活動三 :形形色色的消費者
除了家裡使用各種塑膠製品之外,超市、傳統市場及量飯店等,使用量也相當多,尤其是傳統市場。因為海產類汁液容易滲出,所以市場塑膠袋使用最多的可能是魚販。為了讓學生了解塑膠袋氾濫情形,因此特別安排學生調查市場內的魚販,讓學生親驗目睹塑膠袋使用情形,並思考改進的方法。
1.教學方法:本活動透過調查、統計及經驗分享完成。
2.教學步驟:
- 市場調查之前,和學生討論調查時應注意之事項及禮貌。
- 調查統計消費者使用塑膠袋情形。
- 整理調查結果。
- 分享市場消費行為。
- 歸納良好消費行為
3..注意事項:
- 進行市場調查時,應注意不可以影響到店家的生意。
- 進行市場調查時,要聽從老師的指導並注意安全。如果臨時有事要離開,必須取得老師同意才可離開。
- 老師無法親自帶隊調查時,請提醒學生最好結伴同行進行調查。
- 調查蔬菜或水果的目的是希望引導學生,類似的水果或蔬菜,例如:橘子和番石榴、胡瓜或絲瓜可放一個袋子,不用絲瓜一個袋子,胡瓜一個袋子。
- 調查人數以3~5人較佳,因為這樣調查出來的結果比較有代表性。
4.參考答案:
- 開放答案
- 開放答案(以下供參考)
- 有的人會自備購物袋
- 塑膠袋使用量的多少與消費者有關。
- 有的會提供使用過的塑膠製品給攤販。
- 不同的攤販使用的塑膠製品不同。如:賣魚的用的大部分是塑膠袋、賣豆腐的用保麗龍盒、賣水餃的用的是塑膠盒。
- 有的人會自備購物袋
- 開放答案(以下供參考)
- 例:買東西自備購物袋。
- 買東西避免過度包裝。
- 自備保鮮盒買魚或蝦等海產。
- 同一類的蔬菜或水果可以放在同一個袋子。如:蘋果和芭樂、胡瓜和絲瓜。
- 例:買東西自備購物袋。
(四)活動四:沒有塑膠袋的日子
想想從前的人沒有塑膠袋,他們利用天然的物品替代,例如姑婆芋、月桃葉、茳茳鹹草,用過之後回歸自然,日子過得自在又環保。但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經濟的繁榮,人類對塑膠製品愈來愈依賴,用過之後即丟棄的習慣,嚴重的破壞我們的生活環境。
本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透過訪問長輩,讓學生比較從前與現在的人在包裝物品時有何不同。體認到沒有塑膠袋也可以包裝東西,引導學生思考塑膠袋的代替品。
- 教學方法:本活動透過調查、記錄、討論與經驗分享完成。
- 教學步驟:
- 老師以活動四的引導語引起動機,可搭配姑婆芋、月桃葉、茳茳鹹草等植物的圖片以增加效果,吸引學生注意力。
- 請學生發表訪問長輩的結果。
- 分組討論”從前與現在的包裝方式哪一種較環保”?以及”現在可以用以前的方法嗎?”討論之後進行分組報告。
- 請同學歸納討論結果,從前的方法較環保,但已不適用於現代社會。濫用塑膠袋又會造成嚴重的垃圾問題。
- 分組討論”從前與現在的包裝方式哪一種較環保”?以及”現在可以用以前的方法嗎?”討論之後進行分組報告。
- 分組討論不用塑膠袋也不用以前的包裝方式,在買肉、魚、蔬菜、糖時該如何包裝較環保。討論之後進行分組報告。
- 老師以活動四的引導語引起動機,可搭配姑婆芋、月桃葉、茳茳鹹草等植物的圖片以增加效果,吸引學生注意力。
- 注意事項:
- 訪問長輩的部分在上課前需完成,要提醒學生如期完成。
- 若無適當的圖片,可利用實物投影機或單槍投影機,將書上或網路上的圖片投影放大至教室的布幕上。
- 注意訪問的禮節,事先與長輩約定時間,要說請與謝謝,並做好記錄。
- 家中若無長輩,可以訪問親戚或鄰居,但要注意安全,最好有父母或家人陪同。
- 注意訪問的禮節,事先與長輩約定時間,要說請與謝謝,並做好記錄。
- 訪問長輩的部分在上課前需完成,要提醒學生如期完成。
- 參考答案:
- 開放答案。
(2)從前的方法較環保,材料取至大自然,用完之後回歸大自然,不會造成垃圾問題,也不會消耗地球有限的資源 。
(3)很難再使用從前的包裝方式,因為環境的破壞及人口的遽增,使得包裝材料的需求大增,大自然無法提供如此大量的包裝材料。
(4)自備購物袋、保鮮盒;塑膠容器或塑膠袋回收再利用;雙手是最佳的替代品。
- 開放答案。
(五)活動五:我是環保小尖兵
本活動為此套教材之綜合評量,透過遊戲的方式,增進學生對社會重大議題的了解,讓學生自我檢驗其環保行為,並鼓勵他們將良好的環保行為落實於日常生活之中。
1.教學方法:本活動透過迷宮遊戲及經驗分享完成。
2.教學流程:
- 老師說明迷宮遊戲規則。
- 學生完成迷宮遊戲。
- 小組討論並分享。
- 學生歸納良好的環保行為。
3.迷宮說明:
- 第一關及第二關是對塑膠袋及免洗餐具限制使用政策的基本了解。
- 第三關的目的在突顯塑膠袋應重複使用不應隨手丟棄。
- 第四關與日常生活經驗結合,以到便利商店買東西為情境,讓學生檢視其購物時是否濫用塑膠袋,並思考塑膠袋的替代品。
- 第五關要學生再次確認塑膠袋對環境的影響,埋在土裡很難分解、腐化,並造成嚴重的垃圾問題。
- 第六關期望學生建立4R的環保觀念,減少使用塑膠袋(reduce)、重覆使用塑膠袋(reuse)、拒用塑膠袋(refuse)、回收再利用(recycle)。
- 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