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102年度全民環境教育行動方案計畫書
計畫名稱:藏在沙地裡的黃金-低碳樂活綠色在地食材創意行動
一、 目的:
(一)透過學生農產栽種體驗,讓學生瞭解食材的來源及生產過程,體會農夫辛勞,養成珍惜食物,愛護土地尊重自然環境的理念。
(二)透過學生農產栽種體驗,讓學生瞭解在地生產主要作物及栽種方式,培養學生有機栽種,落實環保教育與生態教育。
(三)透過在地食材教育,教導學生提高在地食材生產流程的研究與產品提升,透過教育討論過程,提高並改進農產的生產、儲藏及加工方式,以教育觀點賦予農業生產新的故事與意義。
(四)透過學生農耕體驗及動物飼養活動,養成學生食用節令蔬菜與食用在地食材觀念,減少探足跡與食物里程,培養在地農業生產。
二、環境教育之主題及內容:
(一)計畫緣起
生活在富裕的台灣,不論鄉下或是城市,到處工廠林立,人們早已忘記日出而作日後而息的生活型態。但是,無論社會如何進步,工業如何發達,人們總是要停下急促的腳步,休息一下享受美食與菜飯香,為今天的辛苦畫下一個句點。曾幾何時,生活在悠閒而且物產豐富,田園連綿的蘭陽平原。孩子們已經忘記,踏上我們土地感覺;忘記了土地供給我們食物;更忘了土地帶給我們的感動。當有ㄧ天我發現我們的孩子不知道原來花生長在地下、鴨子可以養在水田、蘿蔔可以製成蘿蔔乾時,我們才驚覺,孩子對於土地缺少感情、缺少愛。我們在學校教育課程,應該讓孩子與大地培養感情,讓孩子有機會親手種植屬於自己的農產,讓孩子有機會腳踏土地感受土地的脈動,相信這份感覺會讓學生對大地產生愛的火花。
在一次的偶然相遇裡,老農道出了社區的困境,由於養殖產業的沒落,竹安社區頓時失去了經濟的依靠,僅能依靠門前的沙地種植一些白蘿蔔,這裡的蘿蔔特別鬆、特別甜品質特別好。但是令人好奇的事,這裡的蘿蔔卻賣不出去,因為ㄧ斤三塊錢,採收不符合成本。然而,走進學生午餐廚房,卻看不到一顆是竹安社區生產的蘿蔔,看看菜單標價卻寫著每斤廿五元。我開始思索為什麼?為什麼我們要從老遠的地方將蘿蔔運到產地,菜商用高價賣給我們品質差的蘿蔔,而我們卻眼睜睜的看著當地生產的農產滯銷任其腐爛。是什麼問題讓我門捨近求遠呢?還是我們過程出了問題?
為了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夠真正懂得尊敬與感恩這些辛苦的農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親自來體驗完整的農產過程,一方面可以讓孩子知足、感恩,另一方面可以讓我們這些來自於社區的孩子,能夠去思索如何提高農產品的品質與價值,讓學生對於社區的發展有一番不同的認識,讓學生對於社區有一份責無旁貸的責任,更讓我們的孩子以社區的這一片土地為榮,努力去珍惜它、愛護它、保護它、經營它。
(二)現況分析
本校位於宜蘭縣頭城鎮最南端,舊稱三抱竹,屬沿海漁業養殖區及沙地農作生產區,學區以頭城鎮竹安里及礁溪時潮村里民的子地為主。由於近年來養殖漁業的沒落,竹安社區狹長的海岸沙地作物成為當地居民賴以維生的經濟來源,這一大片沙地及海岸林地富含豐富生態,不但是居民經濟來源之ㄧ,更是發展學校特色課程的好素材。學校目前發展之學校特色課程,以關懷社區發展、社區服務與發展社區產業特色,並配合高年級畢業旅行實施織夢計畫,成功的將地方特產與課程結合,改變社區居民對於農產品價值的認知,提升當地農產品附加價值。
再者,學校雖位於農村,但多數學生對於每日食用之食材並沒有太多的關心,也不太清楚每天所食用之菜餚的來源與出處,更不清楚這些食材的來源是否安全、清潔。為
了推廣學生及家庭能夠盡量減少食材運送所產生之碳足跡,瞭解食用節令蔬菜、當地食材所帶來的好處,學校特別結合本次計畫,設計一系列之課程教材,來教育我們小朋友。
(三)社區評估
評估項目 | 參 考 點 | 備 註 |
社區範圍 | 1.學區位於頭城鎮最南端鄰近礁溪鄉及壯圍鄉。 2.頭城鎮唯一位於竹安河南岸的一個里,西濱竹安河,東鄰太平洋,水域及濕地範圍遼闊。 |
|
背景因素 | 1.交通︰台二線濱海公路貫穿學區,鄰近頭城交流道。 2.農業︰學區農業以沙地作物為主,主要生產蘿蔔、花生、甘藷、玉米等作物。 3.養殖漁業:竹安河下游兩側傳統養殖漁業重鎮,主要以生產草蝦、九孔等高經濟養殖漁業,可惜近年來因病菌影響產業逐漸凋零。 4.休憩︰竹安河水系發達,學區內各項水利措施、防洪夾門設計精巧、複雜,是校外教學的良好材料。另學區內濱海自行車道及竹安河環河自行車道便利是假日休閒騎車的好地方。 4.生態︰學區內時潮濕地及竹安河口水鳥生態豐富,是著名的賞鳥區。 |
|
社區狀態 | 1.學區內有有竹安及時潮兩個社區發展協會,學校與之互動頻繁,各項活動互相支援。 2.時潮社區發展協會對於賞鳥生態及社區特色產業發展以臻成熟,並以培養出部分社區特色產業及手工DIY。 3.竹安社區發展協會,對於海濱生態及沙地作物發展與學校形成夥伴關係,合作開發各項農特產品。 4.鎮安宮主委及伙食義工群,對於當地特色食材料理,有獨創的研究,可惜未能有效科學化,學校可與之合作開發各項創意料理。 |
|
合作系統 | 1.頭城鎮農會-有機作物栽培、在地食材創意料理 2.竹安社區發展協會-沙地特色植物栽培、傳統美味鴨賞製作 3.竹安鎮安宮管理委員會-傳統特色料理DIY 4.竹安國小午餐廚房-時令蔬菜與在地食材採購 5.時潮社區發展協會老人送餐服務-合作交流 |
|
合作意願 | 1.頭城鎮農會四健會-長期與學校合作,推動有作物栽培、花卉種植及漂流木藝術創作。 2.頭城鎮農會竹安美食班-研發各項在地食材創意料理與傳統在地特色美食。 2.時潮社區發展委員會-發展生態旅遊、自行車旅遊及賞鳥活動。 3.竹安社區發展委員會-協助本校發展竹安特色作物,並合作將農產品商品化,提供經濟價值。 5.竹安鎮安宮管理委員會-組織廚房義工隊,發展在地食材創意料理,發揚鄉土美食創意製作。 |
|
(四)學校執行計畫SWOT分析
因素 | S(優勢) | W(劣勢) | O(機會點) | T(威脅) |
地理環境 | 1.學區交通便利 2.養殖漁業發達 3.沙地質地鬆軟耕作鬆土較為容易。 3.學校外圍土地願意提供學校使用。 | 1.地理因素導致夏季乾熱、冬季潮濕多雨。 2.颱風期間災害損失大。 3.東北季風強勁,且風雨中夾雜鹽份。 | 1.社區特色產業逐漸成型。 2.海邊各各區納入東北角風景區發展潛力大。 3.學區各項生態、景觀資源豐富 | 1.養殖產業沒落,年輕人物嚴重外流。 2.產業規模小,無法量產成商品。 3.農民對於農作物生產常用大量農藥及化學製劑。 |
學校規模 | 1.目前學生數180人,班級數8班,幼稚班1班。 2.學校雖小但家長及社區對學校像心力高。 3.自辦午餐廚房,彈性較大,推動在地食材結合午餐較為容易。 | 1.學區產業沒落,低收入家庭人數急遽增加。 2.近年來外籍配偶及家庭功能不彰,學生問題較過去複雜。 3.當地缺乏菜商、蔬果商,學校午餐核銷報帳困難。 | 1.近年來學校辦學績效受到肯定,學區外之學生越區到校就讀增加。 2.學校發展各項特色課程受到社會各界肯定與支持。 3.學校已有多年有機農場經營經驗,並發展出銷售模式。 | 1.社區農夫種植作物種類單調,午餐廚房不易長期採購。 2.學區中隔代教養學生比重不斷增加,補救教學時間長。不力於農場經營。 3.學校規模小學生人力不足。 |
硬體設備 | 1.學校自辦廚房,自主能力強,結合在地食材,減少運送成本。 2.學校織夢農場規模大,經營已有初步成效,也有供應午餐廚房之經驗。 | 1.缺乏農耕所需之器材與設備。 2.缺乏製作加工品織機器設備。 3.社區人力資源老化,缺乏年輕志工協助學校農場經營發展。 | 1.可與當地農戶合作,解決設備不足問題。 2.組織學校農場經營志工隊,協助學校之夢農場之經營與發展。 | 1.農場土地多屬租用或借用,開發完成後容易被要求歸還。 2.農場開發成本高,學校資金不足。 3.當地野狗多,農產及畜產容易損失。 |
教師資源 | 多數教師支持學校農場經營政策,主動協助各項工作。 學校教師對於有機農產與生產方是有經驗。 學校教師對於織夢計畫支持度高。 | 1.多數教師對於農耕技術及知識略顯不足,常錯失農耕時機。 2.女性教師居大多數,體力負荷量低,對於學生耕作指導經驗不足。
| 聘請社區耆老作為諮詢顧問,指導學生進行各項農耕與畜產。 辦理教師有機農耕研習,提升教師專業知能。 透過教師傳承,將經驗分享其他教師。 | 學校領域課程安排緊湊,學生課內操作時間不多。 極少部分家長對於學校進行農場生產體驗課程有不同見解。 教師體力付出大,多數教師無法負荷。 |
行政人員 | 1.認真負責主動協助團隊精神佳。 2.團隊向心力強,專業執行能力佳,具高度教育熱忱。 3.主動協助教師排除困難並協助農場經營與管理。 | 1.行政教師授課時數多及主任、組長工作量多,壓力大。 2.上級各項資料、成果報告、專案計畫、評鑑、考評過多,行政人員疲於奔命。 | 1.行政人員資訊能力高,能主動協助實施班及資訊及成果處理。 2.透過計畫執行累積經驗,並發展工具增加效率。
|
|
學生 | 1.學生對於當地特色作物有一定的了解程度,對於家禽的飼養也有很高的興致。 2.學生對於當地的食材熟悉且喜歡。 | 1.除了高年級之外,多數學生沒有實際體驗耕種課程的經驗。 2.學生人數越來越少,學生每人負擔的田地面積較大。 | 1.學校對於農場體驗課程並不陌生,且已有學長操作完成,學生對於課程興趣高昂。 2.學生期待織夢課程,因此學生已有心理準備。 | 1.領域節數時間緊迫,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仔細觀察並作記錄。 2.部分時間必須使用課餘時間操作,學生作息無法配合,須老師協助操作。 |
家長 | 多數學生家長具有耕種特色作物經驗,能指導學生進行。 家長對於本項課程支持度高,配合度也高。 | 1.農村家長大都需要工作,無法投入時間協助學校管理作物。 2.大部分學生家長忽視課程對學生的影響力。 | 1.社區領袖主動協助學校各項課程,並主動召集義工協助學校課程操作。 2.學校教師已有操作課程之經驗與技術。 | 1.社區人口老化嚴重,年輕人對於農事操作不熟悉。 2.老年人對於農是管理憑藉經驗,無法有效使用科學化管理。 |
社區參與 | 社區賢達對於學校耕作課程配合度高,參與度也高。 社區與學校發展出良好的合作模式,有效提升當地產業價值。 | 對於有機耕種技術及友善農耕觀念掌握技術不足,需要更多的研習與指導。 社區老農對於自己的意見堅持,常有意見不同而發生爭執。 | 藉由學校成功經驗,改變社區對於作物價值之觀念。 學校成功的經驗使當地對於耕種方式與經營產生改變。 | 社區產業價值提升,雖帶動改變,但也造成當地民眾相互爭利現象。 社區小農不易團結,常有低價競爭之情況,且品質不穩定。 |
地方資源 | 合作系統的資源非常豐富,且主要幹部熱心學校事務。 與頭城鎮農會四健會合作,提供農業技術指導。 | 社區政治立場不同或意見不同,常造成正反勢力之牴觸。 社區意見整合不易,資源相對分散無法集中有效利用。 | 透過學校及公部門計畫支持,讓社區民眾感受到,耕作方式的改變所帶來之好處。 學校整合社區資源讓資源發揮更有效率。 | 目前社區主要耕種人力老化,對於新觀念的接受度較差。 計畫執行須有熱心及知識,社區較缺乏農耕人才及創意人才。 |
三、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宜蘭縣政府
承辦單位:宜蘭縣立竹安國民小學
協辦單位:竹安社區發展協會、頭城鎮農會、鎮安宮管理委員會
四、辦理日期(或期間):自102年1月至102年12 月止
五、辦理地點:宜蘭縣竹安國民小學
六、參加對象及人數:全校師生及社區義工參加
七、執行方式規劃:
(一)學校教學課程五大範疇
在地食材政策 | 一.學生織夢農園- 整建學生織夢農園,運用簡易工具,發展有善農耕及有機栽培技術,教師帶領學生從整地、培土、播種、施肥、除草、澆水、收穫,完整農作物生長所有的過程,讓學生親自參與體驗。並透過課程教學,引導學生觀察、記錄,認識植物生長過程。預計栽種以下作物有來供應午餐廚房之在地食材。 1.黃金蘿蔔-依時令播種栽培不同品種蘿蔔,可以提供生態旅遊種植作物體驗、拔蘿蔔體驗、也可作成各式各樣美味食材,提供學生午餐食材。 2.鹹水花生-依時令播種栽培擁有獨特香味之鹹水花生。 3.翡翠玉米-利用農場周邊土地栽種翡翠玉米,提供學生午餐食材。 4.翠玉敏豆-利用農場周邊圍籬栽種爬藤類敏豆,供應午餐廚房,提供學生午餐菜餚。 5.綠色奇蹟-撥出部分土地種植綠色蔬菜,提供學生午餐食材。 二.學生開心牧場- 利用學生家長借用給學校之土地,整建成學生牧場,預計收集學生午餐廚房廚餘當成飼料,由學生放養土雞,提供學生午餐加菜之雞蛋及安全無抗生素之雞肉,作為學生午餐之食材減少食物里程。 |
課程及活動 | 一、結合自然領域、社會領域、綜合領域、生命教育及特色課程等教學活動,透過學生織夢計畫,讓學生動手耕種,賦予產品意義,透過產品的包裝與行銷,提升在地農產品價值。 二、透過學生努力付出耕種出農作物,並將收成之農作物提供學校午餐做為學生午餐之食材,或帶回家與家人分享收穫之喜悅,從而培養信心與活力。 三、透過研習與實作指導,培訓教師農耕技術與指導學生耕作能力,發展有機栽培技術。 四、發展生態養殖技術,教導學生運用生物鏈,來進行養殖,並且使用天然食物,盡量避免使用添加市售之現成飼料。運用學生米飯廚餘回收做成飼料,飼養之家禽供應學生午餐廚房。 五、將學生種植之蘿蔔製成蘿蔔乾、鹹水花生等特色農產加工品,可作為送禮之禮品。 |
物質環境 | 學校所規劃之生態農園、牧場皆在校外,除養鴨場較遠外,其餘土地皆在學校附近,又不會造成住家環境汙染之場所。 學校之生態農場與牧場面臨野狗及偷獵之危機,須加裝牢固之護網,防止野狗侵襲。 學生午餐菜葉及米飯廚餘可透過回收系統提供家禽之食用,一來解決廚餘問題,二來增加家禽飼養之效益。 鎮安宮廚房義工隊與學校互動良好,學校提供新的知識與講解、主持技術培訓,義工隊提供學校食材創意料理,相互合作開發DIY課程。 |
社區環境 | 社區耕地以濱海之沙地為主,農民多依時令季節耕種,主要以花生、蘿蔔、玉米為主。 居民小規模飼養家禽,多以野放為主。 社區荒廢之養殖池、九孔池多,雜草多可野放家禽,進行粗放飼養。 學校農場主要規劃為織夢農園種植蘿蔔、花生及有機蔬菜,開心牧場主要以野放土雞為主,生態農場主要以野放鴨子為主。 |
社區關係 | 1.學校與社區合作多年,已有相當之經營經驗,學校亦輔導社區與長榮鳳凰酒店進行,旅遊農業體驗活動,已達成初步構想。 2.本計畫規劃時已徵詢社區相關人士意見,交換意見後,獲得贊同也希望建立相互參與之管道。 3.學校與社區相互合作,學校協助社區建立產業,社區協助學校完成規劃課程,分工合作促進地方發展。 |
(二)工作分配與職掌
職 稱 | 負責處室 | 姓名 | 工作職掌 |
召集人 | 校長 | 黃英軒 | 綜理本計畫各項事務並召集研討相關事宜 |
課程規劃組 | 教導處 | 陳光明 | 教學農牧園師資、課程及研習相關事宜 |
活動組 | 學務組 | 李芳菁 | 學生參觀及成果展示活動相關事宜 |
設備組 | 總務處 | 黃國興 | 農牧園基地擇定、整理、管理維護、宣傳活動等相關項事宜 |
影像紀錄組 | 教學組 | 林文淵 | 負責本計畫影像紀錄拍攝及剪輯 |
生命教育組 | 輔導室 | 陳湘君 | 負責結合生命教育課程與輔導工作 |
社區資源組 | 家長會 | 莊萬春 | 1.協調竹安社區發展協會、時潮社區發展協會、頭城鎮農會、鎮安宮管理委員會等社區資源的協助。 2.整合在地名產行資源及機具,協助學校進行農產品加工技術顧問及資源提供。 |
午餐行政組 | 午餐秘書 | 郭滿足 | 負責計畫執行並協助教育農牧園與午餐廚房食材計劃採購之整合。 |
操作體驗組 | 執行導師 | 林子顏 吳文靜 張如婷 李芳菁 | 負責本計畫內容之執行及經費運用與規劃,帶領學生進行實際操作體驗。 |
觀察體驗組 | 執行導師 | 廖秀娟 郭滿足 羅良芬 | 負責協助本計畫之進行,並帶領班級學生進行觀察體驗。 |
幼兒活動體驗 | 幼稚班 | 張照 林智怡 | 負責規劃幼兒之體驗活動。 |
機動組 | 行政人員 | 陳明新 李秋美 謝淑珍 | 負責機動協助本計畫之進行。 |
技術組 | 在地小農 | 賴得利 陳誠一 黃阿牛 | 實際在地耕作之小農,協助指導學校農耕及技術改良。 |
三、工作進度
日 期 | 活 動 名 稱 | 參加對象 | 負責組處 | 目 的 |
1月 | 籌備本計畫推動小組 | 全校教師 | 教導處 | 整合教師意見訂定議題 |
1月 | 提報學校計畫 |
| 教導處 | 爭取上級單位經費補助 |
2月 | 召開計畫推動小組會議 | 全校教師 | 校長 | 協調相關工作之分配推展 |
2月 | 擬定相關活動辦法 | 全校教師 | 學務組 | 明訂各項活動實施內容及方式,以利分工進行 |
2月 | 實施計畫辦法說明會 | 全校教師 | 校長 教導處 | 說明計畫流程及工作執掌經溝通後能提高配合度增加成效 |
4月~11月 | 農牧園基地設置、場地建設及學生參與體驗 | 中高年級 師生家長 | 總務處 執行導師 | 計畫執行與檢討修正 |
2月 | 織夢農場-花生耕種體驗 | 中高年級 師生家長 | 執行導師 | 甄選有意願之高年級班級參加耕作、中年級參加體驗 |
4月 | 開心牧場-放養小雞 | 中高年級 師生家長 在地小農 | 執行導師 | 甄選有意願之中高年級學生參加 |
5月 | 期中成果報告 |
| 校長 | 報告期中執行成果 |
7月 | 在地創意美食研習活動 | 全校教師 | 教導處 | 增進教師了解在地食材做成之創意料理及推廣在地食材的精神與內涵。 |
9月 | 織夢農場-蘿蔔耕種體驗 | 師生 | 執行導師 | 甄選有意願之高年級班級參加耕作、中年級參加體驗 |
2、9月 | 農產品加工體驗活動 | 師生 | 執行導師 | 將學生所生產過剩之農產品加工成經濟價值較高且容易保存之產品,提高產品價值。 |
11月 | 期末成果報告 |
| 校長 | 報告期末執行成果 |
3月~12月 | 計畫執行過程影像紀錄 |
| 資訊組 | 執行過程影像記錄與剪輯 |
12月 | 計畫成果整理完畢 |
| 教導處 | 將執行成果製作成成果冊 |
八、預期效益:
(一)利用社區鄰近學校之荒地,建置成教學農園,去除社區髒亂點,提供師生體驗農作物栽培場所。
(二)提供學生、老師、家長,體驗農耕、接觸土地、親近自然的教學場所。
(三)結合午餐教育與農耕體驗課程,深化學生對於農作物與在地食材之連結,推廣運用在地食材。
(四)結合社區與學生織夢農場所生產之作物,將其製作能保存更久之食材加工品,提高其經濟價值。
(五)藉由生命教育課程,帶領學生飼養動物讓學生瞭解午餐食材之來源及教育減少食物里程。
(六)藉由本計畫之執行,帶動地方美食,研發在地食材所製成之創意料理,帶動竹安旅遊DIY課程。
(七)讓學生瞭解如何運用生物鏈及生物防治法減少對於農藥及化學肥料之依賴,並能提升農產品之品質。
(八)藉由本計畫之執行,培養學生對於社區產業之關懷行動,也讓社區民眾瞭解作物的價值在於是否可以感動人心,要學會將農產品融入令人感動的故事及賦予特殊意義。
九、經費來源及分配:
本項計畫所需總經費100000元,申請核定宜蘭縣政府補助86000元,占86%,本單位負擔14000元,占14%。
支用項目 | 單價 | 數量 | 金額 | 用途說明 |
講師鐘點費 | 1600 | 4 | 6400 | 蘿蔔、花生種植指導與病蟲害之防治 |
臨時雇工費 | 784 | 10 | 7840 | 每小時98元協助場地建設及農場管理 |
種子、種苗 | 1500 | 2 | 3000 | 學生農場種子及種苗 |
放養動物購置費 | 5000 | 1 | 5000 | 雛雞購置 |
農園整地費 | 7000 | 1 | 7000 | 大型芒草清除及廢棄雜物清除及運送 |
農耕園藝資材費 | 12500 | 1 | 12500 | 含肥料、圍籬、工具、農具 |
動物牧場資材費 | 9500 | 1 | 9500 | 圍籬、雞舍、雞籠及飼養工具購置 |
飼料費 | 9800 | 1 | 9800 | 寒暑假及假日補充飼料 |
食材加工材料 | 14100 | 2 | 28200 | 農產品加工容器、加工原料、玻璃罐、塑膠罐及加工耗材 |
教材費 | 6000 | 1 | 6000 | 教學資料及學習單印製 |
雜支 | 4500 | 1 | 4760 | 總經費5%以內 |
小計 |
|
| 100000 | 核定補助86000元 自籌14000元 |
合計:新台幣壹拾壹萬元整 |
承辦人: 處室主任: 主計: 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