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105年幸福宜蘭環保智慧王挑戰賽執行計畫

105年幸福宜蘭環保智慧王挑戰賽執行計畫一、目的:(一)擴大學生及社會大眾瞭解「環境E學院」網站,並將環境教育落實於日常生活,以提昇民眾的環保行動力。(二)促進本縣高級中等以下各級學校學生及社會大眾,關注環境保護議題,汲取環境保護知識,踐履環境保護責任。(三)增強本縣高級中等以下各級學校師生及社會大眾,對於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E學院」網站資源的認識與運用,並藉本縣自行建置「環教知識網」網路測驗資源,促進環境保護知識的學習與實踐。(四)藉由辦理「105幸福宜蘭環保智慧王挑戰賽」,讓宜蘭學子和社會大眾共聚一堂,以限時搶答的方式,一起切磋環境教育知識,增長環境保護實踐智慧。二、指導單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教育部。三、主辦單位:宜蘭縣政府四、承辦單位:宜蘭縣宜蘭市凱旋國民小學。五、協辦單位 : 宜蘭縣環境教育輔導團、宜蘭縣礁溪鄉四結國民小學、宜蘭縣蘇澳鎮蘇澳國小、宜蘭縣三星鄉大洲國小、宜蘭縣蘇澳鎮岳明國小、宜蘭縣員山鄉湖山國民小學、宜蘭縣五結鄉中興國小、宜蘭縣教育資訊網路中心、各高中(職)以下學校、宜蘭大學工學院環境工程學系、宜蘭大學環教中心。六、報名時間:105年8月20日起至9月30日止活動時間:105年8月20日起至10月19日止。決賽時間:105年10月18日至10月19日七、決賽地點:宜蘭縣宜蘭市凱旋國民小學視聽中心。八、參加對象及人數:預估20,000人次參加。組別參賽資格國小組105學年度(8月以後)國民小學在學學生國中組105學年度(8月以後)國民中學在學學生高中(職)組105學年度(8月以後)高級中學及高級職業學校在學學生(含五專1-3年級學生)社會組年滿18歲以上之中華民國國民備註:每人僅能擇一縣市報名參加,經查如有冒名或重複報名者,一律取消參賽資格。九、內容規劃:(一)各校學生、機關社團、社會民眾,利用網路學習及初評舉薦參加縣賽:1.環境教育知識網路學習—各校、機關社團之電腦教室或個人家用電腦。(1)自行於105年8月20日至10月19日期間上網學習或由班級、機關社團安排時段統一於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的「環境E學院」網站 (https://eeis.epa.gov.tw/e-school/Index.aspx)學習。(2)自行上網學習或由班級安排時段統一登錄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E學院」網站學習,以獲取檢測分數。(https://eeis.epa.gov.tw/e-school/Index.aspx)(3)本縣中小學生第一次登入時,個人e-mail帳號,務必登錄smail 帳號。(例如:○○○@smail.ilc.edu.tw)。2. 自行於105年9月5日至10月15日期間於快樂E學院「環教挑戰知識網」測驗—各校、機關社團之電腦教室或個人家用電腦:自行上網學習或由班級安排時段統一登入網站學習,國中小學生取得宜蘭綠卡綠點。(http://std.ilc.edu.tw)3.社會組由縣府統一行文到本縣大專院校及機關團體,發佈新聞鼓勵上網學習並依規定組隊報名參加。上網學習網址:(1)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的「環境E學院」網站 (https://eeis.epa.gov.tw/e-school/Index.aspx)(2)快樂E學院「環教挑戰知識網」(http://std.ilc.edu.tw)(二) 環保知識挑戰賽1.地點:宜蘭縣凱旋國民小學視聽中心。2.組別與時間:報名期間:105年8月20日至105年9月30日止,逕至快樂E學院「環教挑戰知識網」報名(http://std.ilc.edu.tw) j國小組:105年10月18日(星期二)上午9時起。k高中職組:105年10月18日(星期二)下午2時30分起。l國中組:105年10月19日(星期三)上午9時起。m社 會 組:105年10月19日(星期三)下午2時30分起。(三)各組報名規定1.國小組:各校推薦參加環境教育知識網路測驗。(12班(含)以下各校至多5人,13-24班(含)各校至多10人, 25班(含)以上各校至多12人)。預定300人。2.國中組:各校推薦參加環境教育知識網路測驗。(20班(含)以下各校至多7人,21-40班(含)各校至多10人,41-60班(含)各校至多18人, 61班(含)以上各校至多30人)。預定300人。3.高中職組:各校推薦參加環境教育知識網路測驗。預定150人。4.社會組:自行登入網路報名,預定150人。(四) 比賽規則:1.比賽分組:分為國中組、國小組、高中(職)組(含五專1-3年級學生)及社會組(年滿18歲)等4類組。2.比賽晉級:採「初賽」、「複賽」及「PK賽」方式辦理。3.評審裁判:邀請2位以上專家學者擔任裁判,賽事進行中如有爭議事項,以裁判團判決為結果。4.答題方式:三階段賽程之題目類型皆以「選擇題」方式進行,每題參賽者答題時間為語音完整唸出題目後,倒數5秒內完成答題。5.題庫來源:題目以「環境E學院」網站(https://eeis.epa.gov.tw/e-school/Index.aspx)之題庫資料、行政元農業委員會發行【耕耘臺灣農業全印象】系列之「畜牧百年」、「世紀森情」、「涓涓流水萬物欣」及「勇渡藍海」等4部影片及時事。6.比賽工具:每位參賽者須使用環保署所提供之「IRS無線遙控器」進行作答,賽事進行前將由主辦單位協助參賽者統一進行功能測試,以確保參賽者權益。賽後使用者須歸還IRS無線遙控器,如有人為損壞情形,則需自行擔負器具修繕費用。7.計分方式:「初賽」及「複賽」活動兩階段賽程之計分,採「個人積分制」方式,以選手個人初賽積分+複賽積分之總積分為各類組特優1名,優等4名者,取得縣代表權;如複賽後仍有同分者,將另以「PK賽」決定最後勝出者。8.「初賽」:(1)各組別依報名人數,採分批方式辦理。批次順序於參賽者完成報名後,由主辦單位逕行安排,並於比賽報到時通知。(2)每場次比賽人數以150人為上限。(3)答對1題得1分,共計50題。(4)各類組取分數前50%者,進入複賽,若前50%之門檻有同分者則一倂進入複賽,至多每一類組增額錄取7名,超過時以PK賽決定進入複賽名單。9.「複賽」:(1)複賽單一場次人數以150人為上限。(2)參賽者須答題數共計50題。(3)以個人總成績(初賽+複賽積分) 特優1名,優等4名共5名取得地區代表權,特優1名,優等4名者如有得分相同時,以PK賽分出名次。10.「PK賽」:(1)PK賽採驟死賽方式,賽事時間無限制。(2)由積分相同者進行作答,單題答錯即喪失繼續PK資格,直至選出5名地區代表為止。11.經選拔代表參加本縣環保知識挑戰賽人員,請各校或各單位環教負責人依規定名額,於105年9月30日前,逕至快樂E學院「環教挑戰知識網」報名。網路位址http://std.ilc.edu.tw。本次參加活動費用由各校自行負擔(如:交通費)。12.獎勵:(1)參加環境教育知識網路測驗,成績優異者由各學校自行獎勵,同時擇成績優勝人員參加全縣「環保知識挑戰賽」。(2)全縣「環保知識挑戰賽」等第區分:l 各組成績第1名列為特優,第2名至第5名列為優等,頒贈優渥獎品及獎狀,並代表本縣參加105年環保知識挑戰擂臺賽全國總決賽(比賽時間及比賽方式另訂)。l 各類組成績第6名至第10名列為甲等,頒贈甲等獎狀及獎品。l 參加複賽人員第11名至第50名,頒贈入選獎獎狀及獎品。(3)指導老師敘獎:依據「教師及其他所屬裁量基準表」敘獎-指導學生個人參加縣級單項比賽績優者:特優教練或指導老師1人嘉獎2次: 優等教練或指導老師1人嘉獎1次。(高中【職】指導教師將請學校依權責敘獎)。(4)承辦單位、人員依據「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長成績考核辦法」、「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宜蘭縣政府所屬學校校長教師及所屬人員獎懲裁量基準」圓滿達成任務者,依獎勵辦法辦理敘獎。13.其他比賽應注意事項:(1)參賽者應遵守競賽規則,且應準時完成報到手續,未依規定時間報到者以棄權論。參賽者臨時發生事故,不能入場參加競賽時,應事先向大會報備棄權。(2)各組競賽皆有2位專家學者擔任裁判,其中1位為裁判長,賽事進行中如有爭議,以裁判長判決為準。(3)參賽者如有不可抗拒之因素須調整賽場座位,請於入場5分鐘內向現場工作人員提出,競賽說明開始後恕不受理。(4)參賽者經判定取消參賽資格時,則同時喪失領取奬金及奬項資格。(5)非競賽用品如參考書、文宣品、計算紙等,以及電子辭典、計算機、行動電話、平板電腦、呼叫器、鬧鐘,及收音機、MP3、MP4 等多媒體播放器材,一律不准攜入賽場,若攜入賽場,於競賽說明開始前,放置於賽場內大會工作人員指定之位置;電子產品須先關機或拔掉電池。若未依規定放置,無論是否發出聲響,經發現者一律取消參賽資格。(6)參賽者競賽時不得飲食、抽煙、嚼食口香糖等,並應保持競賽環境整潔,並注意安全衛生與公共秩序。(7)若因生病等特殊原因,迫切需要在考試時飲水或服用藥物,須於賽前持相關證明經大會同意,在大會工作人員協助下飲用或服用。(8)競賽開始後,若有身體不適請舉手並由大會工作人員陪同至大會服務中心,進行初步處理(嚴重者將送醫求診),並依競賽者意願可由大會工作人員陪同回競賽會場,但不得要求延長競賽時間或補考。(9)競賽場內嚴禁談話、左顧右盼等行為。若取得或提供他人答案,作弊事實明確者,取消競賽資格。(10)競賽進行中嚴禁參賽者隨意走動進出,違者取消競賽資格。(11)參賽者之相關陪同人員請勿進入競賽會場。(12)如遇警報、地震,應遵照大會工作人員指示,迅速疏散避難。(13)有關獲得獎品者之所得扣繳相關事宜,獲獎者依所得稅法第14 條第8 類競技競賽及機會中獎之獎金或給與,並依同法第88條規定,應繳納所得稅10%。(14)響應節能減碳,本活動已申請為環保低碳活動,不提供一次用餐具,請參加活動人員自備環保杯。(15)凡參賽者即視同承認本活動辦法各項規定,若有未盡事宜,主辦單位保有最終解釋權與增修權,並保留變更競賽活動辦法及獎金、獎品內容之權利。(16) 凡參賽者即視同承認本活動辦法各項規定,如有未盡事宜,主辦單位得隨時公布。十、預期效益:(一)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E學院」網站,全面推廣到全民,全縣民眾能充分認識與運用。(二) 全面提升本縣民眾環境認知與實踐,並藉環境保護知識普測,了解環境教育法施行後,環境教育推展成效,且作為未來繼續發展的指引。(三)藉由本活動,讓本縣約20,000位以上學生、民眾,參與環境教育學習活動。

閱讀全文公告-105年幸福宜蘭環保智慧王挑戰賽執行計畫

世界地球日的起源與發展

世界地球日的起源與發展 最初的地球日選擇在春分節氣,這一天在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晝夜時長均相等,陽光可以同時照耀在南極點和北極點上,這代表了世界的平等,同時也象徵着人類要拋開彼此間的爭議和不同,和諧共存。傳統上在很多國家都有慶祝春分節氣的傳統。早期聯合國也在每年的春分舉行世界地球日的活動。 1969年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在美國各大學舉行演講會,籌劃在次年的4月22日組織以反對越戰為主題的校園運動,但是在1969年西雅圖召開的籌備會議上,活動的組織者之一,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生丹尼斯·海斯提出將運動定位在於全美國的、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草根運動。1970年4月22日在美國各地總共有超過2000萬人參與了環境保護運動,這次運動的成功使得在每年4月22日組織環保活動成為一種慣例,在美國地球日這個名號也隨之從春分日移動到了4月22日,地球日的主題也轉而更加趨向於環境保護。 現在人們普遍認為1970年4月22日在美國發生的第一屆地球日活動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規模群眾性環境保護運動,這次運動催化了人類現代環境保護運動的發展,促進了發達國家環境保護立法的進程,並且直接催生了1972年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而1970年活動的組織者丹尼斯·海斯也被人們稱為地球日之父。 由於環境保護運動在世界範圍內的興起,1990年第二十屆地球日活動的組織者希望將這一美國國內的運動向世界範圍擴展,為此他們致函中國、美國、英國三國領導人和聯合國秘書長,呼籲他們採取措施,舉行會晤締結關於環境保護議題的多邊協議,協力扭轉環境惡化的趨勢;同時地球日的組織者還呼籲全世界願意致力環境保護的政府在1990年4月22日各自動員國民開展環境保護運動。地球日活動組織者的倡議得到了亞洲、非洲、美洲、歐洲許多國家和眾多國際性組織的響應,最終在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有來自140多個國家的逾2億人參與了地球日的活動。從此世界地球日成為全球性的環境保護運動。 今年台灣地球日,推出三個FB響應活動,希望讓更多人願意從日常生活做起,保護地球從你我開始! 杯杯再見,森林重現 台灣連鎖茶飲店、咖啡店、連鎖速食店及便利商店等,每年供外帶使用的飲料杯,高達15億個!這些喝完就丟的飲料杯,創造出非常驚人的垃圾量,也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汙染。有些人以為紙杯比較環保,但其實市面上常見的飲料杯材質包括:紙杯、塑膠杯、保麗龍杯等,不管是哪種材質,只要不妥善回收處理,都會造成環境問題,尤其紙杯的製程還需要砍樹、耗水,產生大量碳足跡,實際上一點都不環保。 今年台灣地球日主題是「拯救地球,加『樹』行動」,是應國際地球日「Trees for the Earth」的呼籲,在氣候變遷日漸劇烈的現在,樹木是災害侵襲下最後的保障,積極的護樹是現今最重要的行動,拒絕使用紙杯、自備環保杯,就是守護樹木、減少垃圾汙染的直接行動。 行動募集時間:2016/3/12(植樹節)~2016/6/5(世界環境日) 活動目標:保護樹木與維持生物多樣性,就從留下一棵樹開始。一棵8公尺高、樹徑16公分的大樹,大約可以製作5,000個紙杯,我們希望集合眾人之力,達到減少5,000個紙杯的目標,用三個月的時間守護下一棵樹。 活動方式: 1. 民眾/店家/機關行號/企業將自己實踐紙杯減量的方法拍照上傳活動頁面,加上文字描述不用紙杯的方法,以及愛地球的宣言。 2. Hashtag #杯杯再見 3. 活動結束後將從個人參加者中抽出200位幸運者,贈送綠色好禮,店家或團體響應則可獲得「地球保衛戰」桌上旗組。一個參加者只能領取一次綠禮。 FB立刻響應!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11767989170880/?active_tab=posts 金牌省水王 因為人類的開發,以及氣候變遷的影響,地球的水資源正在快速減少,威脅我們的生存。台灣的水費低廉,對於用水常常沒什麼感覺,像是即將舉行的世界大學運動會,光一座游泳競賽標準池就要用掉2,500噸的水,也就是2,500,000公升,根據環保署統計,每人每天約消耗250公升的水,那麼一座世大運游泳池,就是一萬人的一日用水了。 國際賽事與日常用水似乎沒什麼關聯,但所消耗的資源卻與我們息息相關,透過「省下一座世大運游泳池」水量,將省水活動量化,讓人們對水資源的消耗「有感」,用一年的時間,在日常生活加入省水好習慣,為未來子孫,也為地球盡一份力。 行動募集時間:2016/3/24(台灣地球日啟動記者會)~2017/3/24 活動目標:省下一座世大運游泳池水量 活動方式: 1.…

閱讀全文世界地球日的起源與發展

綠色能源簡介

綠色能源(綠能,green energy)又稱為清潔能源(clean energy),是指無污染的能量生產來源,能源獲得與使用都是較不會排放污染物的,對環境是零威脅是友善而尊重的。 綠能是指低碳燃料(Low Carbon Fuel),從燃料取得到利用都排放出較少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可以減緩溫室效應的燃料。是指由太陽、水、風或生物質(biomass)等形式所產生的能源,經科技處理再轉化為電力。綠能是低污染性、對環境友善,可再生、永續,又屬於永續能源(sustainable energy)。 狹義的綠能是指再生能源(又稱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如太陽能(Solar energy)、風能 (Wind energy)、水能(Hydropower)、海洋能(Ocean energy)、地熱能(Geothermal energy)和生質能(Biomass)、生質燃料 (Biofuel)等。再生能源消耗後可以再生循環,產生的污染量少、環境永續性高。 廣義的綠能是指在能源的生產與消費過程中,使用對生態環境造成低污染或無污染的能源,例如天然氣、清潔煤。清潔煤是指將煤碳利用化學反應轉變成煤氣或煤油,再利用高科技嚴密管控的燃燒過程而轉變成電力。甚至核能也被列入廣義的綠能,因為它是可以減緩溫室效應的低碳燃料,但歷經317日本核災事件後造成的全球核災恐慌,究竟核能是否屬於綠能已成為爭議的議題。 能源依能量的來源分類(如圖一)可分為初級能源(primary energy)和次級能源(secondary energy)。 初級能源是指天然形成的能源,依是否有再循環利用的特性又分為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和非再生能源(non-renewable energy)。前者如太陽能、風力能、水力能、海洋能、生質能、生質燃料和地熱能。後者如化石燃料--石油、煤炭、天然氣和核能。 次級能源是將初級能源經過處理或轉換後形成的能源,如電能、電磁能、汽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氣(液化瓦斯)和煤氣。

閱讀全文綠色能源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