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特色課程結合環境教育,推動一至六年級環教課程,課程綱要如下:
宜蘭縣五結國小學校情境發展的SWOTS分析
因素 | S(優勢) | W(劣勢) | O(機會點) | T(威脅點) | S(行動策略) |
地理環境 | 位於五結中心區,學區含蓋商業及住宅區。鄰近交流道交通便捷。 | 上下班時間交通擁擠,校園周邊路廓近期無法改善。 | 鄰近鄉公所、衛生所、戶政事務所及冬山河親水公園,周圍人文自然教學資源豐富。 | 學校校門僅二處出入口,車輛及學生上下學,人車無法分道,較為不便,高速公路興建後區域發展版塊往羅東移動。 | 加強社區資源結合,強化路口交安工作,盡量減少交通意外發生。爭取經費,擴建校門口道路,以利人車分道。 |
學校規模 | 班級學生逐年下降。學校規模逐年縮編班級學生數降低後,可望提升教學品質。 | 全校19班。學生數約472人。屬郊區中型學校。學生數減少,班級數遞減。 | 班級數適中,大部分教師競競業業,克盡本職,溝通良好,較易凝聚共識。 | 中型學校發展特色受到現有師資、經費限制。並受到少子化、學生向都會區移動影響到班級數減少,教師超額現象越嚴重。 | 維持現有學校適中規模。積極提昇辦學績效發展學校特質,讓家長肯定,學生回流。 |
硬體設施 | 教學設施齊全:圖書館、電腦教室、視聽室、教具室、美勞教室…等。全校各年級均班班有電腦,e化建置教學輔具。 | 學生風雨活動場所不足,空間運用彈性受限,雨天體育教學場所仍不足。設備受限經費無法即時更新 | 因應減班後閒置教室活化運用,引介社區資源充實活化。爭取增設多功能視聽教學教室精進教學。 | 設備多且複雜,管理不易,學生使用後易耗損,校舍器材維修不易,所需經費不足。 | 可善用班級電腦設備強化資訊融入教學。運用活化空間發展學校特色。 |
學校師資 | 認真、敬業、負責人才濟濟,各項表現傑出。研究進修風氣盛。 | 教師卻乏流動,部分教學經驗有待加強,對學校認同度較缺乏。 | 資深教師經驗傳承。建立制度,以贏取教師認同。 | 教師團體結構凝聚力較弱。部分成員成長動力有待繼續充實。 | 強化教評會教師甄選功能。落實教師成長激勵制度。 |
行政人員 | 具服務熱忱。發揮高度行政效率。支援教學。分層負責。 | 中型學校,人員編制稍嫌不足。業務量過度繁重。 | 校務工作制度、系統化。專業及服務負責的老師協助行政工作。 | 業務繁瑣干擾業執行。處室橫向溝通仍待加強。 | 暢通行政溝通管道。校務行政資訊化。 |
學生狀況 | 學習能力強。素質中上。 可塑性高。 | 少數學生單親家庭教養不易,學生社會化早,易受社會負面影響。 | 可塑性高。學習管道多元化。 | 社會多元複雜,家庭問題漸增,造成學習困擾。 | 加強學生生活教育及親子教育。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管道。 |
學習弱勢 | 學校與社區均有輔導機制。 | 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原住民人數日異增多,影響學生教學與輔導。 | 可透過學校補救教學計劃課後扶助與社區課後輔導補強。民間資源積極引入協助弱勢學生。 | 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原住民之家庭配合度仍待加強。 | 透過學校與社區輔導與資源,釐訂學習弱勢補強計劃並加強輔導。 |
家長配合 | 家長義工熱心為師生服務。參與學校教育意願高。 | 部分家長忙於生計信,缺乏正確教育觀念,無暇參與學校活動。 | 提供親職教育機會。開辦各類親職成長團體。開放參與管道,鼓勵成立班親會。 | 單親家庭比例漸增,更需適切輔導。放學後學生管理輔導,家長態度積極度不足。 | 持續家長會既有的會務推展,善用家長之社會資源。強化愛心義工的功能。 |
社區資源 | 位於五結中心區,社區資源較豐沛。參與校務意願高。 | 外來人口多,較難凝聚鄉土意識。社區總體營造推動不易。 | 開放校園。辦理各類社區成長團體。 | 介入校務的情形,優缺點互現。 | 積極參與社區活動,規劃與社區合作之戶外教學課程。 |
外配子女 | 學校之大陸與外配子女與家長均安排輔導計劃 | 學區內之大陸與外配子女人數逐年有上升之趨勢。 | 可透過學校輔導計劃加強的外配子女與家長的適應與輔導。 | 外配子女家長之配合意願仍有待加強, | 積極規劃大陸與外配子女與家長的輔導學習計劃 |
其他 | 學校學區未來發展條件佳,機會大。 | 家長、學校及教師的互動及教育觀點不夠。 | 善用家長及社區資源支援學校推動辦學績效。 | 教師參與校務發展不夠積極主動。 | 應儘速建立學習型組織的校園文化。 |
五結國民小學 學校課程發展條件分析
向度 | 現況概述 | 精進目標 | 行動策略 |
課程發展特色與需求 | 1.101學年度修訂學校願景目標:五育齊全 結朋共學 2.在願景之下,執行「健康成長」、「樂在學習」、「人文關懷」等三要項。 3.學校願景目標以「融入各領域主題教學」和「彈性學習節數—學校特色課程與學校活動」方式落實在教學中。 | 1.依據學校願景目標及12年國教內涵,提升教師專業知能。 2.持續加強語文能力(本國語、英語),達成工具性閱讀及國際交流之目標。 3.鄉土教育依學生學習能力及學校願景,給予不同的學習範圍,高年級部分須加深加廣並強化行動力實踐與運用。 4.強化學生體適能活動,規劃多元課程及社團,達成全人健康成長與學習。 | 1.積極爭取教學效能相關計畫,以社群或工作坊方式增進教師的教學專業知能。 2.善用閱讀教學基礎,繼續深耕閱讀;建立閱讀課程地圖,提升學生語文能力;實施英語多元教學課程,幫助學生達到有效的學習;逐步規劃國際教育課程,開拓國際視野,體驗多元文化。 3.依照「自我社區鄉鎮市縣市」螺旋式的課程設計,縱向連結學生學習目標,規畫發展更適切的特色課程。 |
課程發展資源與整合 | 1.優質的環境設備:生態校園的規劃,讓課程發展更具特色,並朝向e化課程方向發展中。 2.社區資源豐沛:家長會組織健全,亦有教育基金會的支持,讓學校經營獲得有效人力、物力、財力之協助。 3.位居鄉鎮中心,鄰近圖書館、公務機關、市場及遊憩資源,在發展課程特色時,能容易取得支援與資源。 4.五結教會及永齡基金會均提供多元教學人力、物力、社福資源與補救教學之資源協助 。 | 1.將生態化校園 (自然科學區、健康促進區) 各園區資源融入正式課程,善加運用,讓學校課程更具特色。 2.強化學校特色課程與社區學習的連結,呼應縣本土化教育目標。 3.建置更完善之課程教學平台與學生學習平台。 4.結合社區資源落實學習不中斷,以多元智能目標強化學生學習,擴大學習場域。 | 1.分析領域課程,適時以融入、延伸的方式,逐年規畫各學習校區之學習內容,將學校的優質環境運用在教學情境中。 2.檢視並修正學校特色課程,引進社區資源,與學校教師協同教學,達到學習目標。 3.建立校外教學資料庫,縱向連結學生學習目標,規畫更適切的校外實察教學活動。 4.持續辦理相關資訊教學研習,增加教師建置教學網及多媒體運用之能力。 |
課程發展評鑑機制 | 1.依規定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定期開會,組織完整;每學期末於課發會進行學校特色課程之評鑑。 2.使用課程評鑑工具:學年特色課程省思回饋表、教師領域課程分析回饋表及各項會議討論記錄。 3.近年在學校經營策略、教學目標、學習成效均獲家長及各界肯定。 | 1.經由討論、分析、再修正的歷程,精緻學校課程特色。 2. 加強各項會議成員間的對話,活化修正課程之機制。 3.善用外部評鑑功能,持續推動課程評鑑。 | 1. 分析評鑑工具資料,確實進行課程的修正。 2.引進課程專家學者,帶領學校教師進行課程專業對話。 3.鼓勵教師參加課程設計相關競賽,鼓勵教師群參予課程研究;配合教育政策之外部評鑑機制,確實執行本校課程發展之評鑑。 |
其他 |
|
|
|
學校願景及教育目標
(一)學校願景:五育齊全 結朋共學。
(二)教師願景:敬業、樂群、創新。
(三)學生願景:
1、健康成長:追求身心平衡,樂觀進取,促進全人和諧發展,多元體適能活動,強健學生體魄,
營造尊重、和諧的溫馨校園。
2、樂在學習:建立閱讀能力,主動求知、愉悅學習,運用資訊能力培養終身學習的志趣,融合多元
文化,擴大學生多元國際視野。
3、人文關懷:勇於探索,融入在地素材,培養人文素養,踏查家鄉、心繫環境,發展關懷人文家鄉
的情懷,以學校為起點結合家庭、社區,建立全方位學習與支持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