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_請於編撰環境教育教材與培育環境教育志工時,參考美國環境保護署之「環境教育」定義。

教育是「行動、反思、再行動」的歷程,保持對環境的敏感與關懷,才是成就環境教育的開端。但環教未能根據兒童認知發展、兒童特質設計課程,且缺乏親身體驗,常無法激發學生思孝人與環境的關懷。環境教育必須從學齡前開始紮根,當他們長大進入社會、職場,方能將環保當作一種生活態度,但現行環境教育相關施政政策仍停留於單向填鴨式灌輸,爰請相關單位於編撰環境教育教材與培育環境教育志工時,能參考美國環保署「What i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中定義的組成成分:

一、對環境和環境挑戰的認識和敏感度。

二、環境和環境挑戰的知識。

三、關心環境與改善環境品質的態度。

四、辨識/改善環境挑戰的能力。

五、參與改善環境挑戰的能力。

藉以培養與尊重生命、維護生態環境平衡意識之環境公民,進而達成環境正義、世代福祉、永續發展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