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_力行國小推動環境教育的特色

根據99年公布的環境教育法第一條:為推動環境教育,促進國民瞭解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進而維護環境生態平衡、尊重生命、促進社會正義、培養環境公民與環境學習社群,以達到永續發展,特制定本法。

由上述條文可知,推動環境教育的目的在使國民瞭解個人、社會、環境之間有「相互依存」的關係,我們必須要瞭解個人對社會、環境應背負的責任,並能採取行動,進行「促進」環境生態平衡、尊重生命、社會正義的行為,使人、社會、環境三者能「永續發展」

基於此目的,在規畫環境教育時,本校認為應從「培養理念」與「養成行動」著手,並以此規畫行動目標

 

第一:將保護環境的理念和觀點充分融入生活(低年級)、健體、綜合、社會、自然、語文等領域教學中

第二:低年級從學校附近的河濱公園、孔廟開始,延伸到氣象站、鄂王社區、羅東自然生態教育園區、利澤焚化爐等,透過接觸了解環境、社會文化與人的關係

第三:落實每日清潔打掃工作,鼓勵學生從中思考減廢再利用

第四:透過觀察省思,挖掘環境問題,並嘗試採取行動方案

102年規畫的行動方案及目標如下圖所示

image

 

一年級從認識校園開始,並培養「自己動手做」的能力

二年級開始透過活動探索自然環境(例如陽光、風、水、植物、動物)的特性,逐漸認識人與環境的關係

三年級 開始加入社會文化的元素在課程中,讓學生去追尋、探討文化的變遷和人類生活型態改變的關連,在環境部分,配合學科也有更多的學習

多元文化認識

國語課-傳統戲曲角色介紹

認識植物:

自然課介紹植物~曇花自然課~走廊上的植物:武竹

四年級

『動物狂歡節,班爛員舞曲』生物多樣性戶外教學活動宜蘭河的歷史歲月–宜蘭磚窯遊宜蘭河北岸環境教育教學流程

五年級經由環保小局長選舉,從提政見開始訓練同學們思考「讓環境變得更好」的措施

六年級,實地探索宜蘭的過去,並進行與現在的比較,思考「讓生活變得更好」的行為

自訂公約

悠遊河濱、穿越小巷~

草嶺古道

DSC_0874

自治會開會(同學們提出的意見都很讚,有的比我們大人的觀點更好,真是不容易!)

本年為增進教師環教知能,強化教學能力,辦理台灣戲劇館研習及員山生態教育館研習,讓各年級教師在教導環境議題時能有更多的資料可以提供給學生們,也獲得不錯的成果,讓增能研習辦得更有意義

未來希望持續推動環境教育在力行國小,讓每位學生都能有環境理念,也有良好的行動能力,共同為環境永續盡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