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24小時研習的時間為8.7~8.9,地點在凱旋國小的視聽室
安排的課程非常的多元,包括環境教育哲學、環境教育計畫、實施環境教育的做法、災害的預防、環境教育資源介紹、能源教育與綠建築分享等等(以上為課程內容,非為課程名稱),8.8日下午並有到深溝淨水廠進行參訪
講師皆是理論與實務並重的一時之選,讓所有參加研習者收獲良多
在研習之後,提出自己的一點心得跟大家分享
首先,環境教育的實施除了讓大家認識環境、知道愛護環境的知識和技能之外,在學校端最重要的是提供學童「行動的經驗」
在場有先進提問「你覺得實施環境教育後,學生有變得更好嗎?」,汪輔導員回答「我看到校園內的學童看到地上的垃圾卻沒有人把垃圾撿起來,就覺得自己還有需要努力的地方,如果有一天學生能主動把地上的垃圾撿起,我會覺得環境教育的推行是有意義的」。我覺得這真的是說得非常的好
其次,擬定環境教育計畫之前先做好學校資源盤點的工作,從學生、學校教育、社區教育的層面,去考慮學生環境教育的目標
我想我們力行國小附近有磚窯、宜蘭河濱公園及其自行車道、氣象站、孔廟、鄂王社區、台灣電力公司、台灣戲劇館、昭應宮、城隍廟等等,在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河川保育、文化保存、能源教育等,都有發展具學校(社區)特色環境教育的可能性,如何結合在地資源,是這次擬定環境教育計畫時可以多思考的
第三,建築改建不是求新、求美就好,要考慮效益性。宜大薛所長分享他有參與的幾個案子,還有他個人對綠建築、能源的看法,比如用土溝取代水泥排水溝,因為透水性佳,還能減少校園裡的蚊子;經由良好的通風設計,達成減少空調使用的技巧;他也說宜蘭不適合使用太陽能發電,畢竟日照不足,也無法配合一般家庭的使用習慣;有先進提問頂樓綠植栽隔熱,所長也表示因為後續維護和植物的根可能破壞屋頂防水,目前已經很少人談屋頂綠植栽。岳明國小校長也分享他在教室改燈光和規畫新建物時的做法,比如他會先分享空間的照度,然後決定使用幾支燈管,暗的地方多,亮的地方少,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以及考慮風的流動方向考慮開窗的方向,就能減少空調的費用等,我覺得這都是很實用的技巧
最後,包括福山植物園王所長和東華大學的青蛙公主,兩位分享的環境教育資源和個人從事動植物研究工作的心得,真讓我增廣見聞並心嚮往之,我想如果能讓學生從小就可以接觸到這些知識,並進行體驗(青蛙公主最喜歡的就是讓人去摸青蛙和蟾蜍),相信才能培養環境行動家,不然,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就是知識豐富和生活經驗零分的人,像宜大薛所長也分享他以前在補習班教書,帶孩子到花蓮玩,結果這些考上建中、北一女的優秀學子,看到蚱蜢卻以為是奇怪生物的經驗,這些過去教育的弊病,我們可以經由仔細規畫每學年八個小時的環境教育課程加以補強
很多時候一筆補助款下來,就做了或買了很多的東西,可是因為沒有經過仔細的分析,反而形成使用者的困擾或是金錢的浪費,真的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