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活及消費指引—通行篇

綠色生活及消費指引—行 多採用步行或自行車代步多走樓梯,少坐電梯,可節省電梯運作能源的消耗;上班外出儘量步行,或自行車代步,不除可運動健身,也可節能減碳及避免空氣污染。  (二)降低汽機車的使用頻率 多搭乘捷運、公車、鐵路及客運等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定點上下班可共乘,以減少一人開車與騎機車的次數。視需要以視訊、電話、電子郵件及網路語音視訊等方式進行溝通,取代交通與面談。  (三)購車前評估個人需求 選購汽機車時,應詳細評估自身需求。例如: 購買合適大小的車輛,若需載運的人數較少,則不需要購買引擎容積大的大型汽車。購車前,查詢該車的耗油量,儘量選擇耗油量較小的車輛。  (四)選購符合排放污染管制期程或環保標章之汽機車 有購車需要時,選購符合排放污染管制期程或環保標章之汽機車,以改善空氣品質;並可視需求,優先選購具「電動機車」或「小汽車35」環保標章的汽機車。使用一般汽機車時,選購油氣雙燃料、油電混合或電動車輛與動力機具。  (五)作個環保駕駛並定期保養維修汽機車 避免怠速暖車、溫和駕駛汽車並依速限行駛、開車時盡可能使用較低的引擎轉速、長時間等待時,施行引擎停等熄火、注意車內冷氣空調的使用狀況、減少車上物品負載、減少車輛風阻係數及阻力、事先規劃行駛旅程、定期檢查胎壓、定期保養檢查36等10 個環保駕駛小撇步可帶來省油及減少廢氣污染,此外,為車輛進行適當的保養,可維持汽機車的高效率運轉及延長汽車的壽命。

閱讀全文綠色生活及消費指引—通行篇

綠色生活及消費指引—居住篇

綠色生活及消費指引—居住篇(一)採用環保標章建材及綠建材 購買新居或舊屋裝潢時,可要求設計師選購使用再生材料製作的水泥、磁磚等建材,可有效減少廢棄物與資源的消耗;不含重金屬、高能源效率的環保隔熱材料,與可有效阻隔紫外線、紅外線和熱氣的雙層玻璃,可節省室內調節溫度所耗費的能源;低污染的水性塗料,不含有毒物質,可避免人體吸入可能有害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 (二)優先選購省水與節能標章產品及環保標章家電 居家用水及用電,應優先選購具有環保標章、省水標章或節能標章的產品。目前省水標章產品有洗衣機,蓮蓬頭,一段式省水馬桶、兩段式省水馬桶、兩段式沖水器,小便斗沖水器、免沖水小便器,一般水龍頭、感應式水龍頭、自閉式水龍頭,省水器材配件。節能標章產品則有電視機、DVD 錄放影機、組合音響、冷氣機、電冰箱、洗衣機、乾衣機、電風扇、除濕機、空氣清淨機、吹風機、烘手機、電熱水瓶、溫熱型開飲機、冰溫熱型開飲機、溫熱型飲水機、冰溫熱型飲水機、燃氣台爐、即熱式燃氣熱水器、貯備型電熱水器、室內照明燈具、螢光燈管、安定器內藏式螢光燈泡、緊密型螢光燈管、汽車、機車、監視器、出口及避難指示燈、印表機、影印機、道路照明燈具。 目前環保署公告的省水、省電產品類環保標章規格標準:包括二段式省水馬桶、省水龍頭及其器材配件、馬桶水箱用二段式省水器、省能源精緻型螢光燈(CFL)、螢光燈啟動器、螢光燈管、空調系統冰水主機、開飲機、飲水供應機、貯備型電熱水器、出口標示燈及避難方向指示燈、貯備型電開水器。家電產品類環保標章規格標準:洗衣機、家用電冰箱、家用冷氣機、除濕機、家用微波爐、電視機、充電電池、手持式頭髮吹風機、電熱式衣物烘乾機、電磁爐、電風扇、電鍋、用戶電話機。 (三)適當調節冷氣與室內溫度 在辦公室或家中使用著空調或冷氣時,應依不同的空間大小、用途及季節來選擇合適的溫度,一般以攝氏26 度至28 度最為適宜。在選購空調、冷氣及電扇時,應該優先考慮節能標章產品,兼具良好品質與節約能源等優點。使用冷氣時,應該定期維修及清洗濾網。在冷氣開放時應緊閉門窗,並加裝窗簾,與電扇搭配使用,以節省能源。 (四)節約照明電能 隨手關燈,並且將不需使用的插頭拔掉。在辦公室與住家,重新檢視自身的採光需求,提升照明績效。利用自然照明,提升房屋的採光度,減少電力的耗損,也可減少多餘燈管數,並將傳統鎢絲燈泡改為省電燈泡或者是日光燈等省電燈具。 (五)節約居家用水 1.定期檢查抽水馬桶、水塔、水池及水龍頭有無漏水情形。 2.洗衣節水;避免洗衣機及洗碗機中的洗滌物過多或過少。 3.廚房節水:在盆槽內洗碗、洗菜,可減少流失量。回收洗菜水、洗衣水、洗碗盤及洗澡等清洗水來澆花、洗車。不要用沖水退冰食物,及早取出冰箱退冰。 4.庭園節水:對花草施予適量足夠存活的水即可,花圃使用最有效的微灌方式。 5.馬桶節水:新屋採用省水型馬桶,舊屋加裝二段式沖水配件。 6.洗澡節水:安裝低流量蓮蓬頭與水龍頭,隨手關緊水龍頭。洗澡時,回收等待熱水流出前的冷水。以淋浴代替泡澡,淋浴中途不用水的時 候,應關上水龍頭。 (六)選購環保的清潔用品 環保署考量壬基酚、壬基酚聚乙氧基醇具有干擾內分泌系統特性,在環境中不易分解並有生物循環蓄積作用,符合「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特性,依「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公告列管,於97 年1 月1 日起禁止使用於製造家用清潔劑。環保標章洗衣清潔劑的總磷含量0.1%以下,可避免河川優養化(藻類繁殖增加,使水中的涵氧量減少,讓水變濁且發臭)。至於其他不含石化原料、具有高生物分解度的居家清潔劑,除了可以避免人體與化學物質接觸,也可將清潔劑對環境的衝擊降到最低。目前獲有環保標章的清潔產品,除前述洗衣清潔劑外,尚有肌膚清潔劑、洗髮精、洗碗精、地板清潔劑及衛浴廚房清潔劑。 (七)植栽美化環境及室內綠化 在居家環境周圍種植適量綠色植物,可吸收二氧化碳的排放,使居家生活更為健康環保。臺灣常見室內植物的滯塵與減少室內二氧化碳之能力。

閱讀全文綠色生活及消費指引—居住篇

綠色生活及消費指引–衣物篇

綠色生活及消費指引--衣 (一)優先選購環保服裝環保服裝具有採用天然材質、未經漂染纖維、低污染的染整程序、回收再生纖維、碳標籤衣服等特色。化學纖維衣物的製作過程對環境有害,且消耗珍貴的石化原料建議減少選用。應優先選購天然材質的衣料,例如環保健康的有機棉服裝。採用天然原色的衣物,或採用低污染的染整程序、植物染等,可減少漂染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水,進而減少河川及海洋生態的衝擊。也可以採用回收再生纖維製作,例如回收寶特瓶再生聚酯,抽紗織布作成衣服。我國環保標章之「回收再生紡織品及其製品、回收PET 服飾紡織品」,其回收PET 塑膠抽取之聚酯纖維及回收再生紡織品原料,即可再製為再生服飾紡織品。 (二)避免使用含有螢光劑或漂白劑的洗衣清潔劑一般洗衣清潔劑常會添加界面活性劑、漂白劑、螢光劑和防腐劑。界面活性劑是由石化燃料所提煉出來的,屬於不可再生的資源。漂白劑的去油脂的效果很好,但因其化學成分,不僅對人體有害,並會傷害衣料。螢光劑能使衣物看起來較為潔白,但因具有害性,故禁止使用於食品。因此,選用天然材質的洗潔劑,例如肥皂等,不僅較為環保,對於人體的負擔也較小。 (三)選購環保標章的洗衣清潔劑 取得環保標章的洗衣清潔劑,其界面活性劑生物分解度為95%以上(檢測標準CNS 4984);總磷含量0.1%以下;pH 值應不大於9,且不小於5;不添加螢光劑、含氯漂白劑、甲醛、三氯沙、含氯添加劑、二苯甲酮類紫外線吸收劑;對環境、人體健康的危害都較小。 (四)減少乾洗衣物 乾洗衣物時大部分是使用有機溶劑(例如四氯乙烯、三氯乙烷,已被管制),或辛烷、壬烷添加甲苯、二甲苯、苯等揮發性有機溶劑,或石油烴類(不含芳香烴,市面上稱環保乾洗油),都是對環境和健康有害的物質,僅少數洗衣店採用椰子油或棕櫚油為基底,再添加其他天然物質萃取物來製成洗衣劑,或添加酵素、界面活性劑之水溶性洗劑。為降低有機溶劑的環境危害,盡可能選購可水洗衣物。有必要乾洗衣物時,亦應盡可能降低乾洗次數。 (五)節省熨燙衣物的能源 穿著材質環保,不容易起縐折的衣物,可節省熨燙衣物時所耗用的能源。在熨燙衣服時,先將衣物分類,開啟熨斗後,先以低溫熨燙耐熱度較低的衣物,待熨斗溫度升高後,再熨燙需要較高溫度的衣物。熨斗斷電後,餘溫也能夠燙耐熱度較低的衣物,以節省電能的消耗。 (六)以天然的陽光取代烘乾機 衣物清洗過後,可曝曬在陽光下,或者是於陽台晾乾。可節省使用烘乾機烘乾衣物所消耗的能源。冬裝收納前,也可利用陽光先曝曬乾燥。 (七)依據天氣選擇適合的服裝 以適合的衣著來幫助調節身體溫度,可避免冷氣及暖氣等不必要的浪費。例如:在夏季減少穿著正式西服,改以穿著透氣舒爽的短袖服裝,以減少 空調電能的消耗。

閱讀全文綠色生活及消費指引–衣物篇

綠色生活及消費指引—飲食篇

綠色生活及消費指引為行政院環保所編著,提供民眾對於綠色生活與綠色消費意涵的瞭解,並為選購環保產品提供正確導引。同時,也提供已經加入或有意加入綠色生產的企業,其於產品銷售或提供服務時,應有的正確綠色行銷方式。 而一般民眾消費最頻繁及大宗為食物,正確的實務消費觀念對環保亦有重大之影響,本文摘取其中關於食物的部分內容。 (一)愛惜食物與綠色飲食 愛惜食物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任何食物的栽種、飼養、包裝、運送、烹調,都需要耗費能源,排放出二氧化碳、甲烷及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因此,珍惜食物可減少資源的浪費,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養成吃多少、煮多少,儘量不留廚餘的綠色飲食習慣,省錢又環保。為減緩海洋生態耗竭,避免食用野生大型海洋魚類。 (二)均衡飲食與低碳飲食 均衡的飲食,應適當食用蔬果穀物或素食;若食用過多的肉類,不僅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負擔;在食物生產過程,也會產生污染,對環境造成衝擊。例如:生產一公斤的動物蛋白質所需要消耗的水資源,約為生產一公斤植物蛋白質的15 倍;生產一單位動物性卡路里所消耗的能源,約為直接由植物取得相同熱量的20 倍。蓄養禽畜也會產生環 境污染,例如:猪隻所排放的污水,約為4 至6 人的廢污水排放量,若直接排放到河川中,更會造成水資源優養化。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報告說,牲畜產生的溫室氣體比汽車還要多;傳統牲畜養殖主要依靠當地的飼料資源,例如:沒有食用價值的莊 稼廢棄物和草。然而,隨著生產的增長和集約化,牲畜越來越少地依賴當地的飼料資源,並越來越依賴貿易供應的濃縮飼料。2002 年,餵養牲畜的穀物為6.7 億噸,大約是全球穀物收成的1/33。此外,少鹽、少油、少糖、少喝瓶罐裝飲料、食物種類均衡的飲食習慣,既環保又健康;消費者可參閱行政院衛生署於2011 年7 月提供的「每日飲 食指南」、「國民飲食指標」、「素食飲食指標」。環保署於2011 年1 月發行「國民低碳飲食選擇參考手冊」,將低碳飲食分為三個重點:食材選購、餐飲製備、食用與廢棄;食物則分為六種型態:全穀根莖、豆魚肉蛋、蔬菜、水果、低脂奶、油脂與堅果種子。手冊中分別說明各類食物的國人攝取量、碳排放、及選擇該類食物的提示,並提供低碳菜單。 (三)選用在地及當令食材 優先選購在地食材,不僅新鮮可口又經濟,更能減少長途運輸耗用的能源和所產生的污染。食用當令食材,不僅可以嚐到即時新鮮的美味,更節省冷藏或冷凍所消耗的能源。 (四)選購台灣優質農產品購 買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認證之驗證機構所驗證合格取得標章的農產品或農產加工品,如黏貼有CAS 台灣有機農產品標章、 CAS 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或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如表一)之農產品或農產加工品,以及經農委會審查合格取得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之蔬菜或水果等農產品,可減少化學肥料及農藥對環境生態的污染與衝擊,並維護身體健康。 (五)選購碳標籤的食物與飲料 我國於2009 年開始推動台灣碳標籤,目前已有77 項產品通過查驗核發碳標籤,包括包裝水、泡麵、果汁、雞蛋、可樂、沙士、米漢堡等食品飲料,及影用紙、電子產品等7,消費者如購買具有碳標籤的商品即能瞭解每件產品的排碳量。…

閱讀全文綠色生活及消費指引—飲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