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環境教育融入各科教學–蘭陽博物館實察

附件一-1

 

100年度宜蘭縣國民小學蘭陽博物館本土實察參訪申請表

 

學校名稱

士敏國小

學校電話

9962342

校長姓名

黃義添

承辦主任姓名

吳秉穎

申請班級

  年 忠 班

帶隊教師姓名

1.林峰欽

2.沈玉敏

學生人數

男:   12

女:   14

共計   26

預定參訪日期

(可填3月至11前三順位日期,以便縣府統籌排定參訪時間)

1. 6 21

R上午□下午

2. 6 22

R上午□下午

3. 6 24

R上午□下午

學習領域

1.社會

2.自然

3.綜合

教學主題名稱

永續經營的蘭陽

教學設計理念(簡述)

藉由參訪路線的過程,了解蘭陽平原的開發血淚史,看先民如何民族融合、如何與天抗衡;並在自然資源有限的土地上,適應宜蘭多雨的天候,發展出特有的蘭陽文化;不論是濕地、低海拔原生樹種、森林景觀……了解我們現今縣民的努力,如何落實綠色行動,兌現環保立縣、觀光立縣的永續經營指標,達到人與自然融合共生、人與歷史脈動演進;以及延伸:如何與現今不同國家的人民和諧相處。

帶隊教師:           承辦主任:            校長:

 

附件一-2

100年宜蘭縣國民小學蘭陽博物館本土實察參訪計畫(參考)

一、教學主題名稱

永續經營的蘭陽

二、學校/班級

宜蘭縣士敏 國小/六年忠班

三、教學目標

 

(一)瞭解宜蘭各族群的互動、融合的歷史演進及文化背景。

(二)瞭解宜蘭如何力行綠色行動,實踐環保與觀光的永續經營

(三)瞭解宜蘭的特殊地理環境下所產生的特色文化、努力經營
     
的綠色奇蹟,如何在宜蘭生根,在台灣發展,在世界被看
     
齊;進而抱持感恩前人耕耘的情懷,珍惜當下所擁有的資
     
產。

四、教學活動設計

(一)館內參訪路線:

先以蘭陽博物館外觀單面山的建築為導覽起始,經館內的宜蘭山之層、海之層、平原層及人文等4層,深入了解宜蘭整體的地理環境、歷史背景及其人文軌跡,不論農業、漁業……回顧小學所學或所參訪的蘭博家族各館,拓展學生對家鄉印象的視野,加深學生對本土的認知,延伸並期許未來的想像空間。最後出館,欣賞烏石礁遺址──最大面積的溼地生態公園,體會與大然契合、

共生共存的重要。

(二)融入領域:社會、自然、藝文、綜合

(三)參訪重點項目:

宜蘭居民的生活方式,不論靠山靠海或平原,不論漁業或農家生活的智慧和耕作器具;還有宜蘭特殊而獨特的習俗,都是參訪的重點。

(四)學生學習活動規劃:

下載蘭陽博物館的學習手冊,認識、了解宜蘭開發史,並先做行前討論,並提醒學生參訪規範、秩序和禮儀。

(五)結合其他景點規劃:

參訪鄰近的頭城老街、東北角風景區……結合館內所參觀的模型做一對照。另外,烏石港遊客中心有龜山島的簡介,二樓模型可供解說,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屬於宜蘭的神祕龜山島風貌、海底溫泉、特有生物等等。

五、教學內容

 

(一)教學流程:

利用自然與生活科技第三單元「有限自然資源永續、綠生活的健康人生」為主題,接著導覽展區,介紹宜蘭先民開墾的背景、自然資源的限制與有效利用、人文的演進等等。

(二)課程架構:永續經營的蘭陽

全球性的環境問題──打開世界之窗:從台灣看世界(社)

                    永續家園:健康綠生活(自)

                    生活行動家:珍惜水資源(藝文)

                    向誰說謝謝:回顧與感恩(綜合)

六、學習資源

蘭陽博物館參觀活動單、蘭陽博物館簡介、蘭陽博物館網站。

七、預期成效

(一)學生能了解宜蘭先民中,各族群的文化背景、互動方式、

生活軌跡。

(二)學生能了解宜蘭如何與世界接軌,學習力行綠色行動,實
     
踐環保理念,永續經營我們共生共存的蘭陽土地。

(三)學生能抱持感恩前人耕耘的情懷,珍惜當下所擁有的自然
     
資產。

八、經費概算表

項目

單價

數量

合計

備註欄

交通費

8,000

1

8000

依各校實際需求編列

保險費

20

26

520

100萬意外,10萬醫療

門票

30

28

840

學生26人,每班教師2

 

 

 

9360